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7
/ 2

我国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苏英

南充市高坪区渔政管理站 四川南充 637100

摘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同时,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等因素,全球范围内的水生动物数量正在逐渐减少,这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保障水产品安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重点研究我国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旨在帮助广大农民更好地开展水产养殖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水产养殖业;环境影响;因素;对策

前言: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然而,水产养殖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养殖场污染严重、水质受到威胁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深入了解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是非常必要的[1]

一、我国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因素

(一)残饵、排泄物和分泌物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场的废弃物是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残饵、排泄物和分泌物是最为常见的三种废料类型。首先,残饵是指在饲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剩余部分或未被消化吸收的部分。这些残饵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其他营养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中会导致水质变质甚至引起生态灾难。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将残饵进行回收处理或者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其次,排泄物是指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其他代谢产物。这些排泄物含有大量氨氮、磷等有害化学成分,如果不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水质质量。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来去除这些污染物,同时加强监管力度以确保污水处理效果良好。最后,分泌物是指鱼类、贝类等生物体内产生的一些特殊物质。这些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限制养殖场内使用某些有毒物质,并严格控制其排放量。总之,水产养殖中的残饵、排泄物和分泌物是导致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和控制。

(二)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

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物质的使用会对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水质恶化。此外,这些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鱼类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于水产养殖企业来说,合理地控制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针对农药和抗生素的使用,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同时,还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企业的生产过程符合环保标准。其次,饲料添加剂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点。饲料添加剂的选择应当基于动物的需求,而不是为了增加产量而盲目添加。另外,还需要注意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和安全性,以避免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2]。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来降低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量。例如,可以通过优化养殖密度和养殖模式,提高鱼苗成活率,减少药物用量的需求;也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有益菌种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化学品的使用。总之,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才能有效地控制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保障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处理对策

(一)优化养殖模式

在水产养殖中,养殖模式的选择对于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目前,国内水产养殖主要采用的是池塘式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方式。这两种养殖方式虽然能够满足一定的生产需求,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池塘式养殖容易造成水质污染,而网箱养殖则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优化养殖模式。首先,可以通过增加养殖密度的方式来减少养殖面积占用的比例。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管理,可以将养殖面积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同时避免过度扩张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可以通过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来降低养殖成本并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目标的平衡。例如,可以通过加强养殖设施建设,引入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手段,以达到更高的产量和更优质的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控制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量。最后,还可以通过开展生态友好型养殖项目,促进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例如,推广海水稻草养殖、贝类养殖等新型养殖模式,既能保证产品品质,又能有效地减轻养殖压力,从而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优化养殖模式是解决水产养殖对环境问题的关键之一。只有通过合理规划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以及推动生态友好型养殖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水产养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共处。

(二)合理规划养殖区域

首先,要考虑水域面积的大小以及周边地形地貌的特点。不同类型的水域有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因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规划。例如,对于湖泊或水库这样的大型水域,应该尽可能避免过度开发,以免造成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崩溃;而对于河流或者河口等小型水域,则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养殖密度,提高产量并降低成本。其次,要注重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生动物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需要得到妥善的保护和利用。因此,在规划养殖区时应考虑到鱼类种群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等因素,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防止非法捕捞行为的发生。最后,要重视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工作。水产养殖是一个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经济活动,其生产过程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压力

[3]。因此,在规划养殖区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水资源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养殖方案。此外,还需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科学投饲饵料

在水产养殖中,饲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科学的投饲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如何科学地投饲饲料成为了当前水产养殖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首先,要根据不同阶段的水生动物需求进行合理搭配。不同的水生动物有不同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需求,需要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饲料配方。其次,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来源。优质的饲料不仅能够满足水生动物的需求,还能够保证水质的稳定和养殖效果的好坏。最后,需要注意饲料的投饲方式和时间。合理的投饲方式和恰当的时间可以让饲料更好地被吸收利用,从而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为了实现科学的饲料投饲,还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例如,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高质量的有机肥料,或者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来控制饲料投放量和时间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提升水产养殖行业的效率和水平[5]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得益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有力支撑,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显著成绩。国家持续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有力推动了我国的水产养殖科技的发展。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发展中也要注重和水环境的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兼顾。从具体的管理角度出发,通过各项管理制度,从整体上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彬.水产养殖“三区”划定后的渔业增效途径[J].新农村,2020 (3): 32-33.

[2]徐军渔业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畜禽养殖业,2020 (2): 63.

[3]高山.传统渔业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江西农业,2019 (22) :98,102.

[4]本刊讯,珍珠蚌养殖将成为我国传统渔业向绿色环保养殖转型的新标杆[J].中国水产,2018 (2): 23-24.

[5]刘爽,安诗琦,严子微.现代鱼菜共生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0,22(3):16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