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的肺康复护理模式在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护理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5
/ 2

个性化的肺康复护理模式在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护理的效果分析

梁东云,普春梅,杨惠,马正轲,李洁通讯作者

(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云南 昆明 650118)

【摘要】目的:论个性化的肺康复护理模式在行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行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另50例实施个性化的肺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术后免疫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护理,不仅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字】围术期护理;肺癌;术后康复时间;肺康复护理

由于空气污染、吸烟等外部因素,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2]。目前,手术治疗主要用于肺癌临床治疗中,以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肺癌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肺癌的常用手术方式。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大大减少手术对身体功能造成的创伤,同时保证了肿瘤切除的效率。然而,它会引起较大的手术创伤、剧烈的术后疼痛和生理功能障碍,不仅影响康复治疗的疗效,也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肺癌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结合快速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是一种新的医疗和护理理念,旨在整合多个专科的优势,加速患者手术后的康复进程。本研究采用个性化的肺康复护理模式,分析在行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影响,旨在提高临床效果,经观察后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按随机方式分组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行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年龄50-61岁,平均为(55.65±4.30)岁,共50例;观察组:年龄51-62岁,平均为(55.86±4.71)岁,共50例。

纳入标准:①告知手术风险后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满足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指征;③基于临床症状、体征和支气管镜活检诊断为肺癌。

排除标准:①不配合者、中途退出者;②有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的人。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个性化的肺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方法同下:

①术前护理。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年龄、经济、职业、学历等基本情况,积极、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使其了解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加深患者对康复护理的认识,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提高护理的配合性和有效性;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正确的饮食建议,摄入更高质量的蛋白质,手术前禁食6小时并禁水2小时;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指导呼吸功能训练并明确其重要性,通过腹式呼吸、呼吸训练器、爬楼梯训练、吹气球训练等进行呼吸功能训练,以减少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性。

②术中护理。适度镇痛,术者与和麻醉师持续交谈并评估患者的疼痛,调整术中异丙酚等短效镇痛药的用量和速度等,尽量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术后拔管时间;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加温手术用的输液胸腔冲洗液,另外,为其做好保暖工作,以防止体温过低的情况发生;输液管理,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和蒸发量,计算患者所需补液量,确定补液量,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及时补液;术后常规留置胸腔引流管。

③术后护理。疼痛管理,以自控镇痛泵镇痛为基础,同时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止痛药以保证镇痛效果;营养监测,包括在患者恢复意识2至4小时后给予少量饮用水,确认无不适后,给予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逐渐补充高蛋白等营养素,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在胸腔引流管的护理上,术后每天观察并记录患者胸腔引流液的量和颜色,注意是否有气泡溢出。是否拔除引流管取决于引流量和肺部是否漏气,如无漏气,肺复张情况良好,胸腔引流液≤300ml,颜色淡红色,肺内无漏气,则可拔除引流管;手术后,根据患者的呼吸和自身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逐步调整运动强度,鼓励和引导患者术后尽早进行锻炼,逐渐从床上的小范围肢体活动,过渡到适应性加强呼吸锻炼及床边活动,如安排术后1个月内进行缩唇呼吸、康复操、步行、爬楼训练、高举训练等,术后5至7周评估肺功能后再进行快走、慢跑、太极拳等锻炼,防止患者肌肉萎缩,同时促进胸水引出,预防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并发症,从而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肺康复专家还需要对患有其他疾病或肺功能衰竭且未恢复的人进行评估和指导;回访调查,患者出院后7天可通过电话进行随访,并有提醒按时复查,适当饮食指导,以防止可能发生的意外。

1.3 指标判定

对比两组术后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引流时间、下床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

对比两组术后免疫功能指标。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采集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免疫指标,包括CD4+T细胞、CD8+T细胞所占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软件分析数据,以

t检验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术后观察指标状况

观察组术后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1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情况对比[d]

组别

n

术后引流时间

下床时间

抗生素应用时间

住院时间

观察组

50

3.74±0.57

1.78±0.71

3.61±0.82

9.36±1.52

对照组

50

5.20±0.90

2.49±1.75

5.48±0.13

13.14±1.67

t

-

9.690

2.658

15.926

11.836

P

-

0.000

0.009

0.000

0.000

2.2两组术后免疫功能指标情况

观察组术后免疫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2两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指标情况对比[%]

组别

n

CD4+T细胞

CD8+T细胞

观察组

50

41.96±5.50

28.40±4.76

对照组

50

30.46±4.28

38.78±4.85

t

-

11.668

10.800

P

-

0.000

0.000

3.讨论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胸腔镜肺癌切除术不断发展,该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肺癌的推荐手术方式。

快速康复护理是在当前医学模式由纯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趋势下创造的一种新的医学护理模式[3-5]。快速康复护理可充分整合外科、麻醉学、护理学和营养学的知识体系,术前、术中和术后全面、个性化和细致的护理确保护理效果的连续性,为有效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切实改善肺癌整体病情奠定基础[6]。本研究使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数据,得出结论。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术后免疫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观察组使用个性化的肺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总之,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护理,不仅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它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金飞.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5):232.

[2]杨美艳.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术后呼吸道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7):278-279.

[3]王明艳,刘丽,王红梅. 呼吸功能训练对改善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肺功能状况的效果分析[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6):91-93.

[4]高慧仙. 快速康复理念在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 智慧健康,2021,7(9):152-154.

[5]马燕君,徐晓凌,林晓璇,等. 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3):2157-2158.

[6]朱洪雨.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