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系数在高中化学水解图像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分布系数在高中化学水解图像中的应用

 李韦枢

652301200504060835

摘要:滴定、水解曲线作为高考理综选择题压轴,通常有一定难度,考察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转换能力。笔者通过讲述一种转换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妥善分析该曲线的一般解题思路。

关键词:分布系数曲线;水解曲线;滴定曲线。

水解图像题一直作为高考选择题压轴出现,一般在选择题最后两道,且消耗时间较长。其本质原因是在于学生对于未知知识的生疏(如对数图像、分布系数图像等),与负对数其本身原因(具有相反单调性)这二者相关。实际上,分布系数在笔者研究来,大部分可以和水解对数图像互通,即只要掌握了分布系数图像的各个点所具有的性质,从本质了解分布系数图像的含义,就能够将这一类题型巧妙化解。下文着重介绍分布系数图在高中化学水解图像中的应用。

1分布系数图像的知识回顾

1.1 内容

分布系数是指,某物质在相中的存在形式(浓度),占其所有存在形式(浓度)之和的百分比,称分布分数又称分布系数。

1.2 表达式

定义某多元弱酸(H2A)的分布系数[[1]],可表达为:

1.3 简单理解

(1)通过分布系数曲线图像,可以直观了解在某pH下,溶液中各个弱酸(碱)相关微粒的浓度大小关系,无疑可以借此辅助进行离子浓度排序。

(2)针对图像中某微粒分布曲线在一段pH内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该微粒的类型。

(3)根据分布系数曲线上的交点、对称点,进而判断该酸(碱)在该体系下的电离常数,如果是多元弱酸,还可以判断该酸在大量酸式盐存在条件下的酸碱性。

(4)利用分布曲线中平滑曲线的条数,可以判断该弱酸(碱)的元数,对于弱酸HnA,分布曲线应有(n+1)条

1.4 一般思路

利用分布系数解决水解曲线压轴的一般思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识图,如果题直接为分布曲线可进行下一步,如果题目的横纵轴有变化(如pC~pH、lgC~pH),先转换为分布曲线,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明确该分布曲线对应的是是弱酸(对应横轴为pH)还是弱碱(对应横轴为pOH),通常情况题目会考察弱酸的分布系数图,少数情况会考察弱碱的分布系数,这时候横轴也多给为pH,需要学生在pH和pOH之间相互转换。

(3)根据图中曲线变化趋势,可以判断并对应该弱酸(碱)在溶液中的对应微粒。

(4)明确微粒后找交点,根据交点两微粒浓度相等,可计算多级电离常数或若为弱酸,计算酸式盐酸度。

2分布系数图像在化学压轴题中的应用

两种非分布系数曲线图像的转化示例

例题1 某浓度的二元弱酸H2B溶液在不同pH下,测得pC(M)变化如图所示[M代指H2B或HB-或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转化前曲线

A.曲线II表示pC(HB-)与pH的关系;B.从pH=5时,[HB-]>[B2-]>[H2B];

解析:观察图像,和分布系数图像较为相似,可以做进一步转化。根据在广义分布系数图像中,纵轴对应为正对数,故可以对上图关于pH轴进行上下翻转,再根据原II与III曲线的斜率变化,可得到:

图2 转化后曲线

由翻转后的图像不难看出,该曲线可以和分布系数曲线进行拟合。这时曲线中各支所代表的含义就可以明确:随pH增大,[H2B]逐渐减小,开始逐渐增加的是[HB-],当pH继续增大,溶液中开始出现[B2-],当[B2-]和[H2B]浓度相等时,可以得到此时[HB-]最大,此时横轴对应的pH即该弱酸酸式强碱盐的pH,进而推知此弱酸的电离常数大于水解常数。现在判断选项,由图中微粒变化可知I,II,III曲线分别代表[HB-],[H2B],[B2-],A错误;判断B项时,可以在pH=5的大致位置画一条与x轴垂直的线,根据纵向与不同曲线的交点对应的微粒,可以判断出浓度符合B项描述,B正确。此外,分布系数曲线具有高度对称的性质,在例子没有给出的D项中(D.pH增大的过程中,[HB-],[B2-],[H2B]三者的浓度和先增大后减小),如果考虑影响图中pH变化的因素不改变溶液本身体积,则三种微粒的浓度和应当恒定不变。

例题2 常温下,二元弱酸H2Y溶液中滴加KOH溶液,所的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3 需要简单转化的图像

A.曲线M表示pH与lg[HY-]/lg[H2Y]的变化关系

B.Ka2(H2Y)=10-4.3

C.a点溶液中:[H+]-[OH-]=2[Y2-]+[HY-]-[K+]

D.交点c的溶液中:[H2Y]=[Y2-]>[HY-]>[H+]

解析:根据曲线判断,两曲线的斜率一正一负,故可以从解析式出发:

以纵坐标同时除以pH即可得M曲线是关于lg[HY-]/lg[H2Y]的变化曲线。在解决后续选项时,我们考虑用分布系数曲线解决,但是该图像经过几何变换并不能拟合分布系数曲线,这时候该如何呢?根据上一问求出的纵轴表示值,我们知道此图的纵轴并不表示浓度,所以我们只能为H2Y重新画分布系数,然后用题给图像中存在的点在自己画的曲线中标明(图4)。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4 转化后的图像

M,N直线是重新用两点法(题给图原点分别和a,b两点)拟合的直线,根据原图纵坐标的含义,结合a,b所对应的横坐标,可以计算出的值,分别对应在分布系数图上。由于c点是原图M与N的交点,存在:

这个点实际有特殊含义,它对应在分布系数图上为酸式根浓度的峰值点,横轴对应此弱酸酸式盐的pH.推导如下[[2]]

所以A,B项均是正确的。C项是电荷守恒,正确,D项中c点对应为酸式盐溶液,应为 [HY-](主离子)>[H+](显性离子)>[H2Y]=[Y2-](等号根据分布系数图判断)

3 小结

对于高中阶段化学选择压轴题中出现的水解曲线,多可以直接套用分布系数曲线解决。该题实际上考察的是对数运算和化学计算的转换(多学科应用),对于不能直接使用分布系数做的题,也可以利用其思想,或自己“设计”分布系数曲线,将题目重新“排版”然后巧妙解决。当然,每道题目应当选择适宜该题目的方法,对于可以直观分析出答案的简单题,就没有必要化简为繁了,同时建议学生在日常做题中多熟悉并应用笔者提到的解题方法,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应用自如,快速解题。

参考文献


[[1]] 郑克岩.浅谈分布系数公式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理解和应用[J].化工管理,2016,(06):21-22.

[[2]] 张运申.分布系数法推导溶液氢离子浓度计算公式[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