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痹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中医辩证治疗痹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向丰  

巴中市巴州区江北街道龙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辩证治疗痹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5月收治的痹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中成药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辩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血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眩晕评分对比无差异,实验组治疗后眩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痹症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机体各项血清指标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障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医辩证;痹症;治疗效果

痹症是由于湿、热、风、寒等外邪侵入人体造成的气血不畅、经脉痹阻等问题的疾病,患者表现为肌肉、关节和筋骨发生酸痛、麻木和屈伸不利的情况,严重的患者表现为关节灼热肿大。痹症的发病原因比较繁琐,治疗也比较复杂,中医认为痹症是筋脉关节失养、经脉闭阻造成的疾病,临床要为患者实施中医辨证论治,提高治疗效果。中医治疗秉承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治疗方法有很多,因此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有很大的潜力。风寒、湿热、痰阻经络造成的气血运行不畅都是引发痹症的原因,因此中医治疗原则为清热除湿、散寒化瘀、祛风化痰等,久病患者要配合益气养血,虚实夹杂患者要标本兼治。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5月收治的痹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有43例。实验组中有男性22例、女性2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0.28±6.33)岁,平均病程为(2.25±1.36)年;对照组中有男性23例、女性2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1.17±6.58)岁,平均病程为(2.21±1.38)年。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中成药治疗,取逐风祛湿酒给予患者服用治疗,每次服用15ml,早晚分别服用1次[1]

1.2.2实验组  实验组采取中医辩证治疗。第一,风胜行痹症患者。患者表现为关节酸痛、屈伸不利、痛无定处。因此治疗需要采取祛湿散寒、驱风通络的原则,方组为:葛根12g、赤芍15g、甘草6g、防风12g、桂枝12g、当归12g、羌活12g、秦艽12g。第二,寒胜痛痹型患者表现为剧烈疼痛、痛有定处、痛处皮肤不热不红,遇寒症状加剧、遇热则缓。治疗原则为:祛风除湿、散寒温经。方组为:当归12g、麻黄9g、白术12g、桂枝12g、威灵仙15g、白芍15g、甘草9g、羌活12g、防己9g。第三,风湿热痹型患者。患者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遇寒则缓、恶风发热、口干舌燥、焦虑不安。治疗原则为祛风活血、清热利湿。方组为:知母12g、桑枝16g、连翘16g、赤芍12g、威灵仙16g、生石膏24g、忍冬藤24g、桂枝12g。第四,肝肾阴虚痹症。患者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屈伸不利、僵直变形、腰膝酸软。治疗原则为养血和血、滋阴补肾。方组为:生地9g、山药15g、茯苓12g、川芎15g、赤芍15g、当归15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山茱萸15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2]

1.3评价标准  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肢体可自由活动,表示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好转,肢体活动有一定受限,表示治疗好转;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活动严重受限,表示治疗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有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实验组

43

30

12

1

42(97.67%)

对照组

43

25

10

8

35(81.40%)

X2

11.525

P

<0.05

2.2机体相关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血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机体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

血小板计数(×109/L)

C反应蛋白(mg/L)

血沉(mm/h)

实验组

治疗前

477.52±107.25

57.72±7.33

117.14±10.32

治疗后

188.51±22.26

31.25±5.62

39.52±4.16

对照组

治疗前

480.41±100.25

58.82±8.26

118.05±11.32

治疗后

326.25±85.62

30.25±5.26

66.52±7.62

t治疗后

15.525

0.625

9.625

P治疗后

<0.05

>0.05

<0.05

2.3眩晕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眩晕评分对比无差异,实验组治疗后眩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眩晕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眩晕评分(分)

治疗后眩晕评分(分)

实验组

43

28.62±6.62

7.25±2.25

对照组

43

28.81±5.93

15.42±4.33

t

0.625

8.524

P

>0.05

<0.05

3讨论

痹症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病情迁延难愈,治疗难度非常大,在中医中认为痹症的发病与正气不足、湿热风寒邪气入侵等有一定的关系,与天气的变化的关系非常密切。痹症采取中医辩证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中医辩证可以将痹症分为风胜行痹型、寒胜痛痹型、风湿热痹型、肝肾阴虚痹型四种类型。首先,风胜行痹型患者用药中的防风发挥祛风散寒的效果,当归、秦艽和葛根都具有解肌止痛、活血通络的效果,方组药物合用可以达到驱风通络、祛风散寒除湿的效果[3]。其次,寒胜痛痹型患者中的麻黄可以达到祛湿止痛、温经散寒的效果,甘草和白芍具有缓急止痛的作用,诸药合用发挥散寒温经、逐风祛湿的效果。再次,风湿热痹型。知母、威灵仙具有活血利湿的效果,桑枝、桂枝具有清热除湿的效果,诸药合用发挥清热利湿、祛风活血的作用。最后,肝肾阴虚痹型患者。川芎、当归、茯苓都具有活血养血的作用,山茱萸和山药则发挥着滋阴补肾的效果,各种药物合用发挥滋阴补肾、养血活血的效果[4]。由此可知,中医辨证论治发挥着针对性治疗的效果,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病机选择对症的药物,更加精准的控制病情、治疗疾病,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中医用药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因此临床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越来越广泛。

除了中药方剂治疗,中医治疗方法还包括针刺、推拿等手法。针刺是将患者的阿是穴为主穴,行痹则配合膈俞、血海等穴位,痛痹则配合肾俞、关元穴等,着痹则配合阴陵泉穴、足三里穴;热痹则配合大椎穴、曲池穴等。推拿疗法就是进行部位按摩,针灸和推拿都以患者感受到酸麻胀痛为最佳。随着中医治疗在临床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痹症治疗采取中医辩证方法,有效提高了治疗安全性,临床治疗无法做到一病一方,因此辩证患者的证型则非常关键[5]。中医在痹症的治疗中有极高的发展前景,需要临床对中医给予更高的重视。综上所述,为痹症患者采中医辩证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机体各项血清指标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障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永胜.中医治疗风湿痹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12):56-58.

[2]邵侠飞.乌头汤加味治疗风湿痹症的临床疗效[J].名医,2020(12):343+345.

[3]舒遵华,丁庆刚,孙牧等.痹症的中医治疗规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183-184.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77.111.

[4]李春雷.风湿痹痛的中医常用治疗药物[J].海峡药学,2016,28(04):233-234.

[5]张欣.中医辩证治疗痹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