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0
/ 2

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第一作者:杨二霞     第二作者:孙美娥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妇幼保健院     017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包括危险因素辨识评分、风险预警评分、风险处理评分、护理满意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危险因素辨识评分、风险预警评分、风险处理评分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研究组患者发生2例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组患者发生9例护理不良事件,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时,必须正确识别护理不安全因素,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此加强安全管理效果。合理应用预见性护理以及安全隐患处理,能够有效保障临床外科护理安全。

关键词: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探索与思考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医院里的护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在护理工作中,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护理安全管理事关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因此需要非常注重。本文将对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的探索与思考进行一定的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54~79岁,平均(66.7±4.3)岁。研究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56~80岁,平均(67.8±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安全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护理安全管理专项小组:由护士长担任专项小组组长,责任护士和护士担任组员。采取三级质控管理,一级由护士自控,二级由责任护士负责,三级由护士长对整个护理管理实施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护理安全管理专项小组成员临床经验丰富,熟悉的中西医护理知识。(2)开展护理安全专题培训:采取讲座和案例讨论的形式,内容涵盖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处理、护理安全隐患登记、给药安全管理、中医护理操作安全等。通过安全专题培训,强化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意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1)药品器械管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物使用方法,包括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及给药途径等,为防止患者遗忘,可以将用药方法记录在药品包装盒,家属做好监督,确保患者按时、按量用药。观察患者用药期间有无不良反应,若出现不适要及时告知医师,调整用药方案,减轻不适。发放药物要认真核对姓名、性别,避免出现人为差错。急救药品要定位放置。护理人员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了解不同药物配伍方法及药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医疗器械使用前均检查其性能,使用完毕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出现交叉感染。(2)病区环境管理。保障病房、走廊及卫生间等灯光充足,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视线,走廊及卫生间安装护栏,为患者提供便利。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及时清除地面水渍、污渍,防止跌倒事件的发生。卫生间及开水房铺设防滑垫,并张贴警示标识,提高患者安全意识。合理放置物品,走廊及病房进行无障碍设计,配置安全扶手,降低跌倒风险。病房、卫生间内配备紧急呼叫系统,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及时救治。病房配电视、专用陪护椅,减少不必要物品的摆放。茶壶、水杯等易碎物品放在远离患者位置,增强患者舒适度。定期检查基础设施,确保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针对故障设备及时维修。夜间关灯,调低报警音量,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4)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科室特点,需对各项规章制度行进一步的完善,内容包括交接班、查房、健康教育、药品管理、医嘱核对、中西医护理操作规范和无菌操作等,确保各个环节有制度可循,使护理安全管理更加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5)护理人员合理资源调配:根据病区患者数量和护理特点制定合理的护理人员排班,使护理人员具有充分时间休息,避免护理人员因疲劳而影响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评价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评价结果比较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危险因素辨识评分、风险预警评分、风处理评分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护理过程中,研究组发生3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4%;对照组发生6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0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如何实施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从实施角度来看,临床护理安全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3.1 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标准,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及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素养。3.2 建筑安全文化建立全院安全文化建设机制,重视护理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推广,让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全面提高他们在护理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建立护理工作中的责任担当和压力敏感机制。3.3 管理各种风险建立全院患者安全事件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影响患者安全的问题,完善事件报告流程,确保各类患者安全事件得到及时、整体、严格的处理。3.4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各类护理质量与安全跟踪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的有效收集和统计分析能力,便于做出合理的医疗决策。

4. 总结临床护理安全管理对医院护理服务和患者安全极为重要,推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的落实,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注意护理操作细节,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在医院工作中自觉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医院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王玉芹,刘玉平,王晶,樊桂莲,王娟.基于问题导向的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方法的探索[J].全科护理,2019,17(25):3141-3143.

[2]吴丹.临床护理缺失与患者护理安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275-276.

[3]陶伟丽.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行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3):158.

[4]陈菲菲,杨新会,蔡银科,黎婉斌,林晓岚.临床护理工作中正确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及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8(02):171-172.

[5]游莉,吴焰,涂宗灵,尹一鸿.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7):15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