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干预技术与行为干预技术应用在中老年冠心病护理中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2

传统干预技术与行为干预技术应用在中老年冠心病护理中效果分析

黄友安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中心卫生院  湖北 荆州  434000

【摘要】:目的:传统干预技术与行为干预技术应用在中老年冠心病护理中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5-20222月收入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干预技术、观察组接受行为干预技术,对比干预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观察组综合满意42例(100.00%),对照组综合满意38例(90.48%),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生活质量:观察组的SF-36指标改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7.14%),对照组不良反应10例(23.81%),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为干预技术可提升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的综合护理满意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生活质量提升结果好,可推广。

【关键词】:传统干预技术行为干预技术中老年冠心病护理效果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因为疾病原因患者表现为胸闷、气促、疼痛、乏力、麻木等,后期伴随腰膝酸软、倦怠乏力。临床建议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科学的医护指导,在基础的用药治疗上接受行为干预,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和躯体功能,最终获得理想的医护效果[ 1 ]。本次研究对收入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予以护理干预,探讨行为干预技术的运用效果,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5月-2022年2月收入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2例,男性21例,年龄为46.2岁-77.3岁,平均年龄为(62.25±1.56)岁,女性21例,年龄为46.5岁-79.3岁,平均年龄为(63.58±2.38)岁。对照组42例,男性26例,年龄为43.2岁-79.4岁,平均年龄为(61.55±2.69)岁,女性16例,年龄为45.4岁-82.7岁,平均年龄为(63.85±1.79)岁。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和对对照组对象都接受科学的护理,对患者予以心电监护和吸氧和相关救治。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行为干预,第一方面是加强心理行为干预指导,通过用药、病程观察、病情观察等管理,同时在加强亲密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潜移默化传输患者健康生活的必要性,同时在工作中保持密切、乐观的心情,让患者的病症转归;第二是加强不良行为引导,让患者戒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范自身的不良行为。此外也要指导患者要减少吸烟喝酒和禁烟等问题,让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三是加强用药管理,接受定期的体检,增强遵医行为。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综合护理满意率差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患者经过护理前后的SF-36指标改善情况[ 2-3 ]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为[ n(%)],予以X2检验;计量资料为(±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  两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综合护理满意率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综合护理满意率对比[n(%)]

小组

例数

十分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综合满意

观察组

42

27(64.29)

15(35.71)

0(0.00)

42(100.00)

对照组

42

15(35.71)

23(54.76)

4(9.52)

38(90.48)

X2

-

6.8571

3.0755

4.2000

4.2000

p

-

0.0088

0.0795

0.0404

0.0404

2.2 两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SF-36 指标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SF-36 指标对比(x±s )

小组

例数

生理机能(分)

生理职能(分)

躯体疼痛(分)

一般健康状况(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2

73.25±8.33

86.50±7.43

72.99±6.92

86.19±7.60

73.42±6.91

86.63±7.72

72.82±7.79

86.11±7.84

对照组

42

73.04±7.40

81.83±7.55

73.36±7.36

81.68±6.81

73.72±7.78

81.56±7.89

73.02±7.05

81.72±7.87

t

-

0.1221

63.0000

0.2374

2.8642

0.1868

2.9766

0.1234

2.5611

p

-

0.9031

0.0054

0.8129

0.0053

0.8523

0.0038

0.9021

0.0123

2.3   两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不良反应对比见表3

 表3  两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不良反应对比[n(%)]

小组

例数

皮肤感染

口腔感染

腹部感染

尿潴留

其他

不良反应

观察组

42

1(2.38)

1(2.38)

1(2.38)

0(0.00)

0(0.00)

3(7.14)

对照组

42

2(4.76)

2(4.76)

2(4.76)

3(7.14)

1(2.38)

10(23.81)

X2

-

0.3457

0.3457

0.3457

3.1111

1.0120

4.4594

p

-

0.5566

0.5566

0.5566

0.0778

0.3144

0.0347

3.讨论

冠心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较大的刺激,这种疾病在临床的发病率较高,和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运动表现有相关性。临床需要对患者予以科学的行为指导进而实现冠心病的防治,获得理想的疗效[ 4 ]。临床在开展心理行为指导时候需要做好日常行为干预和规范化管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最终避免患者出现心脏、呼吸系统等异常问题[ 5 ]。本次护理管理中,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患者接受行为指导护理后综合护理效果较好,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且自身的综合护理满意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认可了行为干预技术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应用价值,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晓燕.重视心理护理对中老年CCU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9):38.

[2]杨学青,张铮,李海香,彭子娟,王承竹.移动医疗APP及微信群的延续护理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9,18(04):43-46.

[3]韩旭,徐杰,于娜.舒适护理对中老年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不良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8):164-165.

[4]兰红霞,黄月英,莫朝媚,梁海丽,陈晓.探讨循证-情志护理模式在中老年高血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8,33(05):592-593.

[5]周鑫,卢花.分别采用传统干预技术与行为干预技术应用在中老年冠心病护理中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25):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