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打击音乐演奏提升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7
/ 2

有效开展打击音乐演奏提升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探究

巫旖

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中心幼儿园   510820

摘要:作为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是幼儿在学习、生活和游戏中和同伴主动配合、分工合作,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展音乐活动能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活动的进行中,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得到培养。打击音乐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组成部分,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本文重点分析打击音乐演奏对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作用,以及提出有效开展打击音乐演奏提升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以期通过提出的策略让幼儿形成合作意识,并不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打击音乐演奏;幼儿;合作能力

《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导纲要》(下面简称《纲要》)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作了具体而清晰的说明,强调培养幼儿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1]。在音乐活动中营造的轻松愉悦的气氛能为幼儿带来一种积极、愉快的心情,对于他们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音乐教学内容之一的打击音乐演奏活动,既能让幼儿通过节奏感强的打击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又能让幼儿在打击音乐演奏的过程中形成合作意识,发展合作能力,提升合作水平。教师在开展幼儿打击音乐演奏中应探索适合幼儿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实现幼儿社会性发展,为未来做好准备。

一、打击音乐演奏对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幼儿分享的能力

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分享是与他人进行物质和情感上的共享。这种行为有助和他人进行交往并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学龄前幼儿是以感性为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再加上年龄较小,他们的分享行为存在着不稳定的特点。打击音乐分为许多种不同音高和打法的乐器,在打击音乐演奏的过程中,由于有不同的打击乐器,有时会根据现实需要让幼儿和同伴交换演奏的乐器。有的愿意分享的幼儿会乐意把自己的位置给予别人,有的幼儿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则可能不愿意这样做。因此,在打击音乐活动中,如果让幼儿多接触不同的乐器,幼儿的眼界就会得到开拓。幼儿受鼓励参加不同乐器的演奏,并提供与同伴交换乐器的机会,让幼儿和其他幼儿在这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当幼儿在交换乐器和位置上和其他幼儿发生冲突时,就会受到启发,幼儿会自觉考虑别人的感受,让他们懂得站在其他人的角度上看问题。长期下去,幼儿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相对减弱,分享意识和行为逐渐突出,渐渐培养与人合作的品质。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协调的能力

在打击音乐演奏中,幼儿很多时候不只是一人在演奏,也会经常与同伴进行合作演奏。合作演奏是一种较高水平的乐器表演形式,要求合作者有较高的配合度,才能演奏出精彩美妙的乐曲。这样就需要幼儿在倾听自己演奏的同时,也耐心地听别人的演奏,才能让自己知道该什么时候演奏,在合奏中与同伴协调一致,使自己与集体配合,从而锻炼幼儿独奏、伴奏和合奏的能力。另外,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不同年龄阶段对打击音乐演奏的要求也会逐渐增加,例如对小班幼儿的打击音乐要求以集体演奏为主,这阶段幼儿开始尝试和集体一起合作;到了中班,曲目形式的丰富给幼儿与集体的配合度提出更高要求,幼儿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才可以完成任务;到了大班,教师开始让幼儿自由创作,对于协调合作的能力要求更高,也会随之提高他们的协调合作能力。

二、有效开展打击音乐演奏提升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欲望[2]。”作为一切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兴趣是幼儿进行探索的一种内部的推动力。幼儿对声音有一定的敏感性,乐器经过弹奏、敲打,可以发出声音,所以乐器会对幼儿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师可以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让幼儿产生演奏打击乐器的欲望,并引导幼儿尝试在演奏中与人合作,从而逐渐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幼儿尝试打击音乐演奏前,教师首先在教室里的一些角落中随意摆放一些打击乐器,让幼儿在课间活动或休息的时候自由、自主地摆弄乐器,听一听乐器发出的声音,看一看乐器的形状和构造,让他们自行探索乐器的奥妙,幼儿会发现有些乐器会发出比较低沉的声音,有的乐器的声音则比较尖等。之后,在把玩到一定程度后,我引导幼儿将不同的乐器自由组合,让他们和同伴一起感受不同乐器之间组合而成的音乐。当幼儿开始熟悉这些乐器,建立起一定的感情后,我再教给幼儿乐器的正确演奏方法,并通过简单的乐曲,如《小蜜蜂》等,先邀请个别幼儿和教师一同合奏,再让其他幼儿进行模仿,放手给他们分工合作,共同演奏。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演奏的兴趣会被调动起来,而且还会乐于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进行演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二)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合作欲望

《纲要》中明确,“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3]”。环境是隐性的“教师”,教育一旦离开环境,则会变得单一而枯燥。幼儿在开展打击音乐演奏中如果与环境相脱节,打击音乐的功能就难以充分发挥。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在打击音乐演奏中创设多样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加强活动的参与感。

例如在小班打击音乐演奏活动《勤劳的小蜜蜂》中,教师将教室布置成一个鲜花盛放的花园,并贴上一些蜜蜂、蝴蝶等小昆虫的图画。活动的一开始先为幼儿创设一个花园的情境,这个花园吸引了勤劳的小蜜蜂过来采蜜。然后在出示的节奏图谱中,将音符转变为一朵朵鲜花,单个音符是一朵花,两个音符连起来的则是用两朵花来代表,让幼儿观察图谱上“鲜花”的特点,接着教师让小蜜蜂来带领幼儿一起采蜜,引导幼儿跟着节奏图谱打出相应的节拍。练习几次后再与同伴一起将这首歌中的节拍合作打好。将幼儿置身于花园的情境中,让他们和小蜜蜂一起打拍子采蜜,在这过程中调动了幼儿的节奏感,并从中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进行打击音乐活动,潜移默化中激发幼儿合作的欲望,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提供表演机会,提高合作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为幼儿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是在教育中“以幼儿为本”的体现。在打击音乐演奏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幼儿上台表演的机会,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为了让表演顺利进行,幼儿会认真彩排,当中如果碰到一些合作上的问题,幼儿会通过协调、磋商进行解决,在这过程中他们的合作能力逐渐会培养起来。而且,合奏需要幼儿学会看指挥、学会倾听同伴的演奏,自己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演奏。只有大家相互配合才会演奏出动听、优美的音乐。

在打击乐活动《卖汤圆》中,教师将乐曲分成由三种不同乐器:木鱼、双响筒和筷子进行演奏,并将幼儿分成三个为一组。在教完幼儿看谱后,教师分给每组中三名幼儿不同的乐器,然后让他们跟随乐曲进行打击乐器的演奏练习。当幼儿基本知道怎样演奏时,教师让每组自行进行练习,然后在让每组幼儿上台表演。幼儿在分组练习的过程中除了负责自己的部分外,还需要在组员演奏时认真听他们是否有错,从而组内作出调整。最后上台表演,从中他们的成功感得到满足,体验合作的愉悦,提高合作的能力和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打击音乐演奏活动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的过程,打击音乐在提升幼儿合作能力方面产生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的分享和协调能力。教师应清楚认识打击音乐对提升幼儿合作能力的认识,并采取激发幼儿兴趣、创设良好环境、提供表演机会等策略激发幼儿合作欲望,提高合作能力,培养合作意识,使幼儿能在健康、愉快、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华.“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与幼儿合作能力培养[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04):142-144.

[2]石楠,孙利. 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02):122-125.

[3]唐彩霞.幼儿打击乐活动与合作精神培养[J].考试周刊,2011(07):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