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8
/ 2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对策

卢伟东

33252619771114331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各行各业技术和质量的提升。在现代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来说,其施工过程的标准得到重新制定。为适应施工标准和要求的变化,工程施工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智能化、现代化发展技术的支持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大大提升。也正是建筑智能化的运用,人们对建筑质量的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工程施工技术得到升级,现代智能化理念在各个环节得到广泛运用。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对策

引言

建筑行业发展离不开技术的革新升级,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建筑工程已然初步具备信息化、规范化、产业化特征。在此种建筑项目中,沿用传统施工质量管理策略无法契合项目特点,难以达到高质量、高水平的工作状态。因此,应当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引入先进技术,从而保证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

1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1.1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建筑工程施工智能化的全过程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这类人才需要同时熟练计算机大数据技术的使用,熟练智能设备的操作,并且更加具备谨慎负责的态度和精神。但是,当前建设单位所配备的工作人员无法满足具体施工过程中所需的专业素养。再加上,很多企业并没有重视对相关人才的培训和管理,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素质。而且在工作人员的调度和管理中缺乏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手段,人员配置缺乏合理性。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有工作人员素质低导致的设备使用不规范,以及偷工减料的行为时有发生,这种缺乏专业性的行为与施工过程的不规范、技术的不完善、施工环节限制等有关。当前的智能化施工发展,企业需要在这些方面真正落实工作细节,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

1.2组织体系不健全

目前,建筑智能化项目所应用的组织结构模式多为矩阵型和直线职能型,能够有效缩短信息传播路径、掌握项目整体情况、信息传递的真实性较强且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稳定性差、沟通不畅以及组织成本高等问题,造成项目管理混乱,无法基于实际项目,设置项目管理机构。

1.3原材料采买制度不完善

建材是主要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材料,原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设备的质量,对材料采购质量控制不严格,增加了采购成本和企业所需的时间;材料进场试验包括规格、型号、质量参数、数量、外观等,一方面控制不严,容易造成后续设计质量的变化。如果进场后材料的库存管理不严格,会造成原材料腐蚀、磨损等问题。如果原材料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就会影响施工时间和成本。项目中若随意采用劣质原料,则必然会影响产品质量。就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而言,会用到大量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材料,从螺钉到混凝土框架结构产品,每一种原材料的变质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甚至引起连锁反应。对原材料采购、进场、检验、搬运、库存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减少材料因素对项目管理的负面影响,是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应考虑的问题。

2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提升的对策

2.1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和建设持续时间较长,施工难度较大,涉及的利益主体较为广泛,因此,必须要做好对施工过程各个主体的协调统筹安排,对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管理和控制。工程施工从设计、绘制到施工验收都需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和监管人员配合完成,充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好交流和沟通。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需要各部门共同研究,找到合适的问题解决方案,尽可能控制施工建设成本。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过程的各环节进行记录,做好质量监控,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成本投入。在前期施工准备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对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提出规范流程和要求,施工后期的维护需要按照工程施工管理规范进行。企业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需要安排技术人员对技术和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管理,以保证技术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保证施工建设质量的达标。在验收环节,工作人员需要将施工质量进行严格复核,对比工程建设是否与设计初衷相符,如果在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需要设计质量检查表格,对相关问题的细节进行记录,以免出现更严重的工程问题。

2.2细化人员责任

技术总负责人由项目总工程师或项目经理担任,全面组织协调和把控整个项目的进度、成本、安全和质量。在负责人的带领下,项目管理工作需达到流程顺畅、突发事件及时解决等效果。因此,负责人应当具有技术应用知识和经济管理能力,整体性管控成本和质量,监督团队人员各项行为,根据目前技术应用难点针对性设计管理方案。技术模型创建人负责开展建模工作,全权负责模型创建质量。按照阶段性的创建意见,分别构建土建、机电和安装模型。因此,要求负责人对图纸要求和标准设计原则要有清楚的认识,能够指导其他设计人员研究施工流程和技术应用方法。依据设计图纸,模拟施工过程,优化设置模型参数信息,对接实际作业需要。负责人与其他建模人员一同合成全部模型,完成碰撞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优化不合格部位,保证模型质量精度。对于审核技术应用质量的人员来讲,其须对所建模型予以审核。合规性审核是对照图纸、模型参数合理区间、模型族库规范、不同阶段建模深度、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等,确定所设计的模型是否能够将二维图纸信息以三维形式呈现。要求所设计的模型必须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为施工质量管理奠定基础。一致性审核是复核模型标高、结构标高和建筑标高间是否能够保持一致,从平、立、剖面检查不同构件间是否科学连接,保证图纸、规范和构件三者完全契合。完整性审核是核对图纸信息和模型信息,根据尺寸和材质要求,关注异形构件是否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保证施工管理过程中能够对相应构件溯源。

2.3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智能化工程施工时间长、施工环节复杂,各个工种交叉施工,无形中增加了施工现场质量监管工作的难度。因此,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企业要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施工监管经验等制定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案,为保证质量管理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施工前企业要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做好岗位职责划分,保证质量管理责任能够追溯到个人。施工前严格检验各种施工建材的质量,从源头上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对智能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及时排除设备异常运行问题,并对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后及时与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及早排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结语

建筑业在时代指引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应结合实际,合理管理施工,提高施工质量,从科学发展的高度,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施工设备和完善的监理制度,提高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规范和限制其行为,保障财产和人身安全,为满足高标准建设和现代人口的高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全国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魏光磊.探讨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及相关措施[J].四川水泥,2020(9):103-104.

[2]吴家胜.浅谈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J].居舍,2020(14):117.

[3]林云山.关于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J].居业,2019(12):136-138.

[4]汪庆耀.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中质量通病及控制路径[J].智能城市,2021,7(5):69-70.

[5]张伟锋.建筑智能化弱电的施工管理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