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识图课程实践教学创新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建筑工程识图课程实践教学创新路径研究

张晓宗

河北外国语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摘要: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是土木工程及相关工程专业实训课程中的重要核心组成课程之一。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涉及到的知识也与实际工作应用相关最为紧密。响应国家技术型人才培养号召,应将专业化课程知识脱出纸面上的课本,注重实践教学培养,研究出实践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贴合学生专业知识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实际专业能力的创新教学方法。以科学培养,与时俱进,贴近专业实际为准则,以国家标准建筑规范与国标图集为指导,依托于学校产学结合项目与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现场的便利条件,通过带领学生在已有的实际工程中通过亲眼观察,动手参与工作,从而加深对建筑识图课程的理解。开辟建筑工程识图课程实践教学创新的新路径。

关键词:建筑工程识图课程;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创新

一、引言

随着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不断的进步,建筑工程施工工艺与方法也在日新月异。学校中教授的土木工程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也应该与实际工程技术发展进度相一致。而教材课本由于编纂及审核的流程严谨,出版周期往往较长,导致课本上的工程知识内容总是稍滞后于主流应用的建筑工程技术,由此产生了课本内容与实际生产工作的脱离。同时由于专业类课本中的工程知识过于抽象,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十分依靠专业课教师的讲解水平来为学生答疑解惑。因此课堂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使课堂传授的知识脱出于纸面课本,与生产工作实际相结合,避免所学的专业知识一毕业即落后,是实践类专业课程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实践教学中,为了高效的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与理解,从而避免专业知识纸上谈兵的尴尬处境,开辟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创新路径变得尤为重要。此实践教学创新方法源自教师本人多年从事建筑工程的工作实践经验及建筑识图教学经验的总结。依托学校产学结合教育设施,以及学校新校区二期教学楼建设的便利条件,将工程实践与理论相融合,开辟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创新路径。

二、现阶段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的概况

目前市面上普遍的建筑工程识图教材均依据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图集编写,大部分标准图例及构造详图直接照搬国标图集,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内容更加严谨,减少知识性错误;有利于图书受众与工作中实际使用的标准规范图集接轨;便于读者进行资料索引与比对。缺点是国标图集的受众是有一定建筑专业知识的工程从业人员,而建筑工程识图教材面向的则是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学生。学生在大学的专业教育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对于工程经验非常缺乏,并且对现实工作中存在的工程现场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案思路不够明晰,因此教材中的大量构造详图及针对具体工程情况的分类做法对于学生而言过于抽象,难以实际理解,往往造成学生似懂非懂的情况发生,这是与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立的初衷所相背离的。

同时建筑工程类相关课程是相互联系,并非孤立的,而学校的课程根据实际教学进度与教育培养方案的安排,往往是同一个学年几门相关专业课一同开设,教学进度齐头并进,而每一门专业课均需要其它专业课的牢固的知识。以建筑工程识图为例,需要牢固的混凝土设计原理课程知识与工程施工组织课程知识,而建筑识图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另外两门专业课并未教授完毕,就会导致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而且如果学生的某一门专业课学习状态不佳,会导致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困难。因此专业类相关课程是一个紧密的知识联系网,各门课程的知识相辅相连,并不能孤立的传授知识点。这也是专业实践类教学应该注意的。

三、教学实践创新路径开展

针对课本的抽象知识点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教师应首先扎实自身的专业素质技能。通过答疑解惑解决学生的困惑。传统的课堂幻灯片与参考书无法有效传授的难点知识,应有效的利用实践教学手段。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往往流于形式,因此传统实践教学往往起不到预想中的效果。以实际为例,建筑工程识图课程实践教学以往的教学手段是带领学生前往校企合作单位的施工现场,用二到四个学时的时间带学生参观学习,而施工进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地基的开挖、处理和基础的施工;然后是柱、梁、板等上部主体结构的浇筑成型;再之后是填充墙与飘窗、造型构件的二次施工;最后是装饰面工程与门窗的安装。而学生的实践学习只能看到整个施工过程的某一个阶段。并不能将课本上完整的施工过程知识点串联起来。而通过这种与校外企业合作实践教学的方式,如果让学生全过程参与一栋建筑物的开工到竣工,会给合作企业带来生产效率上的不便,影响企业效益;同时对学生其它课程的学习与校园学习生活也会带来不便。

