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2

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策略研究

陈雯晴

身份证号码:420106199503063242

摘要:城乡规划建设是指对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土地资源、空间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包含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升级、保护环境和生态、改善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旨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策略

前言

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是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土地管理是指通过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和监管,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两者相互作用,可以解决城乡资源分配不合理、资源利用不到位等问题。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以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城乡协同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一、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之间的联系

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发展、相互影响。城乡规划建设涉及到城市和乡村的各种建设项目,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农田、道路、交通等;而土地管理涉及到土地的合法权属、土地使用权交易、土地征收、土地复垦等方面的管理[1]。城乡规划建设需要依赖土地管理,通过土地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效果;而土地管理则需要依据城乡规划建设的要求,确保土地利用符合规划布局,协调城乡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应该紧密配合,相互支持。

首先,土地管理是城乡规划建设的物质保障。通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管理,可以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规划,确保合理的空间布局、优化利用效果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土地管理对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制定规划和审批程序,对新增用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以避免土地资源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最后,土地管理的变化也会影响城乡规划布局。城乡规划布局需要依据土地管理的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土地资源的整合、空间的优化,可以解决城乡建设中的问题,提升城乡建设效果。与土地管理部门的协作和合作,可以发现和解决规划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使城乡规划更加科学和可持续。通过加强与土地管理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优化,可以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策略

(一)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

土地管理制度对于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通过相关的土地管理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可以提升相关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意识,提高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土地管理制度应该根据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需求、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和国家政策,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定制具有当地特色的土地管理制度,这样可以确保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建设相适应,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保障[2]。根据贵州省的土地资源使用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定地位、编制审批、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了法律支撑和指导依据。通过针对不同地区的需要,制定具有当地特色的土地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效益,为城乡协同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首先,政府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应该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视,并要求相关部门做好本职工作。其次,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确保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提升利用价值是关键。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对相关部门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监管,提升其自我约束和规范意识,保证土地资源的审批效果,为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工作奠定基础。最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地方经济对土地资源使用和开发的要求逐渐提高,土地管理制度需要进行动态化管理,不断更新与完善。相关部门应该密切关注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创新土地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方式,以确保土地管理制度的指导作用,推动土地管理工作高效进行。

(二)加强城乡建设空间规划

在城乡规划工作中,需要将土地资源管理制度体现在总体土地资源规划中,加强对现有土地用地规模的管理,以实现土地规划目标。同时,城市与乡村经济的发展是城乡规划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规划工作,结合当地的经济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持,以推动城乡经济共同发展。此外,在城乡规划建设中,保护生态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原则。根据土地管理制度的要求,结合空间规划的需求,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土地利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要求,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自贡市以城乡融合战略为基础,制定了具体的城乡规划措施,并划定了“三区三线”,包括耕地、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和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在城乡规划中,自贡市将中心城区确定为主中心,将富顺县和荣县两个县城确定为副中心,构建了梯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城乡一体的四级城镇体系;在具体发展中,自贡市聚焦多个领域,分别建设自流井物流强区、贡井航空强区、大安文旅强区、沿滩新材料强区、富顺化工强县和荣县农副产品强县;同时,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化县域空间布局,自贡市可以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并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些规划和措施的实施对于自贡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环境保护是城乡规划建设的前提。城乡规划应该注重环境保护,确保在城乡发展中不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为了推动城乡建设,必须明确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其体现在土地资源管理和城乡规划中,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城乡规划中,我们必须注意到土地资源利用效果不理想,存在滥用土地资源的情况,例如将耕地用于养殖或种植等非农业用途。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应加强对土地资源使用情况的监督,要求相关人员按照土地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操作,防止破坏土地资源的情况发生[3]。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之前,我们应该对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产业分布情况等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了解当地资源分布和产业状况。基于这些了解,我们可以制定城乡规划,通过主要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效果,促进城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坚持以上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土地管理和城乡规划建设,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政府部门、相关专业人员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为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推动城乡发展作出努力。

结束语:

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的有效实施会受到人员队伍、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果,我们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城乡规划工作的监管、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进行规划、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确保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曾荣艳.提高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科学性的措施探讨[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3(06):16-18.

[2]王凤艳.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分析[J].新农业,2023(07):100-101.

[3]余露娟.“多规合一”视角下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的融合思考[J].新型城镇化,2023(04):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