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提升改造景观更新实践研究-以绵阳市金家林经济试验区金西湖周边环境提升项目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8
/ 3

城市公共空间提升改造景观更新实践研究-以绵阳市金家林经济试验区金西湖周边环境提升项目为例

先丽莎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城市发展的理念已经从过往“增量发展”到如今“存量更新”的阶段,原有场地的建设已不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土地,综合性赋能,顺应时代的演变,才能更好的满足当下时代发展。本文从绵阳市金家林经济试验区金西湖周边环境提升项目中景观空间更新入手,从景观更新方案策略结合施工做法上分析其实际项目中更新难点与重点,为待存量更新的场地方案及落地过程形成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一、项目概要

1.项目设置地点

中国(绵阳)科技城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规划范围面积33.7平方公里。地处绵德、绵安北、绵江发展带交汇处,是区域、市域、绵阳中心城区交汇节点,为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主要组成部分。依据《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总体规划及核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该区位于中央创新驱动区的核心位置,项目距离绵阳G5京昆高速绵阳站出入口4KM。

2.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金西湖周边环境提升范围主要包括水域及周边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其中金西湖水域面积21.6万m²(约325亩),周边绿地10.5万m²(约157亩),总设计面积52.26万m²(801.7亩)。本工程设计内容及范围:项目分为市政和金西湖,金西湖红线范围内本地块用地面积:35089㎡,涉及广场、道路、地下车库入口、景观亭、木栈道、挡墙装饰树池、坐凳、停车场、栏杆、景墙、铺装木平台及景观绿化设计。其中包含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智慧生态停车体系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生态提升建设工程,是一个以景观工程为主体,融合市政道路,景观水电,建筑,结构多类工程专业的项目。

3.可行性分析

原有景观建设项目金西湖地段用地属性为公园绿地,随着该区域的周边的快速发展,现存的滨河段休闲空间已不满足当下时代的需求。金西湖周边即有城市绿肺的“韧性生态”功能、又有城市新中心“高质生活”功能,也有中国科技城的“先进生产”功能,同时也是城市“公共共享”的全新地标空间,是绝佳体现“三生一公”、“公园城市”理念且尺度合理的空间载体。如何如打穿“公园城市”建设实践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三生融合创新、全面公共共享的公园城市样板,才是本项目的核心要义。

二、项目设计理念

发挥绵阳科技城窗口作用,顺应产、城、境、商高度融合发展的趋势下,打造绵阳lP:“绵阳科技之眼”看未来知未来科技窗口。

策略一:片区统筹,功能活化,西侧为科技产业园与商业中心的活力“动”区;东侧为高档住宅与精品别墅的舒适“静”区,公园内业态布置统筹考虑片区,适应动与静,并且通过公园为枢纽将动静缝合。保留现有滨河步道结构关系,重塑空间界面。

策略二:科技为魂,景观宝盒,结合当下社会群体尤其是年轻人需求,强化科技IP注入智能公园服务。通过满足需求的主题性体验设施,把人拉回现实,更多地亲近自然、参与线下交流娱乐活动,融入较多智能化交互性产品,跟进科技时代步伐。

策略三:完善功能,配套服务提升现有3处公共卫生间,新增3座无人超市,新增一处生态停车场及智能自助洗车道路一侧临时停车位划线,设置室外垃圾箱及室外座椅。

景观空间结构

1.更新整体结构

更新区域采取有通过交通组织串联更新空间,通过两环、两带、多支线、多平台的更新方式。外环为慢行骑游道,将连接中科(绵阳)创新园、绵阳二中金家林校区、涪城区人民法院、远大蔚蓝海岸、辰兴金家林项目·九州云栖湖、长虹金领一号,总长3.9Km。内环为沿湖慢行步道,宽2.4m。沿湖一圈,将已形成的西北两段提升,新建连通东南两段,总长2.4km。东北临九洲云溪湖设置生态停车场,共计56个停车位。

整体分为内环滨水湖区更新区域与外环市政环境更新区域,其中内环滨水区域采取的更新分为三大平台为核心:乐光森林广场、金西湖湖区中心广场、北入口广场,三个区域划为点位串联中间绿化空间同步更新。

2.现状更新要点梳理

(1)现状交通情况:现有步行通道主要:临湖步道长度947m,宽度约4.5m.其中盲道砖0.6m.北部中部共有3处节点广场东西向链接通道共有6处宽度分别为1.8 2.1 2.8 3.5等,呈现宽度未规范的现象1.局部乔木种植阻碍主要交通流线。2.无市政人行道,交通组织缺乏环路闭合。3.机动车随意停放。缺乏管理。

(2)现状植物情况:现状以特大乔木为主,地被为台湾二号草皮,灌木以三角梅点缀。缺少二乔及灌木带丰富立面视觉效果。

(3)公共服务配套:1#及2#公共卫生间闲置的管理用房结合外摆空间进行其他公共服务配套,例如售卖亭及户外茶室或咖啡,现状缺少必要的室外座椅,室外垃圾箱等设施

(4)现状景观照明:主要为道路路灯照明及庭院灯照明功能性照明为主,缺乏氛围营造。现有道路路灯66座庭院灯75座硬质驳岸距水面2.8m,建议进行亮出处理。两座景观桥简易进行水瀑及亮化处理,绿地内重点乔木进行亮化处理,湖心岛简易亮化氛围营造。

  1. 更新策略体现

(1)道路连贯性优化:优化慢行道与人行分界面层及宽度,采取统一2.4M慢行道+3M人行道,采取彩色混凝土路面做法与人行石材相衔接划分 ,合理分区动静关系。根据现有支路的路径,优化断头路现象,增加木制亲水平台及观景台阶梳理现场不合理的高差关系,通过设计铺装铺设样式形成一定的导视作用。

