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渠道维护工作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2

水利渠道维护工作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钱金文

安庆市花凉亭灌区管理处  安徽省安庆市  246400

摘要:我国农业种植区域广阔,跨度较大,水资源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农业种植的效果造成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也趋于完善,为我国农业种植发展以及人们生命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水利工程中,渠道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实施效果会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效用,进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对此,需要提高对水利工程渠道运行管理与维护的重视程度,优化渠道运行管理。

关键词:水利渠道维护;安全管理;风险控制;策略

1水利渠道维修与养护的必要性

农田水利渠道是保证现代农业长远发展并确保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前提。做好农田水利渠道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可以使农作物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同时也是确保水利灌溉渠道稳定运行的关键。现阶段,伴随我国农业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农田水利渠道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做好农田水利渠道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可以使我国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对农田水利渠道进行维修与养护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农田水利渠道的维修与养护还可以使农村地区的用水秩序得到维护。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对生态环保工作高度重视,淡水资源的需求也持续提高,水权管理逐渐成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方式。农田水利渠道是农田灌溉与取水点间的关键连接,同时还是维护用水秩序的有效方式。做好对农田水利渠道的维修及养护,有助于农作物种类的合理规划,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农作物的规模化种植,对农业正常用水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2水利渠道维护工作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策略

2.1强化维护和管理意识

加强渠道维护与管理,可强化工程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获得稳定、长期的农业生产效益。然而,有的地方只是注重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针对维护与管理并未制定与实施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导致工程运行期间频繁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不利于水利工程的稳定、正常运转。基于此,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维护与管理灌溉系统意识尤为必要。首先,由于农田水利工程使用者———农民群众对灌溉渠道的维护与管理意识比较淡薄,认知不到位,且没有掌握有效的维护方法,所以要注重教育与引导农民群众,强化维护与管理意识,并指导其牢固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同时,利用农民群众集体力量,激励与引导其广泛宣传灌溉渠道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产生强大的集体效应,促使更多的群众树立维护意识。另外,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与培训活动,持续性、广泛性地向群众传授农田水利灌溉知识及有效的维护方法,为其提供相关维护技能优质资源,进一步强化其维护技术能力,为灌溉渠道维护与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2.2更新管理维护理念,提升全体人员的素质水平

(1)建立以部门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从上到下都提升渠道运行管理与维护的意识,而且由内到外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不仅促使全体人员都具备高度责任意识,而且还要通过定期培训促使其了解渠道运行管理与维护的理论知识和细节技术等。

(2)农民作为水利工程渠道管理与维护的一份子,也应该转变自身思想,正确认识到自身在渠道管理与维护中的责任。对于水利工程而言,涉及到的领域较大、范围较广,假如只依靠政府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开展管理工作,效果可能会较差,而且当地的农民日常都在田间地头劳作,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运行管理更具有巡视管理优势。对此,可以充分发挥基层农村的能力,提升其管理意识。针对农民意识提升和思想转变,可以由政府牵头进行引导,采用宣传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手机微信通知、网络短视频等媒体进行宣传,促使农民正确认识到水利工程渠道运行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性,促使当地农民意识到水利工程运行与其生产生活有直接关联,激发农民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渠道运行管理中,以此实现多方主体共建共管的局面。

2.3加强农田水利渠道的日常巡视工作

渠道出现问题时,如得不到及时维修,将会导致渠道的损坏变得更加严重。所以,水利管理部门需对农田水利渠道的日常巡视工作高度重视,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巡视工作,确保渠道存在的问题被及时查找出来,并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采取最为有效的解决方式进行维修,以免渠道出现严重的渗漏。此外,还应形成长效机制,保证渠道的质量及运行效率都能够符合要求,以此满足农业生产对于输水及调水的需求。

2.4完善灌溉渠道监管制度

为了便于维持用水秩序,促使灌溉渠道能够发挥出最大化的功能,需制定与实施完善的灌溉渠道监管体系。条件允许的地区可积极引入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能,智能化控制主干渠道、侧干渠道的电闸开关与具体角度,在满足灌溉所需的前提下,尽力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水利部门应高度重视灌溉渠道的监管,基于农作物种植规模,对各农户使用灌溉渠道的时间进行科学规划,保障农作物用水所需,并确保灌溉渠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2.5渠道防淤维护

首先,比降调整。针对水利工程渠道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出现的淤积问题,需要对其自身的携沙能力、流速、比降等进行调整。可以应用裁弯取直、取消跌水等方法,调整比降过缓的渠道,以免出现比降过缓导致淤积增加的情况,从而提升渠道的流速。其次,增加渠道流速。受地形的影响,一些渠道无法对比降进行调整,这样就需要对淤积严重的状况采用增加流速的形式进行防淤维护,具体而言,就是在水流量符合相关要求的情况下,通过连续性引水提升水流量,以此增加流速,避免出现渠道淤积的问题。

2.6重视资金筹集,保证工程效益

针对农田水利的维修与养护,需要抓住国家重视水利建设的良好机遇,积极向政府财政部门申请建设项目。一般情况下,水利建设企业可通过小型农田重点县的建设项目以及节水灌溉改造项目等申请财政资金,为农田水利渠道的修建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有助于提高渠道维修与养护效益。

另外,水利建设企业需要吸取相关经验,积极引进与应用先进技术、新型材料以及新工艺等。施工单位,需要加强新材料的应用推广工作,例如土工织物。在渠道建设过程中尽可能提升其防渗及抗冻胀能力等,既有助于节约建设投资成本,又有助于缩短建设施工周期,还可以增加渠道的流量。不仅如此,建设企业需要明确项目法人,加强对渠道施工的监督,注重农田水利渠道建设的合同管理工作,保证工程效益,提高工程质量。

结论

高质量的农田水利渠道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田水利渠道的维修与养护工作。要对由各种因素而引发的质量问题予以关注,在维修与养护的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田水利渠道质量的控制,尽可能地提高农田水利渠道的整体性能,使农田水利渠道工程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志祥.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常见问题与管理养护对策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19(35):2.

[2]邱小荣.浅论加强农田水利渠道工程运行管理的养护维修策略[J].水能经济,2017(11):1.

[3]王蕊.水利工程渠道维修养护需把握的关键环节[J].新农村(黑龙江),2018(14):186.

[4]孙昊.田间水利渠道防渗施工技术及管理养护措施[J].农技服务,2017,34(2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