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产生原因及转化策略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后进生产生原因及转化策略之我见

李伟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教育科技局 贵州 毕节 553200

【摘要】:后进生转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后进生  原因分析  转化策略

后进生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因某些遗传或生理因素造成的“问题儿童”和“问题少年”有本质不同,通常是指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突出表现在品行和学业成绩两个方面。之前由于人们认知的不科学,把这一类学生称为“差生”,这是比较狭隘和片面的,现在称其为“后进生”或“潜能生”,蕴含有“后来进步”及“有发展潜能”之意。

后进生的教育是学校管理者及班主任、科任教师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仅能够促进班级的和谐与稳定,同时能够推动学生自身发展和成长成才,对于管理者和执教者而言,无疑是一件既愉悦身心又功德无量的事。

一、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产生后进生的原因很多,大体来讲,无外乎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几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部分学校对后进生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基本的关心关爱,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没有相应的经验和健全的制度,教师也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因人而异的教育观念,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出现“学习性困难”。也有的教师由于工作不负责任,做事马虎,对学困生有偏见,导致这类学生因基础不牢而缺乏自信,心里容易失衡,学习就会一落千丈。

(二)家庭原因。有的家长思想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粗暴,面对孩子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对孩子动不动就拳脚相加棍棒伺候,导致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学习效率低下。有些家长则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在家我行我素甘做“低头族”,对孩子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缺乏必要的关心、辅导和交流,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习惯养成越来越差。

(三)社会原因。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容易受“读书无用论”等不良舆论影响,每当看到曾经的学哥学姐外出务工“事业有成”“衣锦还乡”,便心生羡慕从而造成学习愿望丧失,学习动力“归零”。另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往来交流日益深入,西方的一些不健康思想乘虚而入,缺乏分辨能力的青少年学生,贪图一时刺激好玩身陷囹圄,必然对学习和品行产生不良影响。

(四)个人原因。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底子薄,长期得不到社会关注,便对学习没有了激情和兴趣,进而自甘堕落自毁前途沦为后进生,有的学生则是因为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接受专业的辅导,用上吃奶的劲了还是“油去灯不亮”,努力和效果不成正比学习很难取得进步,有的学生由于平时学习习惯不好,接受能力自制能力欠佳,交友不慎沾染不良习气,逐步发展成为品行困难学生。

二、后进生转化的主要策略

通常,多数班集体中都会有个别或部分后进生存在,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来看,要认识到后进生并非是“不可塑”的,只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是可以取得进步和发挥内在潜力的。

(一)重点关注因人而异

后进生的注意力多在10-15分钟左右,因此教师要重点关注此类群体,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通过师生互动、双向练习、巩固知识、帮助复习等方式,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教育。对厌学型的学生,要想尽千方百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和辅导;对调皮捣乱型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适当奖惩以重拾自信,或对他们“委以重任”促其树立担当意识;对目标不明、前途无望和悲观厌世的学生,要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助其树立生活目标走入学习正轨。针对既有的后进学生,老师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准“病灶”开好“药方”,针对不同的“病情”“对症下药”,尽量发现其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扬长避短增强自我进步信心。

(二)尊重差异平等对话

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都是有个性、有感情和有人格尊严的,只是由于认知水平偏低和学习方式欠妥而出现了差异,往往都有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所以转化后进生要以尊重和信任为前提,教师要能够放下身段,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培养自信消除自卑,激发兴趣保护自尊,虽然在学习成绩上较差,偶尔会在班级中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是他们毕竟是孩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只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加强正确引导,是能够让他们往正确方向转变的。

(三)以情感人以身力行

在多数人眼中,后进生就是问题学生,这一偏见使后进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长此以往便会逐渐形成畸形心理,排斥外来合理意见,因此教师要亲切、和善对待后进生,用感情作支撑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温暖的力量。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良好的品格是一颗种子,它一旦撒在学生的心里,就会绽开灿烂的花朵,对学生的一生都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必须具有高尚人格,在思想上多鼓励,在学习上多指导,在生活中多关心,用谆谆爱生情怀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取得尊重和信任,使他们能够愉快地接受批评和帮助,达到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目的。

(四)发掘有点表扬鼓励

后进生并不是全面差生,只要留心观察,在他们身上也是有“闪光点”的,只是由于这些微弱、细小的“闪光点”经常会被大量的消极因素所掩盖,往往给人造成后进生就是一无是处的错觉。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仅仅是一些苗头,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引导他们把闪光点发扬光大,通过多种形式让他们体验成功,找到自信,分享快乐,促使其发展成为稳定的积极因素,为持续取得进步迸发活力。

(五)家校合作同步教育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不能由班主任一人唱独角戏,而是要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共同发力,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家庭情况的基础上,加强家校合作,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使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希望而愿意去鼓励孩子。同时争取任课教师的配合,引导班干部和全体同学正确对待和尊重、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自觉接受教育和帮助。

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细致而艰巨的德政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决不会一蹴而就,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有爱心、有耐心,对后进生要求要适度不能随意拔高,善于从他们的努力中肯定成绩,克服困难树立自信,相信后进生也是能够后来居上的。

参考文献

[1]王立英.《关于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思考及对策初探》[J]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2]李巨涛.《论小学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J]黑河学刊.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