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杨荣安

440825198610010011

摘要: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发展脚步持续加快,建筑工程施工数量明显增加,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就必须高度重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创新实践工作。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对于社会而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能够为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做出贡献。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全和有关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时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为建筑工程顺利施工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良性的运行和协调发展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建筑行业具有高风险的特点,所以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同时降低企业存在的风险。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能够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促进建筑企业社会效益的提升,保证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1.施工企业普遍缺少相应的安全及法律意识

在实际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施工企业缺少与建筑施工相配套的安全管理措施,各种乱象频频出现,没有办法将具体工程实际工程中的责任全部落实到位。而且,施工企业对于项目经理的日常管理也较为松散,导致项目经理经常不在施工现场。有一些甲方忽视我国法律里对于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强调,不顾安全施工的客观条件,随意提前竣工日期,不按时将工程进度款打给施工企业。还有一些监理单位自我定位不正确,不能承担自己在建筑工程监理过程中应有的责任,同时又未能完全掌握保证施工安全的相关标准。无法做到及时发现并解决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质量隐患,未能履行相应的监理职责。

2.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若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就无法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通常存在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某些施工单位的负责人通常会注重施工的进度、工程效益,不重视安全管理,这种想法会严重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并且,施工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规范的监管机制,相应的岗位工作内容不清晰,不明确,导致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时缺乏管理依据,施工人员不服管理,这就导致安全管理工作表面化,无法很好地发挥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

3.机械设备管理不当,维护不及时

机械设备是开展建筑施工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说,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与效能,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与现场安全。就目前来看,许多施工管理人员比较关注机械设备操作、施工人员管理等方面,在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方面略有不足。一般情况下,大型施工机械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查看各零配件是否健全完好,机械设备整体状态是否良好,是否能够更好满足施工需求,但往往许多人员忽略了这一重要问题,机械设备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维护保养,长此以往,机械设备的自身效能明显下降,容易在实际作业时出现故障,不但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同时还会对整体建筑进度、质量带来不利影响,使建筑企业遭受不必要麻烦与损失。

4.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在建筑行业施工领域绝大多数的施工人员为农民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不能有效的保护自身安全,有时会为了图省事、方便进行一些危险的违规操作。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绝大多数农民工不能接受正规化、系统化施工安全措施培训,施工技术不熟练、水平较低,不能有效保护自身安全。从另一个方面讲,即使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培训,但由于从事这一领域的农民工流动性强同样也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且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这是导致建筑施工领域从业农民工素质相对较差的主要原因。

二、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意识

无论是业主单位还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必须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意识,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坚决制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方面要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统一安全监理数据,不断规范安全行为,提高监理水平,增强监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现场的大部分员工都是农民。加强农民安全意识培训,做好安全防范准备,开展安全知识培训。一个不规则的基础上。让他们充分了解整个过程,了解他们工作中固有的危险物质和危险因素。员工必须持证上岗,佩戴安全帽,对个人安全负责,提高工作警惕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2.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规范性,为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提供了重要基础。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方针,施工单位应于施工开始之前制定一个明确的施工现场所需的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施工人员,做到熟记各自领域的操作流程,并且在施工进度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对此进行一次施工检查,看看是否有偏离正常施工运行的问题,使施工作业更趋向于管理规范化。其次,施工管理人员还应对于建筑施工中可能遇到的突发问题做出应急方案,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时,施工现场的损害达到最小,避免安全隐患造成人员伤亡及利益的损失。最后,施工管理人员应完善的奖惩制度,对表现好的进行表扬和奖励,以此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创造一个和谐的施工环境,为施工行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3.强化安全设备设施检查,切实落实设备设施的验收。

施工现场脚手架、模板、临时用电、施工电梯、基坑防护与降水、土方开挖、拆除与爆破工程,“四口”、“五临边”防护设施等设备设施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强化对其的管理,禁止使用淘汰的机械设备。重视安全机械设备的送检工作,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对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进行专家论证,施工现场各种设备设施一定要按照相关制度进行验收,对需要第三方检测检验的必须检测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近年来,因设备设施问题产生的安全事故数量逐渐加大,加强施工现场的设备设施检查验收和日常保养维修工作,特别是班前检查,对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具有重要作用。

4.培养专业施工安全管理队伍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离不开优秀的管理队伍,建筑施工企业要适当加大对施工安全管理队伍建设的投资力度,除了要招聘到高能力、高素质的施工管理人才,还需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与专业化的培训、教育工作,确保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最新的施工安全管理技能和方法,结合施工现场管理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管理方式和内容,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避免发生施工安全事故。与此同时,施工企业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引导全体员工自觉学习施工安全管理内容,提高员工的安全管理意识,注重日常施工操作的规范化,有效做到安全、规范施工并灵活运用各项施工技术,严格按照施工流程操作,全面提高施工质量水平。

结束语

安全管理对建筑工程来说意义重大,对于工程施工质量、成本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影响。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强化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不断提升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夏治春,应国峰.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1):86.

[2]董文君,周洪文,赵志刚,等.市政工程安全事故分析与动态评价管理[J].江西建材,2021(7):59-62.

[3]朱传金.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创新管理措施分析[J].工程与建设,2020,34(1):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