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9
/ 3

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探讨

张萌1,何丽2,,胡金花2

1.新余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西新余,338000

2.新余市人民医院内肿瘤科,江西新余,338000

[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86例恶性肿瘤患者,间隔2-3周测定1次甲状腺功能,根据患者甲状腺损伤情况分为正常组、损伤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甲状腺相关指标,调查两组一般资料,分析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86例经PD-1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有23例发生甲状腺损伤,发生率为26.74%,其中甲减17例,甲状腺毒症6例;甲状腺损伤的发生中位时间为61(17-217)d,全部患者均未停止PD-1抑制剂治疗;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检验显示,女性、治疗周期≥6周、肥胖、基线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是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高风险,主要以甲减为主,受患者性别、治疗周期、肥胖、基线TPOAb因素影响,经药物干预可恢复正常,无需中断PD-1抑制剂治疗,但未来仍需加强甲状腺相关指标监测。

[关键词]甲状腺损伤;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影响机制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作为机体主要免疫抑制分子之一,其可结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D-L1),诱导T细胞程序性死亡,从而促使肿瘤细胞免疫逃脱[1]。基于PD-1机制,现在临床多予PD-1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以阻止PD-1、PD-L1相结合,维持T细胞正常生理功能,从而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细胞。但研究发现,机体免疫细胞过度活化会引起自身免疫损伤,导致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体功能障碍[2]。调查显示,甲状腺损伤作为最常见免疫损伤,其发生率达到6%-20%[3]。而甲状腺损伤不及时识别、干预,容易引起甲状腺毒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86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恶性肿瘤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年龄≥18岁;接受PD-1抑制剂治疗,且治疗时间≥2个周期;意识清晰,认知正常;知情同意研究。排除标准:治疗前甲状腺功能异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既往有甲状腺手术史;接受免疫调节、皮质激素类等药物治疗;合并血液疾病;精神障碍;既往接受放化疗、分子靶向等相关治疗。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甲状腺相关检查 于患者PD-1抑制剂治疗期间,间隔2-3周检查1次甲状腺功能,包括①甲状腺彩超:选用S-1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检查探头频率为8-12MHz;指导患者行仰卧位,于其颈部后方垫至软枕,嘱患者保持头部后仰,暴露颈前皮肤,探头放于颈部前正中位置,探测甲状腺左侧、右侧叶峡部与四周组织,明确腺体大小、内部钙化、结节等情况,并切换彩色血流显像模式,观察甲状腺实质血流信号;②甲状腺血清学指标: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3ml,离心吸取血清,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

1.2.2 甲状腺损伤判定 依据甲状腺协会指南判定,①甲状腺毒症:符合《中国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其他原因所致甲状腺毒症诊治指南》[4]相关标准;②甲减:符合《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5]相关标准;将甲状腺损伤患者纳入损伤组,并记录损伤类型、发生时间、转归情况等。

1.2.3 一般资料调查 制定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治疗周期、单药治疗、肥胖、基线TPOAb等。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检验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临床特点 86例经PD-1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有23例发生甲状腺损伤,发生率为26.74%,其中甲减17例(19.77%),甲状腺毒症6例(6.98%);甲状腺损伤的发生中位时间为61(17-217)d,其中全部患者均未因甲状腺损伤而停止PD-1抑制剂治疗,且予相关药物干预后,患者甲状腺恢复正常。

2.2 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治疗周期、肥胖、基线TPOAb与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单因素分析[例(%)]

一般资料

损伤组(n=23)

正常组(n=63)

χ2

P

性别

7(30.43)

37(58.73)

5.399

0.020

16(69.57)

26(41.27)

年龄

<60岁

12(52.17)

30(47.62)

0.140

0.708

≥60岁

11(47.83)

33(52.38)

肿瘤类型

黑色素瘤

8(34.78)

28(44.44)

0.646

0.421

其他

15(65.22)

35(55.56)

治疗周期

<6个周期

13(56.52)

50(79.37)

4.488

0.034

≥6个周期

10(43.48)

13(20.63)

单药治疗

15(65.22)

40(63.49)

0.022

0.883

8(34.78)

23(36.51)

肥胖

9(39.13)

10(15.87)

5.295

0.021

14(60.87)

53(84.13)

基线TPOAb

阳性

13(56.52)

18(28.57)

5.710

0.017

阴性

10(43.48)

45(71.43)

2.3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纳入性别(女=1,男=0)、治疗周期(≥6个周期=1,<6个周期=0)、肥胖(是=1,否=0)、基线TPOAb(阳性=1,阴性=0)为自变量,纳入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情况(损伤=1,正常=0)为因变量,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治疗周期≥6个周期、肥胖、基线TPOAb阳性是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项目

B

S.E.

