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节水型社会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2

刍议节水型社会建设

刘艳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水资源规划研究所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针对节水主管部门的日常节水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从计划用水管理、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居民小区、节水型单位等考核指标,对比分析了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和节水型城市建设考核标准的差异性和管理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节水管理措施的建议,为县级节水管理部门进一步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建设;措施

引言

由于住建部和水利部的管理职能不同,所以其对节水型城市建设的管理侧重点也不同。住建部提出的《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考核标准》(以下简称《国家节水城市标准》),是以全国设市城市为对象,从基本条件、基础管理指标、技术考核指标三方面提出考核要求;水利部提出的《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节水标准》),是以县域行政区和直辖市所属区(县)为对象,从必备条件、评价类别、加分项三方面提出考核标准。

1难点分析

(1)对于计划用水管理、节水载体创建管理,两者均为定量指标且为比值性指标,这就需要在开展实际工作前,明确其管理的基数范围,掌握管理基数。由于现有的非居民用水单位(工业、服务业等)变动较大,加上新注册的用水单位、新建成的居民小区,节水主管部门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各管理对象的变动,不能动态了解非居民用水单位的基本情况,容易出现管理覆盖不全面的问题。

(2)《国家节水城市标准》提出的时间较早,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节水载体创建标准时基本是以水量、户数作为指标考核整体创建覆盖情况,而《节水标准》则提出了具体考核范围,并以数量作为考核要求,两者的考核方式完全不相同。在实际管理中,一方面需要抓住用水大户、户数多的小区,满足覆盖率要求,另一方面需要至少达到50%的数量,满足建成率要求,而两者之间很难找到平衡点。

2措施及成效

近年来,各省(市、区)编制《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紧扣区域水情实际,立足缺水现状,把节约用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逐步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粗放用水向高效用水、过度使用向主动节约转变,区域内水资源节约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效。

2.1建章立制,基本形成长效管理模式

坚持用制度“管水”“节水”,构建管控严格、配置优化、调度科学的节水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水资源保障。各县(市、区)出台《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等》,在全县(市、区)实行统一、阶梯、分类水价,基本实现有偿使用、集约利用、水循环梯级利用;印发《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细化保障措施;建立了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印发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把市场准入,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实现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四到位”节水管理制度,即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与节水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取水用水单位必须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用水户许可制度,全县全域规范节水逐步形成。

2.2狠抓落实,行业节水成效初步显现

以“城市节水创优、人饮工程节水降损、农业节水增效”为重点,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城市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和维护管理,改造城市供水管网。大力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坚决杜绝扩建、新建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引导县内高耗水企业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有效减少了用水量。在县内新建住宅小区,组织推广使用经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节水便器、节水龙头、淋浴器等节水器具,着力提高生活用水利用率。县内洗浴、洗车、宾馆、饭店、机关、医院、学校和餐饮服务业等用水、节水有序开展。对农村人饮工程采取增建水源、配套水厂、改造管网和并网运行等方式,实施巩固提升改造,水表计量更加精准,水处理设备工艺更加先进,管道爆管、断裂等造成的跑水、漏水、冒水现象大幅减少。对灌区进行维修改造,对田间渠道进行新建、改建和完善配套,同时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进一步促进了项目受益区内农产品提质增效。

2.3强化保障,推动节水工作高效开展

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六项指标”,让监管成为落实节水优先的重要手段。强化节水监督管理,加强对重点单位、领域、行业的监管,全面了解用水单位取用水状况,挖掘用水潜力,提高用水的合理性、科学性;严格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管理,对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产业和水资源承载能力超载区域一律不予取水许可;严格取水许可延续评估,对用水效率明显落后的,从严核定取水量;深入推进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有效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建立规划水资源论证长效机制,足额征收水资源费,实现计划管理全覆盖。严格考核,有力推动节水工作落地。建立健全了区域和行业用水效率考核,保障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有效实施,用水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

2.4常态化宣传,社会节水护水意识显著提高

着力加强节水常态化宣传,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媒体,在网络、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定期发布、推送节水漫画、小视频,循环播放节水公告,让节水深入人心;紧密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环境日”“防灾减灾”等重要时间节点,会同相关单位,大力开展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节水型社会建设等大型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在城区内主要街道悬挂节水横幅,在中心广场搭建彩门,向过往行人发放彩页及印制有节水标识的围裙、手提袋,集中宣传节水理念、节水技术,广泛引导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参与、监督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营造全社会爱水、节水的良好氛围。

3发展建议

继续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治水思路,全面落实政府各项节水决策部署,全力推动县内节水工作高质量落地、高成效开展。

3.1强化指标刚性约束

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严格考核责任追究,健全完善制度,并长效运行地区、县、乡三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持续深入。

3.2强化行业节水成效

继续维修养护自流灌区,配套计量设施;继续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推广畜牧业节水方式;继续对人饮工程实施巩固提升,大幅提升水处理效率,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继续对县内企业水处理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在住宅小区推广国家认证的节水器具,引导洗浴、洗车、宾馆、学校和餐饮服务业等积极更换节水器具;继续创建一批节水型机关、企事业单位,进一步提高节水效率和效益。

3.3强化节水意识宣传

充分借助、利用县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宣传,让节水意识深入民心。

4结束语

节水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关系到节水管理水平,甚至影响到全国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水利部、住建部等相关部委通过开展节水型城市、节水型达标建设等创建考核工作,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而两部委的考核侧重点不同,考核标准和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对日常节水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本文针对县级节水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管理措施建议,为全面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魏爱霞.加强水资源利用保护,助力节水型社会建设[J].绿色环保建材,2021,No.167(01):57-58.

[2]崔金涛,吐尔逊·买买提明,张磊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疆节水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J].灌溉排水学报,2020,39(S2):129-132.

[3]王俊.内蒙古自治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水利,2020,No.219(1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