综合护理干预在抑郁症睡眠障碍中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综合护理干预在抑郁症睡眠障碍中的效果探讨

寇海燕

山东省滨州市优抚医院  山东  滨州  256600

【摘  要】目的:分析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所呈现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病例选择在2022.1~2022.12时段就诊于我院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开展分组分析,例数均分(n=39 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2种护理方式所呈现出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于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抑郁症;睡眠障碍

    抑郁症是以思维迟缓、情绪低落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见精神疾病之一。经研究发现,约为30%抑郁症患者会发生睡眠障碍这一并发症,表现为睡眠质量差、早醒多梦。在不及时治疗与处理的情况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病情会持续进展,严重降低身体机能,甚至会导致患者产生自杀行为[1]。因此,为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治疗时,还需要通过护理促进其睡眠障碍的改善,综合护理干预包含了诸多方面内容,其属于新型护理方式,适用于临床各科疾病患者护理中[2]。鉴此情况,本院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中主要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现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8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显示P>0.05,均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法。

由例14男性、25例女性患者构成对照组,该组年龄:14~75岁,均值(45.35±10.30)岁;病程:1~5年,均值(2.67±0.03)年。由13例男性、26例女性患者构成观察组,该组年龄:14~75岁,均值(45.24±10.49)岁;病程:1~5年,均值(2.46±0.14)年。

纳入标准:(1)患者病情经心理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诊;(2)患者与家属同意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1)入组前14d应用催眠药物治疗者;(2)合并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者;(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者;(4)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5)无法正常沟通者。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营造舒适且安静的休息环境,每日通风透气,协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提醒患者入睡前避免饮用刺激性饮料。

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1)心理护理:全面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想法,为患者寻找问题解决方法,针对药物治疗效果以及可能产生的临床症状进行讲解。(2)认知疗法:提醒患者每日记录自己想法,通过负性自动想法评价与辨别,再通过合理想法对负性自动想法进行替代。(3)文体活动:每日组织患者开展文体活动,包括绘画、书法等,以患者自身表现为依据,予以其精神、物质层面奖励。(4)健康教育:主动分享抑郁症睡眠障碍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让患者以良好心态看待治疗。(5)睡眠教育:讲解睡眠相关知识,纠正不良睡眠习惯,传授肌肉放松的方式,提醒患者每日放松肌肉;告知患者入睡前30min可饮用温牛奶,并避免饮用咖啡、浓茶。

1.3观察指标

(1)睡眠质量:评估工具使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包括7个维度,即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等,各维度评分为0-3分,得分越低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2)护理满意度:评估工具使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80-100分、60-79分、≤59分依次表明高度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根据达到高度满意、基本满意两项标准的患者例数计算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s)比较行t检验,计数数据(%)比较行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比较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对比[(分,±s)、(n/%)]

组别

n

PSQI评分

护理满意度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高度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39

13.24±2.40

8.44±1.20

5.987

0.001

14(35.90)

12(30.77)

13(33.33)

26(66.67)

观察组

39

13.39±2.18

5.31±1.02

8.420

0.001

20(51.28)

15(38.46)

4(10.26)

35(89.74)

t

/

0.452

4.734

/

/

/

6.093

P

/

0.287

0.001

/

/

/

0.014

3.讨论

    抑郁症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个人行为模式、疾病以及个人认知方式等因素相关,尤其是大部分患者对自身病情存在知识误区,对睡眠予以过高的关注,导致心理压力增加后增加入睡难度

[3]。因此,在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治疗期间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极为重要。在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人员以药物治疗为重点内容,其中缺乏睡眠指导,导致患者睡眠改善效果欠佳[4-5]。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可让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分析,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与关心问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护理工作的参与度[6]。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表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而言,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分析是护理人员开展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心理指导,具有协助患者树立健康人生观念的作用,加快回归社会的速度。同时,综合护理干预为患者营造了舒适的环境,让患者身心得以放松,在休息时间尽快入睡,从而减轻身心压力以及疾病造成的影响[8]。开展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认知程度的途径之一,可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克服心理障碍,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念,而患者参加文体活动,也能够培养兴趣,加快康复进程,认可并满意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为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睡眠质量的改善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海霞. 个性化护理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干预在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 2021, 34(20):172-173.

[2] 刘桂华. 睡眠护理干预模式对轻度抑郁症伴发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22, 39(06):78-79.

[3] 张荣.心理护理辅助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07):231.

[4] 袁娜华, 童丽, 曹江, 等. 睡眠护理对轻度抑郁症伴发睡眠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J]. 现代实用医学, 2020, 32(03):394-396.

[5] 赵秀珠. 观察强化心理干预对轻度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 09(001):104-107.

[6] 于颖. 综合护理干预在抑郁症睡眠障碍中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76):119.

[7] 解隽宁, 鞠艳洁. 抑郁症康复采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 2020, 030(02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