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疏浚技术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河道疏浚技术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研究

 武,驭

 身份证号码:320124198305081815  江苏省南京市

摘要:在河道管理中,清淤疏浚与环保护坡是重点,直接关系到防汛工作质量,确保农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对于河道清淤疏浚工作而言,存在一些问题。由砂质土堤段包含砂基,若水位被持续抬高,再加上水流量的增长,溃堤风险高,严重影响了堤坝的安全性能。对此,做好河道清淤疏浚,加强护坡建设,清除淤泥堆积量,持续提高堤坝泄洪能力,稳定河势,避免河道险情的出现。基于此,本文章对河道疏浚技术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河道疏浚技术;河道整治;应用

一、引言

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大量污染物和废弃物排入河流,沉积于底泥中,不仅会导致水体严重污染,而且还会危及地下水和土壤。大量底泥淤积也会造成水位升高,引发洪灾风险,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底泥处理工作。底泥原位处理方式可以控制污染,但是没有实现资源化利用,也没有解决河床升高问题。

二、河道整治的必要性

对城市河道进行整治,其目的就是为了恢复河道水体和生态功能,改善周边环境,发挥河道在城市防洪功能和作用,保证城市经济和市民生产生活的正常开展。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周期较短,施工任务繁重。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施工周边环境和河道生态的保护,避免因工程施工引发负面后果。在河道整治过程中,有关建设和施工管理部门,要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对设计方案和河道整治施工组织设计等进行优化,对有关施工环节统筹部署、投入合理的人、财、物等资源,有效化解河道工程整治施工过程所面临的各种不利因素,保证河道整治各项施工活动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整治效果。

三、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现状

不重视河道治理的生态建设。河道、景观和环境是水利工程河道生态建设的三大基本要素,都属于河道生态建设范围。现实的河道治理实践中,各级往往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河道治理中,把景观和环境这两个要素看得比较轻,环境要素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换而言之,相关部门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聚焦于河道的表面问题,比如防洪灌溉、清淤治沙、减少浪费,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方面,在河道边上建设钢筋混凝土建筑,破坏河边的植被,忽视了河道生态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缺乏整体思维和发展的眼光,这在很大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给生态修复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也不利于后续的河道治理工作。

四、河道疏浚技术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途径

4.1水下疏浚

水下疏浚是一种通过水流力将淤积物冲刷出河道的物理清淤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高压水流将河道底部的淤积物冲刷出来,达到清淤的目的。这种技术可以对底泥松散的河道进行清淤,其优点是清淤效率高,不会对河道底部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对底部物质粘稠的河道清淤效果不佳,同时也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和操作难度。物理清淤技术相对于机械清淤技术来说,使用较为简单,同时对河道底部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但其清淤效果相对较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淤技术。此外,在使用这些物理清淤技术时,需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4.2围堰清淤

圆顶护栏是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护栏形式,其桩是护栏的承重结构,通过拉杆、斜撑、水平梁等加强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保证了水压的平稳传递,以及钢铁薄膜、钢模、木板等。作为防水膜,在防水表面添加防水膜。以钢管和防渗薄膜为主要建筑材料,施工方便,与传统草坪围栏相比节省成本,工作空间大。这种护栏设计几乎不占河道截面,对流量和水位要求较高,对河道控制有一定的限制,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的草坪护栏底部尺寸大和水道截面交叉的众多缺点。适用于水深在3m以下的河流治理工程,污泥降水量小,浪高上升,而对于水深在3m以上的河流,护岸长度应在100m以内,施工分开,确保结构安全。筑坝造价约为传统草坪围栏的25%,建成后无污垢,河流污染小,经济环保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草坪围栏。

4.3生物清淤

生物清淤技术是一种通过添加生物菌剂降解淤泥的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加速淤泥中的有机物分解过程,从而降低淤泥的体积和重量,实现清淤的目的。生物清淤技术的优点是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同时可以将有机物转化为肥料,利于环保。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需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技术支持,同时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

4.4暗渠清淤

暗渠清淤前先对暗渠开孔进行通风、照明,通风过后需进行气体检测,气体检测合格后进行暗涵清淤作业。进入暗渠的作业人员需佩戴合格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暗渠清淤采用吸污车吸淤,在人工配合高压水枪进行清淤,清理出来后的淤泥由吸污车和自卸汽车运送至固化场进行固化处理。

4.5矿化清淤

矿化清淤技术是一种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河道淤泥矿化的技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可以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将其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从而实现清淤的目的。矿化清淤技术的优点是清淤效果好,且不会对河道底部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需要投入大量的化学药剂,成本较高。

4.6河道疏浚底泥资源化利用

底泥和无机肥混合施用,其肥力高于马粪等有机肥料,实验表明,投入园林使用可促使一串红提早开花,延长花期,而且能够提高长势,促进其旺盛生长。在成本方面,底泥肥料也低于有机肥,经济效益较好。在农业生产中,加入疏浚底泥有利于粮食和蔬菜作物的生长,如果施用量适当,Cu、Zn含量不会超过国家标准,但是使用量过大,比如在1 350 t/hm2,那么就会影响蔬菜的生长。相比于粮食蔬菜等农作物,草和花卉更适应底泥,施用量在450 t/hm2时,不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可见,底泥投放于农地比堆放污染要小,这是一个理想的利用方向。

4.7定期清理河道内淤泥

治理河道的过程中,要做好河道清淤工作,确保河道内通畅顺利,提高河道的防洪航运蓄水能力,更好净化河道的水质,提高治理成效。比如在治理某河道的过程中,通过清淤,疏浚50.5km的河道,清理了超过98万m3的淤泥,清理之后的河道蓄水泄洪能力明显提高,水质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河水的交替更新换代也有了明显改善,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4.8加强清淤疏浚的工作力度

疏浚指的是对河道中的淤泥、砂石以及垃圾等容易堵塞河道的物质进行及时的清除,保障水体的流动性,从而使得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进一步提升,对于水质的改善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该工作中还要对清理出来的淤泥进行处理,避免二次污染等问题发生。因此各地的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清淤疏浚的工作力度,对于影响到河道清洁度的物质需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清除,这样也就能够让河道的清洁度跟疏通程度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恢复,对于生态环境的优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4.9污染处理材料

底泥含有大量的腐殖质,能够吸附重金属,对于废水中的铬吸附能力较强,去除率极高。研究显示,利用疏浚底泥制备陶粒填料,其吸附能力和活性炭相当,而且结构更加稳定。由于烧制消耗能源较高,建议底泥可以作为陶粒滤料的原料,充分利用表面积较大,内部多孔,理化性质稳定和吸附能力强的优势,进行污染处理。在制作过程中,可杀灭病原体,固化重金属。将处理底泥筛分到标准筛中,使用成球法进行烧制,经过干燥、预热和焙烧环节之后,进行冷却,即可得到性能优越的污染物吸附产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整治工程是一项对我国国计民生发展有利的工程,对降低我国水资源污染,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平衡具有重大作用。有效进行清淤处理,可以提升其水生态质量以及河道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法,能够更好的保证治理效果。随着治理工作的推进,相关部门应加强治理后河道的管理,完善其相关的管理体系,实现治理后的全方面保护。

参考文献

[1]徐海波,杨兴明.河道疏浚施工技术与管理[J].山西建筑,2021,47(16):175-176+179.

[2]艾翠兰.河道疏浚工程的常见难点和淤泥处理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13):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