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运用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5
/ 2

建筑工程施工运用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要点分析

徐晨

身份证号:210102198904297219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建筑工程为我国社会城镇化建设及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如何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及保障工程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广大施工企业积极讨论与研究重点。在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其中大体积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致施工难度大等,对具体工程施工造成较大问题。如何合理运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整体施工稳定性较就成为了关键。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要点

1 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作为重要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类混凝土堤坝、高架桥支护和混凝土重力坝等。从本质角度来看,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不同之处在于,大体积混凝土具有更大体积,长、宽、高这3个数值中最小值都在1m以上,即每一块大体积混凝土都要大于1m。此外,在水泥和其他物质共同凝固成大体积混凝土时会产生水化热,水化热产生热能得不到释放,导致局部温度过高从而引起开裂。随着温度降低,大体积混凝土也会出现收缩出现开裂。这些都是造成混凝土开裂的重要原因。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现状分析

2.1原料质量与现场管理

工程建设中,原料作业不可忽视,它的质量同建筑质量有关,一些施工企业对原料质量不够关注,采购的原料一旦有质量问题,难以满足建设要求,继而造成项目质量没有满足标准。社会的进步促使施工工艺持续健全,持续更新,所以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持续提升。实际上在施工中,现场常常发生不根据标准操作,材料质量不满足要求、布局衔接不通畅、一些行为不标准等情况。对于这些现象,在进行施工作业时,管理者应该加大现场管控,有效指导每一项工艺,确保结构质量。

2.2裂缝问题

同过去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对比,该结构的铺开面积较大,施工部位就不一样,不一样部位其温度也不一样。比如,处于温度较高环境,外部已出现干燥情况,内部是湿润的,这样会导致结构更为脆弱,难以承受较大重量,便会产生温度裂缝。另外,振捣期间水泥和水作用时会放出很多热量,若散热不科学会导致热量停留于内部,伴随浇筑出现传递,降低凝结质量,所以在选取原料与配置时,需要重视水化热现象,继而加强混凝土质量。

2.3浇筑问题

引入大体积混凝土方法时,应该根据工程实况制定建设方案,选取可行的方案之后,还应该给予不间断浇筑混凝土,这即便可以防止供应不足现象,却难以确保不会出现裂缝。运输时间也属于关键问题,需要规定时间,不可以超出既定范围,不然的话难以确保供应。然而,一些企业为追求工期,节省建设时间,施工中没有处理好凿毛,继而导致搭接长度不够。另一方面,占据空间较大,作业更为困难,也不易进行协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复杂性。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3.1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设计的科学与否决定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效果,施工单位在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时,应该从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均匀性、和易性、渗透性、经济性等几方面着手,分析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确定各种原材料的实际使用量,才能设计出符合经济性与适用性要求的混凝土材料,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参数未经检测和实验前,切不可开展大体积混凝土的搅拌作业,避免因为混凝土配合比参数设计不合理,导致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无法达到工程设计要求,增加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施工单位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必须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和流程,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混凝土搅拌机供应商,由中标供应商为项目提供智能型全自动混凝土搅拌设备。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技术必须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交底工作,然后向施工人员详细讲解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

3.2混凝土振捣技术

混凝土振捣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工序,需要在完成浇筑后立即开展,并且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相关规范确保振捣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既不能不过度振捣,也不能欠振捣,否则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质量不合格。因此,振捣过程中,要均匀、充分振捣。使用振捣棒时,要做到快插慢拔,而且插点均匀,振捣棒应避免碰触模板,否则会造成模板质量出现问题,进而影响混凝土质量。与此同时,还应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不同,采用适宜的振捣方法,对变截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振捣时,需要进行二次振捣,并且要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对配筋较密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振捣时,容易发生离析问题,因此,需要在浇筑过程中预留一定的厚度,完成浇筑后,将瓜子片石子铺设在混凝土表面,然后再进行振捣。另外,不管是应用插入式振捣器,还是平板式振捣器,都要符合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规定,并且在采用平板振捣器期间,要采取先橫后纵的方式展开施工。

3.3混凝土拌和技术

在确保混凝土材料配合比科学的前提下,将原料运送至指定的搅拌站进行拌和。但是在施工前,必须由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检查,特别是对混凝土原材料本身的品质和性能的检查,在保证原料满足规格要求后,方能进行搅拌操作。在搅拌过程中,应合理安排物料添加顺序,以保证各种材料的准确配比,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各项性能。与普通混凝土施工技术相比,大体积混凝土需要更多的粉煤灰和外加剂,使单方水泥量减少,因此,搅拌过程所需时间更长,最佳为30min。

3.4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是保障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技术。施工人员首先要充分了解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根据过往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经验,做好充分的浇筑前准备工作。在浇筑期间,要使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在前一层浇筑完成后才能展开下一层浇筑。需要注意的是,在展开下一层混凝土浇筑期间,要确保上一层混凝土浇筑未初凝,以此保障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避免施工缝。

3.5裂缝控制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主要是混凝土表面干燥收缩或温度收缩导致。控制温度收缩的有效方式是合理控制温度。通常情况下,在混凝土的拌和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进而迅速提高混凝土结构及周围环境的温度,所以,需要对结构及环境温度进行控制,采用洒水等迅速降温措施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出现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需要在施工范围内铺设冷却管,完成外部浇筑操作后,将冷水循环系统打开,使建筑内部形成一个完善的冷却循环体系。水循环的速度要按照标准进行控制,在完成浇筑后,附近的温度会有所提高,如果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凝固区域超过50%,可以减小冷水流动速率,停止冷水循环。通过开展以上混凝土防裂工作,能够有效处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且操作简便,不会过多损耗资源,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施工方式。

结束语: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应投入大量精力强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环节的监管力度,通过引入先进而施工工艺,运用品质优良的施工材料,提升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来全面推动房屋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柯志彬.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河南建材,2022(04):226-228.

[2]李黎.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展望,2022(10):24-25.

[3]李向军.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科学之友,2021(16):161-162.

[4]刘娴.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建材,2022,48(12):117-118.

[5]郭晓娜,张玉林.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砖瓦,2021(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