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疼痛管理的药物治疗教学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4
/ 2

肿瘤疼痛管理的药物治疗教学与实践

李雅菲1   李瑞娥2   张燕*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  646000

摘要:

肿瘤疼痛管理在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效的药物治疗不仅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还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然而,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往往依赖于医生的正确指导和学生的临床实践。本研究旨在探讨医生带领学生进行肿瘤疼痛管理的临床教学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以及其对患者疼痛管理的实际效果。

引言:

肿瘤患者常常面临严重的疼痛问题,这些疼痛可能由肿瘤本身、手术、化疗或放疗引起[1]。有效的疼痛管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加速其康复过程。在肿瘤疼痛管理中,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其正确的应用和监控对于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2]

本研究旨在通过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探讨医生带领学生进行肿瘤疼痛管理的临床教学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以及其对患者疼痛管理的实际效果。我们将分析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在疼痛药物治疗方面的知识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管理结果,以探讨临床教学是否对于提高肿瘤疼痛管理的效果具有积极影响。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疼痛管理,同时培养出更具临床实践能力的医学生[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包括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共计50名医学生参与本次肿瘤疼痛管理的药物治疗教学与实践。以下表格总结了两组的一般资料,数据以平均值(Mean)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表示,p值用于检验差异的显著性,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对比

参数

实验组

对照组

p值

总样本数 (n)

25

25

-

平均年龄 (岁)

27.8 ± 1.5

27.6 ± 1.6

0.63

年龄范围 (最小-最大)

25-30

26-30

-

性别 (男/女比例)

14/11

13/12

0.78

学历

- 本科

25人

25人

事先临床经验 (月)

7.8 ± 2.3

7.5 ± 2.1

0.72

如表1所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在年龄、性别、学历和事先临床经验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确保了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措施

实验组的医学生接受了肿瘤疼痛管理的药物治疗教学与实践,具体措施包括:

课堂教学:实验组的医学生参加了专门设计的肿瘤疼痛管理课程,包括药物治疗原理、用药指导和患者病历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这些课程由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授课,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讲解。

临床实践:在课堂教学后,实验组的学生被分配到临床疼痛管理团队中,在医生的指导下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他们将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监测患者的疼痛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

1.2.2 对照组措施

对照组的医学生未接受专门的肿瘤疼痛管理课程和临床实践,他们接受了标准的医学教育课程,但没有特别针对肿瘤疼痛管理的培训。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将评估医学生在肿瘤疼痛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其对患者疼痛管理的实际效果。观察指标包括以下内容:

1.3.1 医学生知识水平

知识测试:医学生将参加知识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肿瘤疼痛的药物治疗原理、药物选择、用药指导等方面的知识。测试将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1.3.2 医学生临床技能

临床技能评估: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将由临床指导医生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疼痛评估、药物剂量计算、给药途径选择等方面的技能。

1.3.3 患者疼痛管理效果

疼痛缓解情况:记录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等疼痛评估工具进行评估。

药物副作用监测:监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头痛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连续变量,采用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描述。对于分类变量,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根据数据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进行选择。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2. 结果

下表显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个观察指标上的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包括平均值(x)、标准差(s)以及统计学显著性(p值)。

表2: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个观察指标上的实验前后数据对比

观察指标

实验组 - 实验前 (X ± S)

实验组 - 实验后 (X ± S)

对照组 - 实验前 (X ± S)

对照组 - 实验后 (X ± S)

p值

知识水平 (测试分数)

75.2 ± 3.1

88.7 ± 2.9

74.9 ± 3.0

75.5 ± 3.2

<0.001

临床技能评估分数

87.4 ± 4.2

92.1 ± 3.6

86.9 ± 4.0

87.8 ± 4.5

0.012

患者疼痛缓解情况 (VAS)

7.8 ± 1.2

3.4 ± 0.9

7.9 ± 1.1

7.7 ± 1.0

<0.001

药物副作用监测 (%)

15.6 ± 2.0

8.2 ± 1.5

15.8 ± 1.8

15.7 ± 2.2

<0.001

根据表格中的结果,实验组在知识水平、临床技能、患者疼痛缓解和药物副作用监测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改善,而对照组的变化较小或不显著。这些结果反映了临床教学对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积极影响,以及对患者疼痛管理的实际效果。

3. 讨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医生带领学生进行肿瘤疼痛管理的临床教学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以及其对患者疼痛管理的实际效果。通过观察指标的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知识水平提升:实验组的医学生在知识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知识测试分数明显高于实验前水平,而对照组的变化不显著。这表明临床教学对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

临床技能提高:实验组的医学生在临床技能评估方面也有显著提高,说明临床实践对技能的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对照组在这方面的改善较小,差异显著。

患者疼痛管理改善:实验组医学生参与的患者疼痛管理中,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明显好于实验前水平,而对照组患者的变化较小。这表明临床教学不仅提高了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对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

药物副作用监测增强:实验组的医学生在药物副作用监测方面表现出显著提高,减少了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而对照组没有类似的改善。这表明临床教学有助于医学生更加细致地监测和管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本研究的结果强调了医生带领学生进行肿瘤疼痛管理的临床教学在医学生知识、技能和实际患者治疗方面的重要性。这对于提高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综合能力和疼痛管理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本研究也为医学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通过结合理论教育和临床实践,可以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患者治疗效果,从而提升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陶花,翟丹丹 & 彭顺仙.(2022).基于微信“助手”平台的家庭回馈教学在终末期老年肿瘤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06),492-496.

[2]汪硕敏 & 夏云红.(2023).CBL-Seminar与LBL教学法在肿瘤科癌症疼痛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比较. 安徽医专学报(03),103-106.

[3]陶静怡,何朝珠,张达颖,王志剑,廖雨萍 & 魏建梅.(2023).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在疼痛护理课程中的实践. 护理实践与研究(10),1536-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