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现状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现状与对策

朱培欣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山东省青岛市·2666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各行各业迎来了“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行业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相应挑战。本文将主要从“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基本现状以及发展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新闻传播;基本现状;发展对策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互联网时代跨越到“互联网+”时代,并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当中。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也使得话语权从少数人手中转向全体公民,任何公民都可以通过媒体发声维护自己的权利。2015年3月,“互联网+”这一概念正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出。“互联网+”通常指的是“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模式,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及特点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为传统行业创造新的发展机会,完成转型升级。在当今信息量巨大的社会,新闻传播对于公众起到了甄别有效信息的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相融合的升级版,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的主要特征,而互联网全球性、实时交互性以及资源共享化的特点为新闻传播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二、“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基本现状

“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基本现状主要体现在城乡鸿沟存在,导致新闻传播的不平衡和传播内容多元,导致新闻质量参差不齐两个层面。

1、城乡鸿沟存在导致新闻传播的不平衡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逐渐由城市蔓延至农村。首先,由于城乡数字鸿沟客观存在,致使新闻传播表现出了不平衡现象。城乡数字鸿沟主要体现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接入差距和信息技术的使用差距;城乡二元发展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优先城市发展导致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并不完善;此外,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留守的多为老人和儿童,根据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58.8%,意味着尚有41.2%的农村居民未使用互联网。农村接入鸿沟和使用鸿沟的客观存在使得新闻传播在城市的发展要远远超过农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仅有3.08亿,城镇网民规模则为7.59亿,城镇网民的规模高于农村网民两倍之多,由此可见,新闻传播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其次,长期城乡二元发展的模式使得各种优质资源通常优先城市,新闻人才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也流于城市中,导致农村缺乏优秀的新闻人才。

2、传播内容多元导致新闻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媒体、终端媒体和网络媒体平台等逐渐增加,人们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信息。新型的新闻传播方式层出不穷,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等竞相争夺受众用户,出现许多媒体为博眼球不顾新闻质量的真实性与新闻质量的高低竞相传播,使用更加吸引眼球的字句,成为“标题党”。首先,新闻内容同质化严重,由于新闻传播注重实效性,各媒体之间争分夺秒都想要成为热点,例如2022年6月10日“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新闻,在发生之后受到众多媒体关注,但是大多数新闻内容及短视频新闻的内容表现形式极为相似,缺乏新意。甚至某些媒体为了热度和流量在新闻发酵之后打上该事件的标签发布与事实相悖的内容。其次,从短视频新闻角度来看,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各大平台的监督管理机制与相应法律法规建设并不够完善。许多媒体为了利益选择夸大事实对新闻进行报道,导致许多较为浅薄的新闻内容充斥在新闻环境当中。

三、“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发展对策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发展对策可以具体从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保障人才储备及加强新闻环境的监督管理,完善传播环境等层面展开探索与实践。

1、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保障人才储备

在各个行业领域中,人才是第一资源。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行业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做到从源头做起,培养出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保障新闻行业的人才输送。首先,高校要制定符合“互联网+”时代背景的新闻人才培养方案,摒弃传统的、静态的培养方式,做到与时俱进。其次,完善新闻从业者的考核机制。从现有媒体来看,互联网普及之后从事新闻传播行业的门槛逐渐变低,许多非新闻专业出身的网络博主也从事了新闻行业;因此有必要对新闻从业人员设置考核机制,培养专业的新闻人才。最后,培养复合型新闻人才。从媒体的招聘需求来看,大多媒体对于法律专业以及金融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比较青睐,主要原因在于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新闻人才对各个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便于高效展开工作。

2、加强新闻环境的监督管理完善传播环境

一般来说,新闻环境指的是整个新闻传播业的环境,这里的环境是相对于社会环境的指称,也就是除新闻传播业之外,其他社会子系统所共同营造的社会氛围。新闻传播环境形态的有形与无形性,边界形式的开放与封闭性与表现样式的独立与融合性等特征,表明了新闻传播环境的复杂性。环境可以在社会上发挥积极的正面效应,也可能对新闻传播产生消极效果,因此需要严格监督管理。通常,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具备多种获取新闻的途径与手段,在新闻获取与发布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获取手段违规、新闻报道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影响公众的判断力,影响新闻当事人的正常生活。首先,媒体要做到发布准确及时的新闻。对于新闻行业来说,保障新闻发布的及时性也是重要内容之一,新闻发布的时间提前或者滞后都会影响新闻传播效果。其次,要与新闻中各方沟通协调。最后,新闻专家的作用。完善新闻传播业的环境管理。

四、结语

“互联网+”作为国家的一项宏观政策与经济模式可以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有效促进新闻传播行业的改革创新,确保其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具备及时性。其次,“互联网+”时代,发布新闻仅仅是一个开端,真正体现新闻价值在于该新闻内容的传播力以及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02):39.

[2]郭娜,靳羽西.大数据背景下新闻传播发展展望——基于国内移动客户端新闻类APP的观察与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4):338.

[3]李杰琼.反思与超越:近代化视野中的新闻传播事业(1815-2015)——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年会暨第四届新闻史论青年论坛厦门召开[J].国际新闻界,2016,38(01):160-162.

[4]郑永涛.区域新闻传播事业研究的历史书写——从《湖北省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研究报告(2019)》谈起[J].社会科学动态,2021(08):125-126.

[5]谢金文.移动传播重构新闻事业和产业——移动传播时代的新闻传播研究之八[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1(02):27-30.

[6]倪静.数字媒体环境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及新闻传播发展方向[J].新闻文化建设,2022(12):67-69.

[7]常佳瑶,郭松.新媒介时代的新闻传播发展趋势——评《媒介与社会:新闻传播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23(01):131.

[8]郜书锴,方晓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理论品质与学科意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新闻学思考[J].新闻爱好者,2023(03):14-18.

[9]邓绍根,游丹怡.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J].新闻界,2023(0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