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1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

文学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肺部慢性炎症反应所致的肺气道、肺泡改变为主要病理特征。其中年龄、与有毒颗粒及气体等相接触,均属于造成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临床治疗此类疾病的原则即改善病人的症状,并对病情加重进行预防,降低疾病急性加重的风险。本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理、治疗措施等进行综述,为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理;治疗措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在明确该类疾病发病机理的基础上,可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气流受限具有进行性发展的特征,所以在治疗方面多应用减轻肺、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气管扩张剂等。本文综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具体内容如下。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理

1.1氧化-抗氧化失衡

氧化与抗氧化失衡属于导致慢阻肺发生的主要机理。体内活性氧簇(ROS)涉及外源性、内源性两类。其中香烟烟雾、污染大气内的丙烯醛等物质等,属于外源性ROS。内源性ROS则由气道炎症、组织细胞等产生。ROS于支气管内的作用广泛。不仅能够促使转录因子被激活,调控诸多促炎基因的表达,而且还可对抗蛋白酶造成损伤,从而加剧肺组织受到的损伤。机体内抗氧化系统涉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1]。慢阻肺病人的ROS、RNS(活性氮族)产生增加、抗氧化物减少的情况下,导致气道内的ROS/RNS、抗氧化能力失衡,进而诱发氧化应激。

1.2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慢阻肺发生、发展期间,与蛋白酶相对偏剩、抗蛋白酶缺乏等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若机体吸入有害气体,则肺部浸润的中性粒细胞(PMN)等会释放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等,进而造成肺组织炎症反应加剧。

1.3炎性机制

诸多炎性细胞参与慢阻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其中常见炎性细胞涉及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此外,细胞因子在此病进程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如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3]。部分炎症介质,如白三烯B4等,也参与慢阻肺的形成与发展。

1.4 其他机制

除上述机制外,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营养不良、气候改变等,也在慢阻肺的发生、发展中有所参与。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措施

2.1教育与管理

因慢阻肺发生多与患者的不良习惯有关,所以重视对患者的教育与管理非常必要。具体开展期间,主要是让患者戒烟,从而降低其肺功能受到的损害,并确保各项治疗方案获得有效的落实。针对吸烟的患者,可采取一对一指导、健康宣传手册、视频宣教、集体讲座的形式,以此提高其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必要时还可辅助戒烟药物。

2.2药物治疗

2.1.1支气管扩张剂

沙丁胺醇属于治疗慢阻肺的常用药物,为短效β受体激动剂的范畴。药物在改善患者肺功能、维持气道通畅方面优势明显,可用于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状况[3]

2.1.2茶碱类药物

在药物中,以氨茶碱、多索茶碱应用较为广泛。通过予以患者小剂量的茶碱药物的方式,可使患者获得有效的免疫调节。

2.1.3抗胆碱药

抗胆碱药的代表药物有异丙托溴铵等,多采取雾化吸入给药形式,为短效制剂。长效制剂有噻托溴铵等。

2.1.4抗生素

在慢阻肺急性期加重阶段,主要诱发因素即为细菌感染。针对此种情况的治疗,临床主要是应用抗生素。根据患者的细菌感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可达到减短慢阻肺急性发作持续时间的目的。同时,慢阻肺患者细菌感染的情况越严重,则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越明显[4]。一般情况下,可选用的药物有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能够发挥生物调节的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的慢阻肺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其肺功能。

2.1.5祛痰药物

慢阻肺病人的气道氧化应激反应较高,而通过应用抗氧化剂,如盐酸氨溴索等,可促使弹性蛋白酶活性增强,并且能够提高黏液的分泌效率。此类药物的应用,使得患者的痰液清除效果提升,呼吸功能改善。

2.1.6糖皮质激素

针对有高风险的慢阻肺患者,可考虑采取长时间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方案,如布地奈德等。

2.1.7氧疗

一般以低流量吸氧为主,或者应用面罩吸氧的方案,旨在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从而缓解其临床症状。

2.2机械通气治疗

2.2.1无创正压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适合应用在无意识障碍的慢阻肺患者中。针对有严重意识障碍的慢阻肺患者,不可采取该种方案,以免加深其意识障碍程度,导致其死亡风险增加。

2.2.2有创通气与无创通气结合

有创通气应用在慢阻肺的治疗中,不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并且撤机难度大。而通过先开展有创通气,再进行无创通气的形式,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而且还可降低其死亡的风险,改善其预后[5]

2.2.3无创正压通气法联合呼吸锻炼

通过长时间不间断正压通气的方案,慢阻肺患者的呼吸肌负荷会消失,最终导致其无法恢复正常的自主呼吸。针对此种情况,开展慢阻肺治疗期间,多需要配合适当的呼吸肌锻炼方案。针对肺功能良好的病人,在夜间开展无创通气。对于肺功能中度损伤等病人,交替进行无创通气、呼吸肌锻炼。若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严重,则在其撤机的即刻,需要同时进行无创通气、呼吸肌锻炼。

2.2.4其他治疗方案

除上述药物治疗外,还应合理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注意补充营养,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对于部分病人,还可考虑外科治疗,如肺减容术、肺大泡切除术,甚至肺移植。

3.小结

综上所述,氧化-抗氧化失衡、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炎性机制等均属于造成慢阻肺的病理机制,在疾病具体治疗期间,结合健康教育,劝导患者避免暴露于有毒害气体及颗粒,在此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氧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可使患者获益,对于内科治疗效果欠佳患者,有条件可考虑外科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未邦,邓妍,魏志喜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4):3391-3393.

[2]曹海燕,陈龙,储祥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指标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20):138-141.

[3]张景芝.动态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对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运动功能的价值[J].吉林医学,2023,44(07):181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