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研究

刘欣

370902198603244517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不断提升现水文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研究工作,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无论是在经济结构调整还是在工程施工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水文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勘查力度,同时也在其地质勘查技术上进行了创新,对勘查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水文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在工程建设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广泛,对工程建设的施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在矿产资源方面的开采工作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水文工程地质和地质的构造研究工作进行深入的发展和应用,才能够在国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到更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水文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构造

引言

环境和水文地质研究当中包含对地质构造的全面分析,可以为国家基础建设事业提供良好服务,在国家发展建设过程当中占据重要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需求逐渐增加,在此发展背景之下,广大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是,因为矿产资源开采过度,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也会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为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本文重点探讨水文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特点,具体内容如下。

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研究

1.1水文地质

在地质学科中的水文地质分支学科,主要的研究主要是对自然界中的地下水的运动趋势及自然变化规律等进行探索。水文地质的地质构造研究工作的详细内容主要包含: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其形成的规律,自然界中某区域内地下水的物理特性和其中的化学成分含量,矿特质含量等,同时还包括相关区域的地下水资源的勘查统计,区域内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合理化利用建议,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相关区域内的地下方的水质是否对该区域的基础工程建设有什么不利的影响,一旦有影响如何根据实际的工程项目和水质特点进行解决。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国家的基础工程建设需求的提高,在水文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又进行了细分,以便更好的展开研究和进行深入的探索。水文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又分为区域性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研究、矿床水文地质研究、土供水水文地质研究、水文地球化研究、土壤改良水文地质研究等分支的研究性学科。同时随着近年来的各项研技术和研究成果的突破性进展,水文地质学科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相互的融合和渗透,又形成了更丰富的水文地质新学科和较多的新领域的研究。

1.2环境地质

相较于水文地质学科而言,环境地质学科概念的提出较晚,是在二十世界中后期,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人们在应对和解决这些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提出环境地质这处重要的地质概念。环境地质的结构地质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一些自然现象进行勘查和对比,同时研究人类活动给自然界带来的影响和影响的范围等等。环境地质的研究工作,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很多重要的举措的实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对重点区域的经济建设、公路、桥梁等工程建设方面的规划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进得重大的建设项目前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环境地质勘查工作,通过勘查工作得出的科学数据,可以有效的降低环境地质对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中一些重大的建设规划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有效的规避环境地质对建设项目施工的破坏,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地质灾害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因此环境地质的研究工作是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

2水文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包含的主要内容

2.1合理的建设布局大部分建设布局均需要良好的建设用地,和当地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包括住房与厂房建设存在密切联系,环境地质与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为后期的工程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在此发展背景之下,通过进行合理的建设布局,能够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结合环境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能够得知,通过从科学角度来分析问题,能够准确判断出项目施工期间地表沉降情况,并以此作为重要基础,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依据,通过加强地表调查,也可以有效解决工程用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

2.2加强水资源勘察

水资源勘察作为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的核心内容,当前阶段,我国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在我国很多区域,均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生活用水和工业供水量逐渐增加,水资源短缺现象越来越严峻。在我国部门区域,水体的污染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在提升用水质量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我国部门沿海区域,通常会出现海水入侵现象,使得地面发生大面积的沉降现象,给沿海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有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水资源调查力度,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并制定出科学的解决对策,结合水资源的具体应用情况,采取合理的供水方式。

3水文、环境以及工程地质科学化发展方向分析

3.1科学化发展对策

水文、环境以及工程地质科学化发展需要积极依靠地质灾害防控、环境监测以及危险源监测网络,通过不同的信息技术作为重要依托,可以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质灾害因素,选取更加典型的灾害聚集区,同时积极应用GIS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此类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地质环境勘查,确保勘察工作的高精准度和高时效性。与此同时可以积极应用GPS和信息实时传输等先进技术和方法,通过对典型地质灾害聚集地区的调查和研究,确保能够为地区发展规划奠定良好基础,及时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并着重分析地质灾害产生的根源,确保对当前地区地质环境容量能进行更加客观有效的评价。

3.2科学化发展方向

首先在水文、环境以及工程地质科学化发展方向方面,当前我国整体地质环境安全工作形势已经相对严峻,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不同地区和省市在地质环境保护方面迎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影响之下各类基础工程显著提高,城市的外延使得原有环境中自然灾害抵抗能力有所下降,存在较多的地质环境风险,而很多基础类工程,如煤矿产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采掘深度越来越深,对我国地质环境同样也造成了较大影响,再加上地质环境问题有较强的滞后性,甚至存在隐蔽性,这也使得很多地区在自然灾害防控和治理工作方面难度更大,工作周期更长,因此我国水文、环境以及工程地质科学化发展方向,要进一步明确治理和预防兼备的原则。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水文、环境以及工程地质科技化发展与新时代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而在此工作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成果,在未来水文、环境以及工程地质工作领域中,要着力实践科技化的发展方向,提高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实现与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有效融合,切实推动我国综合国力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曹亚良.浅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科技发展[J].神州,2022(10):297.

[2]徐顺锦.浅议水文地质工程中地质环境的影响[J].房地产导刊,2022(12):167.

[3]蔡俊.测井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2(2):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