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0
/ 2

电力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策略研究

曾林峰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韶关供电局 512026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做出了统筹部署与安排。电力是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必须审慎面对安全稳定供应问题。

关键词电力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安全策略

引言

多年来,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电网保持安全稳定运行。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国家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在电源结构、电网形态、负荷特性以及运行特性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对电网运行提出了新的要求。

1研究背景

我国电力供应安全新旧风险交织,油气资源短板仍然突出,地缘政治事件、国际气价大幅波动、极端自然天气等风险因素长期存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电力供应区域性、时段性紧张问题时有发生,电力供应安全保障任务依然艰巨。亟待系统研究并构建新时期电力安全供应保障体系,着力推动电力安全供应保障能力现代化。为此,本文梳理电力安全供应研究进展、我国电力供应体系现状,研判“十四五”及中长期的供需平衡形势,总结电力供应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保障电力安全供应的原则、构建电力安全供应保障体系的发展步骤及重点举措,以期为能源转型背景下的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2电力安全管理现状

2.1安全管控制度不完善

在任何施工项目中,安全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电力工程施工项目更不例外。相比较与西方国家,我国电力产业起步较晚,在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中,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监管制度与监管体系。因此,针对电力工程施工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技术管理人员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导致问题解决不得当,为后续工程运行出现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当前,随着各项电力工程管理制度的不断出台,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大部分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2.2人力因素

在电力工程的管理中,管理人员对于整个管理起到重要作用,对于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也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此,电力工程项目中的管理人员,要对其工作人员有着更高层次的高质量管理,这样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有着更好提升。对于高质量的管理,就需要电力工程的管理者要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管理标准,通过完善的管理标准,对电力工程进行全面改进。对于电力工程的管理上,电力工程企业可以先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素养等方面进行增强,从而不断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电力工程创优管理的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需要更加改进的地方,需要对其不断地进行完善。

3电力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策略

3.1大数据技术安全状况分析

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多,要对大量设备参数进行全面的监测,如电压、电流、温度、压力等信息,为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必须引入大数据技术。目前,大数据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收集设备运行的一些关键信息,能够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诊断,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和跟踪。管理人员通过提供的数据,能够及时诊断故障原因,为解决故障问题提供有效的建议。这些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解决了安全隐患问题,确保了设备稳定安全的运行,而且具备较高的价值,方便科研人员进行设备的后续研发。在现场作业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可有效识别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现现场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预警,确保作业现场安全可控。在这方面应当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技术的开发应用。

3.2发挥需求侧关键作用,提升电力供应本质安全水平

长期以来,需求侧资源在保障电力安全供应方面的关键作用一直没有获得足够重视。随着能源转型深入推进,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储能、柔性负荷、电动汽车、能源电力产消者等新型需求侧资源大量涌现,形成了“用则利、不用则害”的安全属性;应充分发挥相应功能作用,将之转化为保障电力安全供应的重要力量。在新发展阶段,需从根本上改变传统“重供给侧、轻需求侧”的认识,将需求侧置于事关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成败的战略层面,开展深化论证和科学安排;发挥负荷侧灵活调节资源在保供应、降成本方面的关键作用。以安全供应为基础,推动构建新型需求侧体系,使需求侧成为电力平衡的基本单元,就地生产、就地消费,便于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灵活互动;供给侧对需求侧起支撑和调节作用,使电力需求和供给在需求侧自平衡,提升电力供应的本质安全水平。推动灵活可调资源、电动汽车、虚拟电厂等负荷侧资源参与电网互动并积极跟随新能源出力特性,促进新能源消纳以实质性减少新能源弃电。推动负荷侧参与电网互动以削减尖峰负荷,减少为满足高峰负荷引起的投资,有效提升电网设备利用率。

3.3建立健全安全管控制度

电力工程安全制度的建立是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强有力的支撑。相关负责人员首先需要明确,本工程建设点的重点以及难点,集合总施工企业、监理企业以及施工技术人员等多方力量,利用智能化电子检测设备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参考充足的数据以及预测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可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的安全管控制度。此外,电力工程建设施工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是难以预测到的,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应急管控机制,确保在事故突发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在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减轻事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4安全管理模式的创优

安全管理是整个电力企业管理中重要的部分,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解决,这样才能够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得以保护。(1)对于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度进行完善,电力工程企业制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中,要以科学安全的方式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制定,并且对于施工的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要进行明确的分配,将管理体系更加安全化,从而对于电力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能够进行规划,将施工的监督力度不断向上提升。(2)施工中对于危险点的安全防控一定要进行加强,严格检查每一个有隐患的危险点,通过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免因为危险的出现对整个工程的施工造成损失,在安全事故的预防问题中,电力企业要对其危险情况制定应急方案。(3)电力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安全管理,对于安全管理的加强,一方面能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保证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安全使用,同时在定期检查的过程中,能够排除设备的安全隐患,从而保障设备的良好运行。另一方面,对加强电力的安全管理,能够保障工作人员施工操作中行为的规范性,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提高保证,以免安全事故出现。

结束语

多次限电事件的发生反映了我国电力安全供应基础不牢固的特征。在未来能源转型过程中,电力供应安全方面的挑战将持续存在。需要着力推动电力安全供应保障能力现代化,确保电力供应安全。本文以我国电力安全供应保障策略为研究切入点,在把握总体形势、剖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电力安全供应的基本原则和关键步骤;形成的重点举措覆盖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建设、需求侧关键作用发挥、电力安全供应技术突破、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完善等方面。

参考文献

[1]罗莎莎.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21):145-146.

[2]印宏亮.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的运用策略[J].大众用电,2021,36(10):57-58.

[3]李琳,何泰楠.电力安全管理现状及监督管理模式分析[J].光源与照明,2021,(08):123-125.

[4]姚智刚.新形势下电力安全管理的问题和策略研究[J].电力设备管理,2021,(08):144-146+156.

[5]杨雯瑾.电力安全管理常见不足点及应对策略[J].大众标准化,2021,(16):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