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5
/ 2

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黄亚莉,王婷,王欢

上海中冶医院 200941

【摘要】临床多数脑梗塞患者治愈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不但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同时还会打击患者心理环境,故需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为此本文针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进行综述。

【关键词】脑梗塞;后遗症;康复护理

    脑梗塞作为我国常见高发性神经系统病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的一种,具有较高致死率,即便患者预后保持良好生存能力,但是依旧可能存在一定后遗症,诸如语言功能、肢体机能、认知功能、吞咽功能障碍等,进而对患者日常生活、生存方式造成严重影响[1],同时对患者家庭压力,经济状况造成负荷。为此,对于脑梗塞患者在预后康复进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至关重要,其对于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有着关键作用。

1 脑梗塞概述

脑梗塞作为我国常见性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也被称之为脑梗死,或为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常见病症种类之一,其中占比75%,该病症在致患因素上主要为供应脑细胞的血管形成血栓,亦或出现栓子堵塞,致使患者脑血管缺血、坏死,常累及双侧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继而引发一系列病症[2]。可以分为脑动脉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等。常见的发病部位有壳核、尾状核、内囊、丘脑及脑桥等。依照患者脑梗死发病部位以及病症面积的不同,患者临床病症表现有较大差异,例:小动脉闭塞性脑梗塞患者临床无显著症状,不过在部分患者出现临床病症后,在后期会出现一定程度思维认知障碍,也会出现一定程度昏迷眩晕、呼吸基础、心搏骤停等严重事件,危及患者生存能力[3]。同时大部分患者在病发后均会出现一定功能障碍,诸如肢体行为能力、感知能力、言语功能、吞咽功能等一系列行为能力障碍。进而对患者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 脑梗塞患者后遗症的康复护理

2.1心理护理

由于脑梗死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且通常存在一定基础病症,诸如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等,进而导致患者病发进度较快,易错失最佳救治时间,进而在病症治愈后出现后遗症。且因多数临床患者对于该病症缺乏一定程度的认知,进而在患者致患后对自身日后生活失去信心,时常出现消极悲观、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4]。为此,医护人员在护理阶段需多关注患者心理环境,多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保持良好护患关系。且还应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明确患者日常喜好,历史病症等相关信息,进而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并告知患者家属临床预后服务相关常识,注意事项以及所需谨防并发症等。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环境,提高患者救治信心。还可为患者播放舒缓影音,调节患者心理,减轻不良情绪[5-8]

2.2语言护理

多数脑梗塞患者在病症康复护理后均会出现一定言语交流障碍,为此医护人员需依照患者实际病症拟制康复计划,语言康复作为长期恢复过程,不可急于求成[6]。特别是对于脑梗塞语言障碍患者,医护人员需保持足够耐心,从最简单的单个音阶开始训练,而后过渡到单个字再到词句组合,每当患者完成一次言语训练目标,引导患者巩固练习,通过不断鼓励提高患者恢复信心。当患者在言语恢复过程中出现困难时,可通过字词分解的方式,由简到难逐步练习。针对部分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出现焦躁抑郁状态时,一定要多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明确患者实际所想,使其在训练过程中不受负面情绪困扰,保持良好学习恢复氛围。待明确患者所想所思后,适度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并结合患者喜欢的书籍,以及影视音频,提高患者恢复练习的兴趣,进而能够提升患者语言康复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欲望,利于早日康复[7-12]

2.3肢体护理

在脑梗塞患者预后恢复过程中,实施针对性功能恢复训练至关重要。需依照患者自身实际病症预后发展情况结合患者身体耐受性拟制锻炼计划。在必要阶段上,可为患者实施中医理疗,通过采取针灸穴位刺激以及局部按摩的手法进行针对性肢体护理,达到改善患者血流状态,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13]。待患者治疗后体征趋于平稳状态下,可协助患者实施简易肢体训练,其训练方式上主要遵循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方式进行调节[14]。尽可能防止出现局部肌肉萎缩症状。在患者主动训练过程中,可引导患者进行翻身训练,防止在床时间过久,导致局部压疮。同时还可结合摆臂训练、双桥运动,有效防止足内翻。最后需协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康复训练,首先在家属或者医护人员辅助作业下逐步自行站立,而后慢慢扶墙走路,直至后期可以独自行走,进而确保恢复效果。在训练过程中,依照患者恢复效果配合适量有氧训练,可通过单一性抓举动作,调节手指灵活性。待其灵活状态逐步恢复正常,可引导患者自行穿衣,强化患者恢复信心[15]

2.4吞咽功能护理

重度吞咽困难患者现阶段主要进食方式为鼻饲干预,不过对于进食路径及舒适性的变化,使患者无法产生味觉,进而导致进食消极。同时该方法也会对患者食道造成刺激,易形成胃反流,甚至出现误吸,故需鼓励患者尽可能自主进食, 避免造成废用性功能减退。对于带管出院的患者,医护人员需指导家属为患者进行导管护理,并做好定期的医院复诊随访。

同时在吞咽功能护理期间,可引导患者进行伸舌上下左右活动训练,因发音路径及语言器官均与吞咽动作有关,故可采取言语康复训练。在训练方式上可指导患者进行逐步发音,吹蜡烛、吹哨等动作。训练时长以患者未感劳累为宜,锻炼活动需每天坚持,不可中断。同时也可通过被动锻炼对患者咽部进行冷刺激,利用冰冻棉签蘸少许水,轻触患者软腭,舌根等部位,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

3 讨论

通过对临床脑梗塞患者实施康复性护理,在各类实施办法帮助下,可显著提升患者恢复信心,使其能够积极投入到恢复训练中,进而让患者预后肢体活动能力以及言语交流能力相较于病发阶段有明显改善,增强患者体质,优化患者行为能力。在实施康复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病症类别呈多样性,需护理人员自身拥有较高业务素质能力,在明确护理学中专科护理的同时,还需学习多学科相关护理知识,提升自身护理服务水平,才可满足患者临床实际所需救护需求,为其实施针对性、多样化、全面性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阳红梅. 脑梗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策略及作用评价[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8):131-133+152.

[2]孙卓. 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和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2,17(08):197-199.

[3]秦泽. 针对脑梗塞后遗症的康复护理及要点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9(06):127-129.

[4]战爱芝. 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干预化护理的实施效果评析[J]. 中外医疗,2020,39(26):144-147.

[5]李长郁,周鸿飞. 中医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12):92-93.

[6]汪鹏. 脑梗塞后遗症的康复护理[A]. 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20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20:25.

[7]孟盈,刘晨农. 脑梗塞后遗症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 人人健康,2020,(10):293-294.

[8]史凌. 脑梗塞后遗症有哪些,怎么护理脑梗塞后遗症?[J]. 保健文汇,2020,(05):72+152.

[9]朱刚瑛. 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2):346-347.

[10]韩玉芝. 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研究[J]. 智慧健康,2019,5(17):100-101.

[11]周岩.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9):234+239.

[12]张爱春. 社区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6):123.

[13]倪西美,许佳佳,袁肖肖,沈艳梅. 脑梗塞后遗症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7):5-8.

[14]高亚萍. 社区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现代养生,2018,(06):174-175.

[15]糜兰英. 社区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智慧健康,2017,3(18):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