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探讨

牛冬

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是地铁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它连接了硬线区和软线区,起到了平稳过渡供电的作用。在地铁运行过程中,刚柔过渡段对供电稳定性和列车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地铁线路的特殊性和环境限制,刚柔过渡段施工面临许多挑战。针对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通过深入研究和实际案例分析,旨在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和实用经验,为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提供支持。

关键词: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震动;噪音

引言

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的施工技术研究是为了解决地铁线路在从刚性结构向柔性结构转变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问题,这些问题对周围环境和乘客造成不良影响。本论文通过综合分析目前常用的施工技术,包括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的方式,并针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估。同时,本论文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施工技术,它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从而提高地铁线路的运营安全性和乘客的舒适度。

1.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的背景和意义

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是为了应对地铁线路中刚性接触网与柔性接触网连接问题而开发的一项技术。刚性接触网常由铁质或金属构成,用于向地铁列车供电;而柔性接触网则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主要用于连接桥梁、隧道等需要更灵活连接的部分。该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刚性接触网与柔性接触网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匹配问题。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实现不同类型接触网的平滑过渡,减轻震动和冲击力,降低噪音传递,提高列车行驶的稳定性和乘客的舒适度。通过引入刚柔过渡段,可以减少接触网的振动和动态荷载,有效延长接触网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和更换频率,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该技术还有助于保护周围环境和建筑物,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提升城市住宅环境的品质。总之,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在地铁建设中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它能够提升运营质量,改善乘客体验,降低维护成本,并确保城市地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这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带来长远的利益,并推动城市交通的现代化发展。

2.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的现状分析

2.1国内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应用情况

国内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许多城市的地铁建设项目中都采用了这一技术来解决刚柔接触网间的连接问题。以北京地铁为例,其线路上的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得到了成功应用。例如,北京地铁14号线的柔性接触网与硬质接触网之间的过渡段采用了刚柔连接技术,有效减缓了列车行驶时的震动和噪音传递,提升了乘客的舒适度。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地铁项目中也普遍应用了该技术。例如,上海地铁3号线、广州地铁5号线和深圳地铁9号线等,均采用了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取得了良好地效果。国内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表明,该技术已被认可并大量应用于地铁建设中。它对于改善乘客体验、降低噪音污染、延长设施寿命和提高城市地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预计该技术将在更多的地铁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2.2国外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应用情况

国外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和推广。许多发达国家的地铁系统中都采用了这一技术来解决刚柔接触网之间的连接问题。在欧洲,例如法国巴黎地铁系统、德国柏林地铁系统和英国伦敦地铁系统等,都采用了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这些系统中,刚柔过渡段能有效减少列车行驶时的震动和噪音传递,提升乘客的舒适度,并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造成的干扰降到最低。此外,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也广泛应用了该技术。比如,东京地铁系统、首尔地铁系统和新加坡地铁系统等,在刚柔接触网过渡段的设计和施工中都采用了刚柔过渡段技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外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表明,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和采纳。它对于提升地铁运营质量、改善乘客体验、减少噪音和环境污染方面具有显著地意义。随着全球城市地铁系统的不断扩大和更新,预计该技术将继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3.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3.1目前常用的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及其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减少震动和噪音传递

增加工程复杂性

提高乘客舒适度

增加施工成本

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需要额外的施工时间

解决刚性与柔性连接的问题

可能对线路结构造成限制

改善地铁线路的运营质量

对设计要求更高

3.2震动和噪音对环境和乘客的影响分析

震动和噪音对环境和乘客的影响是地铁系统运营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下面对其影响进行分析。环境影响:建筑结构:地铁震动可能对周围建筑物造成不利影响,如裂缝、损坏等。地质条件:震动能够引发地面沉降、地表位移或激发地下水倾泻等,导致地质灾害。周边居民:地铁噪音和震动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如睡眠干扰、心理压力等乘客影响舒适度:持续的震动和噪音可能导致乘客在列车上感到不舒服,降低乘客的出行体验和舒适度。健康问题: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音和震动环境中,可能引发听力损伤、心血管问题和精神压力等健康问题。安全隐患:强烈的震动和噪音可能干扰乘客对列车运行情况的感知,增加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风险。为减轻这些影响,地铁系统采取多种措施:轨道隔振:使用隔振支座等技术来减少震动向地面传播,保护周边建筑物。噪音屏障:在地铁线路沿线设置噪音屏障,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声学设计:通过合理的车辆和隧道设计,在源头上减少噪音产生。隔音材料:使用隔音材料覆盖车厢和车站等关键区域,降低乘客接触到的噪音水平。综上所述,地铁震动和噪音对环境和乘客都有一定的影响。运营方应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影响,提升地铁系统的运营品质和乘客满意度。

