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水利工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水利工程

沈如超  

山东泓宇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资源和能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必须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但是,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同时,修建水利设施,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会导致了地方环境的恶化,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在水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不容忽视。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

引言:

“生态水利”的概念,指的是按照生态、环境的需要,对水利设施的规划进行优化与调整,并在施工中强化环保的措施;这样才能达到环保的目的。与常规的水利项目相比,它把水利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具有更加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观念融入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之中,是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

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1.1河流自我恢复原则

水利工程在进行生态水利建设时,应充分重视其自我恢复的作用。目前,生态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开展工程时,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同时考虑到其自身的修复作用,加强其自愈能力。

1.2人与自然的协调相处

水利工程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在规划中,既要注重保护、开发和利用,又要不断改变落后的观念和制度,确保整个自然系统的协调发展和水资源的可利用性。

2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问题

2.1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项目主要会对流量、流速产生影响。流量的变化主要改变的是悬浮质或溶解质的浓度,当流量较大时,水中杂质浓度将受到稀释,使污染程度降低;流速直接影响的是水中生物活动的频繁程度以及污染物的沉降速度。水流流速过快将降低水生浮游生物的活动频率,不利于水体中颗粒态杂质的沉降,使水体污染程度加剧;水流流速过慢将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交换,氧含量减少,从而使水质变差。

2.2对河流水域的影响

水利设施的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河流的流动,从而减少河流与大气、土壤的交换。特别是当污染物被排放到河流中时,有了水利工程的障碍,这些污染物也难以扩散,危害到水域环境。而且水利工程也拥有着极大的蓄水量,这会导致周围区域的水蒸发增大,周边的地区气候也会受到影响,比如出现降水增多的情况等。

2.3对生物物种的影响

水利工程通常都配备有温度收集装置,当太阳强烈时,水库中的水会迅速吸收太阳能,使水温迅速上升。结果表明,库区水温高于河段水温,这种温差将对河流生态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此外,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使洪泛区与滩地分隔开来,导致河堤内各种植被的生长减少,这也会影响到整个食物链,比如会导致草食性动物数量锐减,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严重下降。此外,在修建水利设施时,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将其排入河流,造成水体中的生物大量死亡。

2.4对土壤资源的影响

土方开挖是水利工程的重要施工环节,普遍存在于堤坝修建、渠道建设等基础设施工程中。在土地平整及土方开挖施工中,容易影响到区域土壤质量。同时,在水库等蓄水工程施工中,受水分渗透的影响,会降低土壤中氮元素含量,改变土壤结构,加剧土壤盐碱化,丧失土壤肥力,进而影响到农作物生长及产量,不利于当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生态水利工程管理策略分析

3.1 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

从目前生态护坡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可以看出,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顾名思义,这种护坡技术是利用天然植物作为基本的护坡要素,再加入水泥、混凝土等材料。这样既保证了植物的含水率,又提高了土壤的物理特性,达到较好的生态效果。在边坡防护工程中,应重点考虑土体的防护特性和防渗措施。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应重点考察其生命周期,并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与其他类型的河流生态保护技术相比,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总的来说,为了更好地体现护坡的生态性能,在设计中要加强护坡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尽量提高护坡的绿化效果。

3.2 加强岸坡防护

在水利工程中,岸坡防护结构对生态结构的影响最大。水陆交界处是水生植物生长的重要场所,是动物觅食、栖息、产卵和避难所,同时也是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迁徙的场所。所以,在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中,应该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需要为出发点,选择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构筑物,并在保证工程安全性的同时,保证生态景观的多样性。在岸坡防护构筑物中,应尽量采用具有较好过滤和缓冲作用的石料,以及由天然材料构成的多孔混凝土和柔韧构筑物,尽量避免采用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防水材料,以利于植被的生长,以及鱼类、两栖类、昆虫的生存和繁衍。

3.3 修复被破坏的自然环境

广义的河流水文系统包括从源头到河流上、中、下游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系统,以及流域内由河流连接的湖泊、湿地、池塘、沼泽和洪泛平原。水生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人工工程设施系统。广义水文系统与生物系统相互交织,形成天然的河流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作为栖息地的一部分,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果我们只考虑河流本身的生态恢复,很明显,这个复杂的系统被简单地割裂了。当水生生态系统受到胁迫时,有必要对各种胁迫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完整的研究。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应充分把握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考虑整个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不仅要恢复河流水文系统,不仅要恢复单一的动物或河岸植被,还要提出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

3.4 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和健全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有效的缓解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破坏问题,只有依靠环境的自身自净能力,才能实现更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在具体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应该确定补偿的范围和补偿的主体对象,在工程开展之前,对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进行筹集,目的是大力推行生态环境改善工作,同时也促进生态环境生态价值的还原,工程建设的目标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工程的开展,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整个工程的进行,不要盲目,需要结合具体的环境因素,预估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并建立相关的补偿机制,采取有效的方法开展环境保护工程,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结语:

在我国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问题进行考量,这也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我们不会走上“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我们会坚持人与环境和谐、环境友好的原则,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生态保护,在治理的过程中进行环境修复。因此,我国的水利建设将会更加谨慎,与大自然的关系将会更加紧密,才能保证我国的生态环境稳定。

参考文献:

[1] 欧阳龙.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水利工程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 2021(1):2.

[2] 姚娟.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水利工程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21(1):73-75.

[3]武丽娜.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2(11):111.

[4]焦云婷.浅谈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水利工程[J].市场周刊:商务营销,2022,(08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