(2)绿化界面提升:本案结合现有高大乔木的布点,移除阻碍功能通行的高大乔木,保留列植,对植,点景的高大乔木,下层配置曲线优美的地被灌木,中层则采用色彩丰富的二乔,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湖岸景观带。植物以色彩素雅的品种为主基调,局部点缀观花塑性的主题点景乔木,丰富植物空间的多样性,营造四季变幻、丰富独特的公共空间。利用中层乔木结合多层次地被进行视线隔离与空间转换达到多步异景的景观效果。地被以修剪整形地被结合自然散状地皮形成叶形与质感的对比,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搭配效果。遵从适地适树的原则,有效利用当地点景树种,创造优异的公共空间。针对市政道路的绿化采取适当保留现有树种的基础上剔除杂乱无章的。

(3)智能化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科技化产品的应用,配合完善的科技产品特性,优化景观的铺装,植物,装置的配套完善,个别区域作为节点来打造。同时移除现状中不合理的基础配套设施。

(4)滨河界面安全提升及美化:滨河界面采取安装连贯性防护栏,配以警示牌标识提醒,考虑道夜晚照明需求,防护栏需增加照明需求。清理现状杂乱的水生植物,重塑水生界面,对于裸露的挡墙面层采取藤曼植物进行遮挡。

(5)新增厕所与书屋等功能性建筑体:金西湖内环绿地面积约占157亩,《GB 51192-2016 公园设计规范》,2017实施规范中要求大于等于10公顷的场地,根据游人容量2%设置厕所厕位,因此更新中设计更新部分功能性建筑体:公厕2座外立面及厕位布局满足游人需求,书屋新建一座用于户外活动需求建设。

专项细节提升

1.道路建设层面:考虑到海绵城市建设需求,满足海绵下垫面需求指标,跑步道采取透水性彩色混凝土路面做法,表层采取60厚砾石透水混凝土面层结合面漆处理,基层150厚细砾石透水混凝土。导视图案采取面漆划线进行更新美化,市政道路区域采用热熔胶划分图案,局部功能区路面建设采取EPDM塑胶面层来保障活动的舒适度。

在满足无障碍的强条下,主次路坡度小于8%,绿地自然放坡不大于30%,同时又考虑到节约造价、控制投资,场地尽可能利用现状标高进行局部场平,利用绿地采用自然堆坡及退台式台阶性花池消化其现有高差。

  1. 基础配套设施层面:增加科技产品:例如AI马拉松打卡柱,AI综合可导视牌,激光水幕喷泉,虚拟环形骑行装置,互动幻光装置等等。防护栏的高度不低于1.1M, 休息座椅的设置应符合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应考虑游人需求合理分布。

3.绿化界面层面:

南广场乔木搭配要点:入户空间,银杏丛立,形成宽敞明亮的活动空间,绿地内散步道曲径通幽,植物组团收放有序,围合成自然的草坪景观。搭配模式:保留原有行道树香樟,银杏整列种植,局部点缀大乔蓝花楹,常绿植物桂花、广玉兰与花乔从生海棠等组团栽植。

搭配要点以不同高度的灌木品种合理分层搭配,形成层次丰富、开放有致的灌木景观带

灌木带南天竹、八角金盘、红叶石楠、山茶、红花继木、龟甲冬青、海桐等灌木球红叶石楠球、红花继木球、三角梅球、山茶、海桐球、金禾女贞球、结香等

主入口乔木搭配要点:收放有度,通过组团间的搭配,形成围合与开敞空间,留出草坪区域,局部区域结合铺装进行规整式种植,营造简洁大气的舒适空间。搭配模式:基本保留原有乔木,结合现设计对少数乔木进行移栽,增加常绿及开花小乔,丰富植物景观层次。

灌木搭配要点:高低不同的灌木组团,结合景观大草坪,形成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形成景观效果良好的游览路线。组团高:南天竹、八角金盘、海桐球、红叶石楠球等。中:十大功劳、红继木、鸭脚木、栀子、金叶女贞、花叶玉簪、胡椒木、金丝桃等。低:肾蕨、红花满天星、玻璃海棠、西洋鹃、银叶菊、翠云草等。

五、项目重点与难点

1.平衡海绵城市建设需求与美观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效控制面源污染、达到城市内涝防治标准,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及最大化的实现雨水资源化的利用。根据《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年)》的相关规定本次海绵城市设计总体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为75%,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7.5mm。因此道路上做了较多的隐形排水篦子,考虑造价问题采用砾石收边遮挡或者具有场地特色的图案雨水篦子,在此措施的基础上采取草沟,以及下沉性绿化打造的美化处理是这个项目的难点。

2.限额设计

项目根据甲方要求在保障景观效果的前提下进行限额设计,景观考虑采取多方面分散式简配控制成本。如,通过面层铺装设计采用通体生态仿花岗石石英砖和混凝土透水砖进行面层铺装,路沿石及低矮树池采用C30砼路沿石等。在植物配置上,大量栽种当地树种以节约运输成本,并且选择草坪搭配大乔孤植的方式营造景观绿化静态氛围。在高差较大的绿化区域采取自然放坡搭配矮挡墙的方式节约造价。

总结:该项目因涉及公共景观空间功能全面性和多样性,可被纳为公共景观空间改造典型分析案例。设计过程中,为满足多方面要求,景观团队与各专业配合对接,致力于绘制出最理想的设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对景观团队的成长有很大的提高。良好景观效果的呈现、安全保障要求、限额设计要求等,一道道考量,都使我们在解决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