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5
/ 2

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效果

费宁

重庆市沙坪坝区童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00031

摘要:目的:探讨对患有顽固性呃逆的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顽固性呃逆的患者68例,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实施常规方式治疗,乙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针灸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中医针灸对该类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与常规护理的一组患者相比较优势显著,P<0.05。结论:对顽固性呃逆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顽固性呃逆;临床效果

呃逆在医学上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疾病,它是由神经中枢和迷走神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而导致的,它会对病人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仅会出现多种的临床表现,还会对病人的精神状况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的会导致病人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的还会导致人的生命危险。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呃逆的产生是因为平时没有控制好自己的饮食,或者是因为情绪上的原因而导致了情绪上的不顺,导致了气血上的堵塞;也有可能是因为久病或者重病,导致了中气的损耗,导致了胃的不适,导致了肺腑的不适。治呃逆的要点在于调胃、调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虚者以补,实者以泻,寒者以热,热者以寒。大多数情况下,呃逆都是偶然发生的,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且有时不需要干预和治疗。但有些患者出现这种情况比较频繁,而且会出现几天、几个月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顽固性的呃逆”。如果打嗝持续3天或更长,并且经常打嗝,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本研究主要针对该类患者实施针灸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详细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顽固性呃逆的患者68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患者年龄在42-69(63.15±2.30)岁。所选患者均符合呃逆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在入院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呃逆症状。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基本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采用传统的吸气闭息疗法,病人吸气后闭息,再缓缓吐出,反复多次,直到感觉舒服为止。但是,在反复的治疗后,如果没有明显的好转,就可以通过指腹肉冻患者的颈动脉窦来达到缓解的目的,或者是服用止咳类的药物或者是中枢兴奋剂。

乙组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依据病人的症状,将病人分成不同的症候群,给予有针对性的针灸疗法,疗程1周。(1)胃中寒冷型:推荐采用平补平泻针灸,选取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透扎8次,保持20 min,10分钟运针一次。以芒针为斜线,在中脘穴位上横向穿刺,然后以扭转为补,每隔20 min,每隔10分钟运针一次,每天一次。(2)胃火上逆型容中脘穴入正,使用提插捻转泻法进行针刺,不需要任何停留,每天一次。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复发率进行汇总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在这一次的观察和研究中,笔者使用了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通过t检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并明确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以从数据层面获得有效的量化解释,以验证中以针灸的方式在顽固性呃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比较

乙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更显著,且P<0.05,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改善(例)

未改善(例)

总有效率(%)

甲组

34

26

8

76.47

乙组

34

32

2

74.12

T

-

-

-

5.624

P

-

-

-

0.029

2.2两组患者一周内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乙组患者在一周内的复发率更低,且P<0.05,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一周内的复发率比较

组别

例数

复发(例)

未复发(例)

复发率(%)

甲组

34

7

27

20.59

乙组

34

1

33

2.94

T

-

-

-

6.248

P

-

-

-

0.026

3.结论

呃逆,俗称“打嗝”,指的是膈肌内突然出现的一种突如其来的痉挛现象,或者使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患者出现膈肌不自主间歇性收缩的现象,若该症状持续两天以上,属于顽固性呃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顽固性的呃逆是很普遍存在的,而且其发病率是比较高的一种,而在中医之中,它被归类为“膈肌痉挛”[1]。轻度的打嗝,一般通过自身的调整就可以治愈或者好转,但是严重的就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处理。顽固性呃逆具有一定的威胁性,如果病情持续时间较长,还会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多个系统造成影响,从而诱发其它疾病。打嗝不仅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还会导致病人的精神状态发生变化,导致病人出现烦躁、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还会导致各种精神方面的问题。在这种状态下,人睡障碍、进食困难、气道受阻等症状都有可能会对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人睡障碍、进食困难、气道受阻等症状。

打嗝有很多因素,比如吃东西太快,吃东西太冷,抽烟太多,或者是有脑血管疾病。中医将打嗝视为一种反射性行为,它的发生与中枢、迷走、膈神经等多种神经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常用西药的方式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以盐酸哌甲酯为例,它的作用是通过刺激膈神经,抑制内脏神经,来实现对呃逆的控制。但是,盐酸哌甲酯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短期之内,必须要进行多个药物的使用,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此外,盐酸哌甲酯是一种安非他明的药物,它对包括大脑皮质和丘脑在内的皮质下结构会产生兴奋效果,还会使病人产生轻微的欣快感,如果长期服用会产生耐药性或者依赖性,因此,如果没有其他的治疗措施或者介入方式,一般不会选择这种药物。此外,以氯丙嗪为代表的镇定类药物,通过抑制延髓核中的多巴胺受体,从而抑制了隔核中的脑干活动,从而减少了膈肌的兴奋,从而实现了对膈肌的抑制。但是,像氯丙嗪这样的镇静剂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比如会引起低血压,从而影响大脑的血液循环,而且对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病人来说,其效果还会对病人的意识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顽固性呃逆,该类药物不作为首选药物。

在中医的角度看来,呃逆的原因多是由于饮食不节,体质衰弱所致,而脾胃不通,横膈间气血不通,胃气上冲,则是导致打嗝的根本原因。所以,在进行打嗝的时候,经常会使用深呼吸法,按摩穴位法,喝水弯腰法,吸气后憋气法,惊吓法,纸袋呼气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中医针灸对于顽固性呃逆具有明显的效果,而且病人在治疗的时候所遭受的疼痛也比较小,更易于被临床所接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2]。近年来,针灸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针灸疗法在治疗呃逆方面的优越性和发展前景。本研究采用中医针灸疗法,以解除病人的呃逆的症状,减少病人生理上的痛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在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过程中,对病患进行心理介入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不断打嗝的病人会非常的激动,经常会有疼痛、焦急的感觉。此时,医护人员需强化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要消除病人的疑虑、忧虑,提升其临床配合程度。比如:解释发生打嗝的理由,解释当前的医疗状况,让病人和家属了解自己的状况;将患者的成功经历告诉患者,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多与病人交流,谈论病人喜欢的话题,听轻音乐等等。因此,在此基础上,配合西药进行治疗,配合适当的心理干预,能更好的抑制呃逆的症状,同时,还能将其与中医分型相联系,针对各种证候采用相应的针灸手法,从实质上对病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改善,对病人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的调控,进而实现调节气血经络,平衡患者体内的气血阴阳的效果,使病人的疗效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媛.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7):4.

[2]赵燕燕.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