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家庭暴力问题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女性主义视角下家庭暴力问题的分析

祁延芳

     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发生的一切暴力行为。家庭暴力为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按照表现形式划分,可分为身体暴力、情感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按照受害者类型划分,可分为:亲密伴侣暴力、儿童暴力、老年人暴力 。家庭暴力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我国出台了专门的法律以反对家庭暴力。全面性教育中也涉及有关家庭暴力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以便学习者掌握识别和应对家庭暴力的相关举措,全力减少家庭暴力的危害。   

关键词:女性主义;家庭暴力;

1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一般认为女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社会思潮。严格的说,女性主义是一种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兴起而逐渐形成的妇女争取自己的权利,要求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它是除马克思主义之外,人类历史上对女性解放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的理论。

女性主义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消除男女不平等。纵观女性主义的理论,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些主张做决死抗争,有些认可退让妥协,但是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                                                                            

1.1研究目的

第一, 是为了达到两性平等;第二,都重视女性的价值,以女性的经验作为理论与行动的基础;第三,认为社会角色划分不应只根据性别这个单一变项,每个人在顾及他人的权益之下,都有争取个人自我实现的权利和机会;第四,强调通过女性集体行动达到社会变迁的目标。

1.2对这一问题的本质认识

以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指导社会工作实务,就形成“女性主义社会工作”,或称女性主义妇女社会工作。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在工作中坚持:第一 ,承认女性是独立的个体,她们有独特的生活经验。第二,承认社会上的权力分配不均及资源不足的现象,这些现象常常使妇女处于不利的境况。第三,将妇女的困境提到社会改革的层面,视妇女问题为个人与社会运作失调的结果,而不应将问题个人化。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表现在:一是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观点;二是激进主义女权主义的观点;三是生态女权主义的观点;四是人权的观点:五是社会性别的研究视角。

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出现在70年代后期,此类学者重读马克思生义理论中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剩余价值等观点特别重视生产与再生产理论以及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内在关系,认为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认为妇女受压迫不仅仅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经济问题,因此在这些学者的研究中把女性受暴的根源归结为其在经济地位的弱化,对妇女的暴力根源于性别劳动分工所产生的父权统治,这种不平等的两性劳动分工导致了男权思想成为一种普遍的意识形态,它不仅存在于社会中,也渗透到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激进的女性主义首次提出将父权制作为分析妇女遭受压迫的理论基础、“女性受压迫的普遍性”假设以及“培养女性意识”的主张,后来也成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思想基础。女性受压迫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养育子女而在经济上不得不依赖男性男女角色的定位并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文化构成。这暗含着女性解放需要通过人类意识形态的变革,消灭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和机制主要是家庭)来实现。这为解决家庭暴力问题提供了一一个建设性的建议,那就是从根本上去抛弃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化构成。这对于抑制家庭暴力的恶化和唤起女性意识的觉醒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受家庭暴力,能长期忍受家庭暴力的大多是-些软弱的妇女。她们思想观念陈旧,“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遭受家庭暴力后总怪自己的命运不好,遇到了一个性格不好的丈夫。加之“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自己不反抗,又不敢对外公开。施暴的丈夫当其第-次出手没有遭到反抗,便变本加厉,与之相反,男人的暴力越来越升级。因此,当女人遭受家庭暴力时首先要作出强烈反抗,反抗失败,即把家庭暴力公诸于众,以寻求外界舆论和帮助。女人的软弱是促使家庭暴力存在和升级不可忽视的原因。

性别研究的视角从两性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强调性别互动生产和再生产看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家庭暴力的根源,基本上就是性别歧视。女权主义认为针对女性的家庭暴力是男女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的产物,是对妇女人权的侵犯。制止家庭暴力必须重视妇女好权和社会性别平等。尊重女性要从平等、平视开始。

1.3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办法进行研究,以开放的态度接纳传统的研究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女性主义研究并没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它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具体的方法而是它的方法论规则和独特研究视角。对于家暴问题分析,处于不同的情境,较深的代入感,理性的运用多种理论视角进行分析。

2 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这一问题的认识进行批判

家庭暴力是一种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并带有严重歧视心态对家庭成员实施暴力的违法行为,公开报道显示,我国家庭暴力发生率为29.7%—35.7%,受害者多半为妇女,而老人,儿童和男性的比例也有所上升。然而更为明显的是丈夫对妻子的家暴,尽管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的高度文明,但家暴现象依然没有从现代家庭中完全消失,而受害一方往往出于家庭完整和对孩子成长的顾虑,或是羞于启齿等因素大多选择沉默和迁就,这也无形之中助长了某些家暴的升级。

长期以来,以男性中心观念为原则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之中。以男性至上原则为中心的认识模式、思维模式和社会构造模式具有超历史和非历史的历史作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我们对一切社会现象的判断和深入的思维。可是在许多情况之下,那种建立在传统的父权制之上的男性中心视角由于其太理性的特质对于许多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拘束,而认识的层次就很难进一步进行下去,这给我们深入研究社会问题带来了许多不便。

2.1研究证据的采用

研究证据的采用主要收集关于家暴的数据资料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研究方式。主要运用四种基本方式,(1)调查研究(2)实验研究(3)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4)实地研究;由于每一种的研究方式,内在逻辑所能回答的问题类型,以及我们运用它们来研究社会现象及人们行为所具有的优点和局限性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在每一种研究范式上也运用不同的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的方式指的是采用自填式问卷结构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家暴。并且调查研究当方式内容广泛性,资料获取的及时性、描述的全面性,概括性和实际应用的普遍性等。更好的能去全面分析家暴。并且抽样,问卷,统计分析等进行收集生活中家庭暴力现象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陈彦珍.后现代主义辨析及评述[J].理论观察,2019(05):23-26.

[1]郭夏娟,郑熹.性别平权发展与反家庭暴力政策框架变迁:联合国经验的启示[J].国外社会科学,2017(04):64-73.

[3]王玲,吴清禄,蔡惠敏.社会工作增权视角下妇女庇护所防治家暴实践[J].社会工作,2016(05):80-87+127.

[4]崔诗婉,罗婕.我国当前反家暴妇女庇护所的发展困境与未来出路[J].研究生法学,2013,28(05):90-98.

[5]周绪平.对家暴说不[J].方圆,2020(20):72.

[6]史莉莉.西方女性主义法学视野中的家庭暴力及启示[J].甘肃社会科学,2014:109-112

[7]郑玉敏,李波.针对女性家庭暴力的女权主义解读[J]中华女学院学,2013,25(3)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