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风机噪声衰减规律及防护距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风电场风机噪声衰减规律及防护距离研究

朱艳秋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250013

摘要:针对风电场附近出现的噪声扰民现象,本文选取北方某典型平原地区风电场,对其风机噪声以及声环境敏感点的噪声值开展现场测试,得出不同机型的风机噪声衰减规律和噪声达标距离,为优化风电场机位选址、风电机组噪声模拟分析及降噪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风电场;风机;噪声衰减;防护距离

0引言

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是新能源领域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我国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大规模发展风电对缓解能源、环境的压力,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随着风力发电的大规模开发,风电场距离居民区也越来越近,大型风电机组由于尺寸巨大,其产生的噪声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夜晚风力较大,且周围环境背景噪声较小时尤为明显,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正常休息。因此,开展风电场风机噪声衰减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风电场风机噪声特点

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的噪声主要有机械及结构噪声、气动噪声和辅助设备噪声。

机械及结构噪声主要包括齿轮啮合的噪声,轴承转动噪声,风机部件摩擦引起振动产生噪声,电机转动产生振动噪声,辅助设备、散热器运行噪声等。

气动噪声主要是叶片旋转时叶尖与空气摩擦产生的噪声,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强。并且不同的空气湍流也会产生不同的噪声。气动噪声还与叶片的空气动力特性有关,叶片的翼型、扭转、几何外形等,叶片的清洁程度、是否结冰,以及机组的变桨 控制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气动噪声的大小。由于此噪声在空气中,随风速增大而增强,与风本身的噪声难以分离。

辅助设备噪声主要是由通风机、散热器等辅助设备产生的噪声

相关研究表明,风机噪声的主要贡献者是叶片气动产生的噪声[1]、[2]

2风力发电机组噪声测试参数

本次研究选取的风力发电机组主要技术参数:机型金风TA-37、明阳TB-25;单机容量4.0MW、4.2MW,叶轮直径165m,轮毂中心高度100m

根据《风力发电机组 噪声测量方法》(GB/T 22516-2015),本次研究选取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基准距离R0=165/2+100=182.5m,保守起见R0取190m

现场测试以塔架垂直中心点为基准,顺风向设置一条测试路径,共6条,编号依次为A-L,测试路径中测点距离塔架垂直中心点水平距离分别为90米、140米、190米、240米、290米、340米,编号依次为1-6,测点位置见下图,其中测点3对应基准位置,在基准点左右各偏移30°设置测点7和8,距离塔架垂直中心点为190米。

测点位置示意图

3噪声测试结果与分析

3.1  噪声测试结果

(1)金风TA-37(4.0MW)机型噪声测试值

检测位置

声压级dB(A)

检测时间:2023年3月29日

风速:6m/s

检测时间:2023年4月1日

风速:12m/s

测点1

60.2

64.7

测点2

58.3

61.7

测点3

57.4

58.9

测点4

55.5

57.1

测点5

54.3

56.0

测点6

52.1

55.7

测点7

54.6

58.1

测点8

54.7

57.6

(2)明阳TB-254.2MW机型噪声测试值

检测位置

声压级dB(A)

检测时间:2023年3月29日

风速:6m/s

检测时间:2023年4月1日

风速:12m/s

测点1

63.9

64.2

测点2

62.2

64.0

测点3

60.5

60.7

测点4

57.5

61.0

测点5

56.2

57.9

测点6

55.5

56.1

测点7

56.5

59.1

测点8

53.9

58.9

3)声环境敏感点(2类区)噪声测试值

检测位置

声压级dB(A)

检测时间:2023年3月29日

风速:6m/s

检测时间:2023年4月1日

风速:12m/s

A敏感点(距风机285m)

48.5

56.6

B敏感点(距风机510m)

47.6

52.8

3.2  测试结果分析

(1)风机噪声随着距离的增加,数值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平原地区风电场由于地形开阔平坦,声波传播得更远,导致风机噪声衰减缓慢[6]

2)对应基准位置(测点3)的噪声测量值可作为风机设备噪声是否超标的考核依据。

3)由表1、表2可知,风机噪声主要与机组容量风速有关:在同一测点位置,机组容量越大,风机噪声越大;当风速增加时,风机噪声随之增大

4)由表3可知,风机周围声环境敏感点噪声由风机噪声环境背景噪声叠加。同一敏感点的噪声值随着环境背景噪声增大而增加,风速越大,噪声值越大

5)由于受背景噪声的影响,距离风机340m以上的测点其背景噪声在测量数据中的占比较大,噪声衰减亦不明显。

6声环境敏感点昼、夜间噪声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限值时,风机至敏感点的距离为噪声防护距离。当风速增加时,噪声防护距离随之扩大

7经实测,对于单机容量为4.0MW的风电机组,在风速12m/s

条件下,距离风机594m处测得的噪声等效声级49.7dB(A),达到2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50dB(A)要求;对于单机容量为4.2MW的风电机组,在风速6m/s条件下,距离风机507m处测得的噪声等效声级48.9dB(A),达到2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50dB(A)要求。以上噪声测试值均未扣除背景噪声的影响。

4结论及建议

(1)不同机型的风力发电机组由于其设计、材料和工作原理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气动特性和机械结构,其噪声源和辐射特性也各有不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噪声衰减模式差别较大。本次研究选取的机型主要为金风TA-37(4.0MW)和明阳TB-25(4.2MW)。

(2)噪声衰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风速变化会影响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方向,改变噪声的传播距离和衰减特性;地形和地貌也会对噪声衰减产生影响。开阔平坦的地形会使声波传播得更远,导致噪声衰减减缓。

3)本次研究对象为已建平原地区风电场经实测,对于单机容量为4.0MW的风电机组,在风速12m/s条件下,距离风机594m处测得的噪声等效声级49.7dB(A),达到2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50dB(A)要求在风速6m/s条件下,距离风机507m处测得的噪声等效声级48.9dB(A),达到2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50dB(A)要求

由于风机实际运行过程中,风速不断变化,因此从最不利影响因素角度分析,建议在确定风电场风机噪声防护距离时,应以当地风速12m/s情况下夜间噪声的达标距离为准。

4)建议风电场机位选址阶段,类比当地同类机型噪声监测结果,综合分析后确定噪声防护距离,并划定以风机机座为中心、夜间噪声达标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作为噪声防护区,提出噪声防护区内不建设居民住宅等敏感建筑物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徐以强.风电场噪声问题研究[J].上海节能,2022(02):204-209.

[2]王文团,石敬华,贾坤,宋峰.风力发电噪声及其影响特点[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2,4(2).

[3]GB/T 22516-2015,风力发电机组 噪声测量方法[S].

[4]DL∕T 1084-2021,风力发电场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S].

[5]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S].

[6]李晓玲,蒋立荣,李凌云.风电场运行期噪声影响范围及防治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17(04):88-89.

作者简介:朱艳秋(1973-),女,汉族,山东滕州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环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