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筛查胎儿心脏异常中的应用研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筛查胎儿心脏异常中的应用研讨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科,741020

【摘要】目的:分析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筛查胎儿心脏异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最终被确诊为胎儿心脏异常的产妇50例,记录其产前超声检出结果,并与实际检出数作比较。结果:经过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系统胎儿检查对心脏异常检出率为90.00%(40/50)。结论:在胎儿心脏异常检测中,应用产前系统胎儿超声筛查,对异常指标项目的排除率处于较高水平,可推广。

【关键词】产前检查;胎儿超声检查;心脏异常检查;检测结果

    心脏畸形属于新生儿常见先天畸形之一,若是在胎儿生长发育早期阶段能够对其心脏结构异常予以检出,则能够早期做宫内干预,提升新生儿的出生质量。而对于病情情况严重的胎儿,则需要提前做好与家属的沟通,考虑是否有提前终止妊娠的必要性[1]。产前超声筛查作为早期检出该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中的应用是较为广泛的。这类检测技术具有准确性高、重复性高、可靠及安全的应用优势,实验后最终所获得的检出结果也较为可观。笔者为探讨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筛查胎儿心脏异常中的应用效果,特设计了本次研究,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最终被确诊为胎儿心脏异常的产妇50例。年龄24-33(28.54±2.79)岁;孕周28-40(34.25±1.98)周。纳入条件:孕妇均是单胎分娩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进行超声检查者。剔除伴发肾病、糖尿病、心脏病者;无不良嗜好者;孕妇月经周期规律,且末次月经明确;均为单胎妊娠者;剔除多胎妊娠者;不接受本研究开展者。

1.2方法

    对胎儿心脏异常产妇均进行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筛查。分别对胎儿的心脏各腔隙进行系统化的检查。在筛查过程中,需及时调节超声诊断仪所在位置及检查力度,以便获得清晰的扫查图像。

1.3观察指标

    ①产前筛查情况;②不同切面检出情况。

2、结果

2.1 产前筛查情况

    表1,50例胎儿应用产前筛查中,应用产前超声检出方式的检出准确率为90.00%(45/50),准确度处于较高水平。

表1 产前筛查情况(n/%)

畸形类别

例数

产前超声检出

右心房增大合并三尖瓣反流

12

12

室间隔缺损

4

4

左心室发育不良合并主动脉狭窄

5

5

主动脉狭窄

6

6

三尖瓣反流

4

4

法四、永存性左上腔静脉

3

3

左室发育不良

4

4

心内膜垫缺损

3

3

大动脉转位

2

1

室间隔缺损(小)

5

1

主动脉弓缩窄

2

2

合计

50

45

准确率

90.00%(45/50)

2.2 不同切面检出情况

    表2,50例胎儿中四腔心切面异常检出率为46.00%(23/50),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异常检出率为46.00%(23/50),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异常检出率为8.00%(4/50)。

表2 不同切面检出情况(n/%)

切面情况

检出例数

检出率

四腔心切面异常

23

46.00(23/50)

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异常

23

46.00(23/50)

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异常

4

8.00(4/50)

3、讨论

当前随着优生优育理念在临床上不断推广,了解定期产检的必要性的孕妇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规律化的产检,也利于保障胎儿的健康水平。在产检的过程中会经常应用到超声检测技术。其中系统化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使得检查人员能够直观的对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从而评定胎儿自身的健康状态水平。耿秀平[2]等学者深入分析了系统超声技术在筛查胎儿心脏异常中的应用效果,最终发现,超声技术在胎儿心脏中结构异常中的检出价值优势显著。该技术能够捕捉到胎儿心脏中部分组织器官形态情况,并在心动图中了解患者的图像情况,进而为检查人员系统化的超声诊断,提供了十分可靠的参考依据。据医学研究统计显示,胎儿在怀孕20-26周之间,这段时间胎儿心脏发育要求基本满足超声检测病变的检出要求[3]。此时检查人员也能够更为精细化的对患者进行检查,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概率也比较小。

本次结果表明,经过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系统胎儿检查对心脏异常检出率为90.00%(40/50)。阐述原因:彩超检查过程中,第一步需要从最基本的四腔心切面对胎儿进行扫查。这样能够从整体上大范围的扫查,从而明确出患者心脏异常的部位。在对正常胎儿扫查的情况时,四腔心切面应当呈现出左右对称,房室腔对称的情况。若是在切面上出现明显的房室腔室不对称或是房室缺失的情况时,意味着胎儿很可能出现先天性胎儿畸形情况,需要尤为注意。为获取到更多的胎儿心脏形态数据,需要对心脏的各切面进行系统化的扫查,例如三血管气管切面、心室流出道切面做好准备,以便完善对其心脏大血管畸形的产前诊断,这又可进一步利于检出率的提升[4]。本次检查的过程中也出现过漏诊的情况,即为室间隔缺损情况。分析本次检查漏诊的原因是在四腔心切面图像采集的时候出现了误差,与图像采集的清晰度不足有关。另可能的原因则是患者病变情况不严重,不能在超声图像中观察到足够强度的辅助诊断的信号支持

[5]。在检查时,即便是胎儿处在宫内的不同位置,通过调整超声探头所在的位置,能够很好的对胎儿左右心室流出道的切面情况进行观察。通过对心脏的4个切面进行全部扫查后,能够利于医师获取更为详细的解剖信息,还可便于发现胎儿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

综上,在胎儿心脏异常检测中,应用产前系统胎儿超声筛查,对异常指标项目的排除率处于较高水平,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燕丽. 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2023,9(6):87-90.

[2] 耿秀平,伍颖恒,樊绮云,等. 早孕期超声筛查对胎儿结构异常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12):110-112.

[3] 郝晓艳,王静怡,张烨,等. 中孕期胎儿圆锥动脉干系统畸形的心轴变化特征[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23,42(6):609-613.

[4] 甄敬华,周伟娜,刘益宁,等. 产前超声及MRI在胎儿闭合性脊柱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3,25(6):451-455.

[5] 谢小健,钟晓红,何晓琴,等. 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筛查胎儿心脏异常的临床价值[J]. 中国实用医刊,2019,46(1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