4.提出一种新的施工技术

4.1技术原理和设计方案介绍

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的技术原理和设计方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技术原理是为了解决刚性接触网与柔性接触网之间的连接问题。过渡段采用柔性材料如橡胶、聚合物等,以缓冲振动和应力,减轻对系统和乘客的影响。过渡段结构具备一定的弹性,可以实现平滑过渡。设计方案包括材料选择、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合适的柔性材料如聚氨酯、橡胶弹性体等,能够吸震和隔音效果较好。过渡段的结构形式需合理设计,确保连接牢固性和稳定性。施工工艺要采用先进技术,确保连接精准度和密封性,并注重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技术改进方面,需要根据不同地铁线路和条件特点,不断完善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提高其适应性和可靠性。可以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新材料、新结构等创新技术,进一步提升过渡段的吸震、隔音效果和使用寿命。总之,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的设计方案需充分考虑材料选择、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等因素,以实现刚性接触网与柔性接触网之间的平滑过渡,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系统和乘客的影响。通过不断地技术改进,提高该技术在地铁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4.2施工步骤和工艺流程说明

刚柔过渡段施工的步骤和工艺流程如下所述:1.准备工作:首先,根据设计方案确定刚柔过渡段的位置和长度,并进行现场勘测和详细设计。同时,确保所需的相关材料和设备供应和准备工作已经就绪。2.柔性弹性夹具的安装:在刚柔连接处,先进行支撑固定,然后安装柔性弹性夹具。这些夹具通常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或弹簧,安装时需要保证夹具与刚柔连接处紧密接触和稳定性。3.结构支撑固定:为了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和适当刚度,在刚柔过渡段的结构支撑点进行固定。具体采用螺栓、焊接或其他固定方法取决于工程要求和结构设计。4.减震垫板的添加:根据设计方案,将减震垫板安装在刚柔过渡段上方或下方。这些垫板通常由减振材料制成,例如橡胶衬垫。在安装垫板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位置、数量和布置方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震动和噪音。5.施工检验与调整:完成施工后,进行相关的检验和测试,检查刚柔过渡段的稳定性、连接质量和减震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以确保施工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6.施工完工与测试:确认刚柔过渡段的施工满足要求后,进行完工确认并进行最终测试。这包括对震动和噪音水平进行测量和评估,以验证改进效果和乘客舒适度的提高。

结束语

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在解决地铁系统中的震动和噪音问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应用情况和影响分析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该技术在地铁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得到了广泛认可和采纳。然而,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地铁系统中的震动和噪音问题是一个持续挑战。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地铁网络的扩张,解决震动和噪音问题的需求也将变得更加迫切。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对该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改进设计方案,提高技术效果和可靠性。同时,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例如,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应用,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都有望为地铁系统的振动和噪音控制带来新的突破。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关注并参与相关研究,推动地铁建设朝着更现代化、环保和舒适的方向发展。总之,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有助于改善地铁运营质量,提升乘客体验,减少环境影响。

参考文献

[1]于新柱.地铁接触网刚柔过渡段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机械与维修,2023,No.310(03):182-184.

[2]廉天雪.地铁接触网关节式刚柔过渡施工技术运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2,No.513(24):186-188.

[3]徐智武.地铁刚性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电子测试,2022,36(04):126-127+125.DOI:10.16520

[4]高妍.地铁车辆场段出入段小半径曲线线路接触网刚柔过渡设置方案[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06):154-157+165.DOI:10.16037

[5]陈佳佳.地铁接触网关节式刚柔过渡施工技术运用分析[J].科技风,2020,No.411(07):125-126.DOI:10.19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