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水平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水平的措施

贾永祥

陕西省富平县

摘要:在现代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的电力系统发展快速,电力系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电力产业发展过程中,新型的电气设备越来越多,电气系统的故障率也在升高。为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提升对继电保护的重视程度,并客观分析影响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性的影响因素,通过加强干预,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继电保护

1 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

电气工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数据评估的准确性,对汽车模型进行优化,有效控制运营成本,具体措施如下:

电气工程过程中对数据信息较为依赖,经常出现控制对象变更而影响评估工作的高效开展,也就无法保障评估信息数据的准确性,进而阻碍电气工程的高效运行。通过合理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电气工程过程中工作数据的准确性,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开展,夯实电气工程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

2 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2.1 软件因素

在现代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系统硬件的运行需要通过软件控制,解决日常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软件不够规范,继电保护装置将难以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最终导致电力系统故障的发生,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2.2 人为因素

继电保护系统的安全性还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相对旧版本系统,当前应用的继电保护系统的功能更完善,技术水平也更高。但新型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检修管理制度的落实也会影响系统的安全性。电气控制过程中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要想确保工程顺利进行,需要安装单位组建专业的团队,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时容易出现步骤与质量的冲突,此时就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协调。此外,安装施工冲突的出现,根本原因就是忽视其他单位工作内容。这就需要重视安装环节协调,准确解决安全冲突问题。

2.3 硬件因素

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存在很多的硬件设备,包括继电器等,这些设备的材料不合格也会影响装置功能的发挥,进而影响继电保护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因此,在购买设备时,需要重视材料的检验工作,保证能够符合规定,切实发挥继电保护系统的作用。电气控制工作要求较高,如果技术水平不过关,直接影响设备安装质量与安全。电气控制时要将安全放在首位,如安装电线过程中没有安装保护套,安装时电线外层与外界摩擦,容易出现损坏电线外层的情况,存在使用安全隐患;再如,配电箱未选择防火防爆材料,使用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等。

3 提升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水平的措施

3.1 提升设备检修力度

在继电保护装置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多种保护性技术的应用降低设备的使用风险。一方面,对于现代继电保护装置而言,需要科学应用设备状态检修技术,降低设备的内部风险,在保证设备质量的基础上,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具体而言,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将设备钻探技术应用到继电保护装置中,保证总体的运行安全,提升检修水平。相对于传统的检修工作,由于当前系统中的硬件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因此检修工作量更大。在应用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合理控制风险,提升检修效率,确保生产计划的执行。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还需要重视广域保护技术的应用,借助自动化模型的优势对系统进行控制,提升操作的精确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数据信息性能的分析效果,进一步提升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的安全水平。在广域保护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内部技术开展多项保护工作,提升继电保护效率。还能对继电保护装置内部的性能问题进行诊断,为继电保护装置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3.2 增强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处理

(1)电气自动化系统内部的继电保护装置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发生故障,为降低故障的影响范围,需要采用科学的处理措施提升故障处理的时效性和处理效果。当前,替换法是常用的一种处理措施。根据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特点和设计要求,如果此类保护装置出现故障,需要对故障装置的影响要素进行全面检查,在排查内部元件和结构时,如果发现结构存在故障,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替换处理,从而实现对故障的快速修复,降低故障的影响力。替换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多数故障中都具有重要应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的实践工作人员需要提升对替换法的重视程度。如果继电保护装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需要利用相应的设备和插件完成替代工作,如果替代处理后,故障消失,可以断定故障的位置和类型。如果替换后,故障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分析,明确原因后,保证措施的针对性。

(2)对于继电保护装置内部故障的处理,工作人员可以选择使用分段法进行处理。具体而言,就是将故障线路适时划分成若干个部分,严格按照相应的步骤完成故障的处理。比如,在实际工程中,如果继电保护装置的警报信号出现故障,可以按照这种处理方式进行修复。通常情况下,这类设备的两侧具有通信设备和收发机,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程度的分段处理方式,根据各项功能规律和通道分布完成分段的故障检验工作,通过这种方式缩减故障范围。利用分段法还能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快速完成对通道的检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快速完成数据的收集工作,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明确装置内部各项功能的执行情况和有效性,进而完成信号的接收检测工作,判断通道内部是否存在故障情况,借助这种方式解决继电保护装置内部可能存在的故障。

3.3 按时检测保证继电保护系统正常工作

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元件包括发电机、线路等或者电力系统本身发生故障时,就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在现代控制系统中,一旦故障出现,值班人员能够收相关的警告信号,或者在故障发生时通过断路器的跳闸,削弱故障的影响程度。对于此类装置,应该科学安排检修人员,保证人员调度与协助的效率,还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继电保护技术,根据继电保护的特点,完善运行管理系统,全面做好设备台账的记录工作和事故分析工作,定期做好校验,并做好记录工作。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考核,根据工作成效进行相应的奖惩。

在具体工作中,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提升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范围。电力企业需要结合当地的政策和行业标准,明确继电保护技术的重要性,优化继电保护管理模式,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第二,全面核验、检查电气设备使用的定值、参数、微机保护软件版本数据,确保符合行业的工作标准,从而有效减少故障的发生。第三,科学做好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工作。在继电保护装置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检查设备的使用范围,明确注意事项,全面做好检查和维修工作,提升装置的使用状态。第四,积极开展继电保护培训工作。对于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而言,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企业通过组织培训的方式,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继电保护检修的效率。通过培训还能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工作效率,降低失误,推动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继电保护功能的发挥对于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在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明确继电保护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及时干预处理,提升解决措施的针对性,让电力系统更好地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春亮.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J].机械管理开发,2022,37(08):317-319.

[2] 陈凯.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应用分析[J].电子测试,2021(22):107-108.

[3] 王玉娟,李素静.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21(02):104-105.

[4] 刘甲洪.基于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安全技术探究[J].电子世界,2020(1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