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7
/ 2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李申易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恒昌店巷小学  010030

摘要:创造教育是比较新的教育概念,通过与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相结合,在教室教育模式的重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更加重视创新教育,以创新教育理念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提高小学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必须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时不仅要注重形式的创新,更要有效地创新自身的数学思维,因此,促进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更新。小学教师要结合创新思维和教育模式,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课堂教学现状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基础教育仍以提高学生升学率为目标。结果,一些教师仍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任教,严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赶进度,赶课时,赶成绩”的课堂教学现象应运而生。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教与学,导致学生在知识应用、知识技能训练和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等方面比较薄弱,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内容,不考虑学生接受知识内容的能力,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机械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动力被扼杀,数学课的学习能力急剧下降,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成绩。

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向和目标

1、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制定教学的目标

教师需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师设定指导目标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班级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师周期会变长,结果,学习的目标如下。过去设定的东西没有意义。如果教师的指导目标与实际指导不一致,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也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2、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和教学观念有效地结合

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转变,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和功能性。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但很多教师不遵守这一基本要求,忽视了与教材内容的有效结合。另外,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教师需要改变落后观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符合实际,发挥有效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师日常工作中,要为学生着想,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让每个学生得到有效的进步,保证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融入创新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3、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需要满足教学的需求

在设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但在创新理念的要求下,教学目标需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也是进行教学创新的基本要求。为了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教学进度两个方面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两方面的相关需求帮助教师挖掘学生的潜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导入阶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中,虽然不少学生从身体状态上看已经老老实实的进入课堂,但实际上不少学生的精神状态此时非常恍惚,思维还在课间兴奋阶段。许多老师报告说,许多学生在上课的前10分钟内无法集中注意力。为了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学生需要关注课堂,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为了使导论更有趣,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合理把握导论环节。这样,学生才能顺利融入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打破知识难点打下了基础。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方面知识时,老师可以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分西瓜活动指导课。老师可以这样问: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有这样四名十分要好的朋友一起买了一个西瓜,其中小米说自己想要西瓜的1/4,小艾说自己想要这个西瓜的2/8,小刘说自己希望能够得到西瓜的4/16,小强表示说一定要西瓜的8/32。请帮助这四个朋友分享一份西瓜。提出问题后,学生开始思考。学生们表达了对这个话题的兴奋和兴趣。学生给出答案后,老师可以说:为了让大家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那么我们可以用切两片的方式来分西瓜,我们觉得老师的方法可以。当学生看到这个问题时,再次陷入思考,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创建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室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授课内容给学生创造合适的情况,向学生介绍情况教育。老师需要很好地使用适应情况的指导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是也可以活跃教室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创造出现实的教育状况,为了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创造数学教室的状况,教师必须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教科书的内容。在数学课上给学生设定学习状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性思考能力,还能有效地提高整体的认知水平。在教室的授课中,根据情况制作授课,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不会感到严重失落,而是改变了以往教室的紧张感,让学生在舒适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索,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和设备,如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设备,通过新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来辅助自己的教学。 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方位”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与知识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不断改变设备显示图片的位置,触发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可以更直观、清晰地了解和掌握所需要的知识。

综上所述,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教师可以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了创新教育模式,教师必须充分唤起他们的热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被布置在主要位置,以提高课堂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长青.“互联网+”背景下提升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措施探讨[J].科教导刊,2021(05):130-131+134.

[2]樊学涛.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176-177.

[3]胡婕.“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学有效性路径分析[J].黑河学刊,2021(03):93-95.

[4]闵建东.用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智慧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6):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