Wals

P

OR

95%CI

常量

-1.665

0.412

16.318

<0.001

-

-

性别

1.179

0.520

5.137

0.023

3.253

1.173-9.021

治疗周期

1.085

0.523

4.297

0.038

2.959

1.061-8.251

肥胖

1.226

0.549

4.986

0.026

3.407

1.162-9.993

基线TPOAb

1.179

0.505

5.454

0.020

3.250

1.209-8.739

3 讨论

近年来,有关PD-1抑制剂治疗引起的免疫不良反应备受临床重视。PD-1抑制剂治疗激活宿主T细胞时,也会对自身其他组织细胞形成免疫攻击,损伤细胞正常功能,从而引发不良反应。甲状腺作为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研究发现,其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时PD-1被激活,而恶性肿瘤患者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可能会影响腺体内PD-1耐受机制,从而引起甲状腺损伤。

研究结果显示,86例经PD-1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有26.74%的患者发生甲状腺损伤,与岳艳等[6]研究结果相近,其中甲状腺损伤主要类型为甲减,多发生于治疗61d左右,经相关药物干预,患者甲状腺恢复正常,无需中断治疗。研究进一步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检验显示,女性、治疗周期≥6个周期、肥胖、基线TPOAb阳性是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在于,研究发现,机体内雌激素、雄激素通过结合免疫细胞上特定受体,可从多个表型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而雌激素主要可增强免疫,雄激素可对免疫产生抑制作用,因而女性甲状腺损伤风险较高[7]。PD-1抑制剂治疗周期较长,机体免疫细胞长期处于激活状态,从而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肥胖的患者机体内脂肪因子、细胞因子含量较多,容易导致Th1/Th2细胞功能失衡,引发炎症反应。而PD-1抑制剂治疗会导致Th1细胞大量分泌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等细胞因子,阻断PD-1、PD-L1相结合,影响甲状腺自身免疫,且会抑制Treg细胞增殖,减少白细胞介素-10生成,从而引起甲状腺自身免疫,增加甲状腺损伤风险[8]。基线TPOAb阳性的患者提示甲状腺可能伴有自身免疫破坏的情况,且在PD-1抑制剂治疗影响下,甲状腺自身免疫加强,从而可能会出现组织损伤,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针对本研究结果提出建议,未来应加强PD-1抑制剂治疗期间甲状腺相关指标检测,重点关注女性、肥胖、基线TPOAb阳性的患者,并积极予调整甲状腺功能药物干预,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高风险,主要以甲减为主,受患者性别、治疗周期、肥胖、基线TPOAb因素影响,经药物干预可恢复正常,无需中断PD-1抑制剂治疗,但未来仍需加强甲状腺相关指标监测。

参考文献

[1]马聪,陈慧静,聂新,等.放疗与否对一线应用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Ⅳ期食管癌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2,27(9):1166-1170.

[2]王雪滢,顾嘉慧,穆原,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甲状腺炎的调查[J].临床检验杂志,2022,40(6):457-460.

[3]顾晓凌,吴冠楠,王栋,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甲状腺不良事件对PD-1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预测价值[J].东南国防医药,2023,25(1):7-12.

[4]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和医学分会,等.中国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其他原因所致甲状腺毒症诊治指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38(8):700-748.

[5]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11):1029-1033.

[6]岳艳,江彤,冯潇宇,等.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22,35(12):1309-1313.

[7]冯涵,崔抗,耿一萌,等.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对恶性实体瘤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2,36(4):362-364.

[8]张添添,胡佳丽,高文仓.PD-1/PD-L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22,25(7):664-667.基金课题: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21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