针对对传统实践教学短板的认知与分析,创新实践教学必须突破原有教学手段的固有短板与僵化思维,应利用起身边有的有利教学条件,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现有的资源灵活运用,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在作者所教授的土木工程本科班级的建筑工程识图课中,在理论基础课时的讲授中,教学所用的幻灯片中穿插作者自己多年从事建筑工程工作的相关照片视频,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展示相关建筑行业软件,并展示作者本人在设计院工作中所制作的建筑楼房三维模型,辅以自己在建筑工程行业亲身经历的趣闻,吸引学生对建筑工程识图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同时寓教于乐,使学生们自发产生对建筑工程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在实践教学课时的教授中,打破原有实践教学重形式而轻实际的固有缺点,恰逢学校新校区建设,作者想以此为实践教学突破口,经过对学校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计划和建设图纸的查阅,发现新校区二期工程中12#实验楼的建设周期(四层框架结构,造型规整,自2023年1月开挖基槽,原计划2023年7月主体工程竣工。)与课程整体教学进度相一致,便借助现有的有利教学环境与资源,在建筑识图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抛去课本中摘引自国标图集的工程做法详图图片,在授课幻灯片中替换为相同构造位置12#实验楼设计图纸中的实际工程详图,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脱离抽象的课本图片,避免之上谈兵与闭门造车的困境。通过课本上的标准图例与幻灯片中实际工程的图纸进行对比认知,看到相同的部分加深印象,同时发现实际工程图纸与标准图例不同的部分,通过思索分析找出工程中修改标准图集做法的原因,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工程具体问题的能力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辨析技巧。

在实践学时中,经过安全培训后,组织学生进入12#实验楼建设工地进行实践学习,通过对比课堂中学习过的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实际工程做法,深刻理解建筑工程识图课程中的所学知识并加以应用。同时了解施工图例中的工程做法的具体施工步骤,在工地现场学习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并未让现场的工人停止施工,而是带领学生有序地参观工人的工作流程,并通过与施工企业的产学合作项目,让学生亲自参与安全的可行的部分专业工作,如对施工现场进料进行实验室验料检查;进行混凝土和易性塌落度实验;利用测量工具进行填充墙砌筑的垂直度、平整度测量;利用回弹仪测量标准养护后的混凝土构件强度。并在现场专业技术工人的指导与监督下,挑选平时学习较为认真,对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们进行非承重构件构造柱钢筋的绑扎,组织其余同学参观学习,从而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建筑工程识图课程中的柱钢筋绑扎构造,对各部分钢筋所起到的作用产生深刻的认识。

在此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并不是分离的,在以往的传统实践课程往往是前半个学期统一学习理论知识,后半学期集中时间进行教学实践。而作者结合12#实验楼的具体施工进度,将课程知识点整理归纳并重新梳理拆分章节知识点顺序,令课程进度与施工进度相一致。比如将课程的地基处理与基础施工图部分提到第一章节,这样在第一章的理论基础学习完毕后,立刻就可以在12#楼施工现场进行地基处理与基础施工的实践学习,让课本与幻灯片上抽象的文字与图样生动的展现在学生们眼前。而之后在梁、柱施工图的理论讲解学时中,12#楼施工现场的基础部分也已施工完毕,开始进行上方主体结构的施工。这样在学生学习完柱施工图与梁施工图的理论知识之后,无缝衔接到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实践学习中,同时因为自始至终处于同一个项目,还能将基础与柱的联系关系得到更深刻的理解,了解基础设计中类型选择与基础位置布置方案的深层次原因。从而系统化知识点并且学到课本外的专业实用知识。让学生全过程的参与一整栋楼的施工建设流程,使课本知识的章节顺序依照具体施工顺序进行重新调整。虽然打乱了课本的章节,但并不会造成学生逻辑顺序的混乱,学生学习知识的脉络顺序与实际工程相一致,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课本所学知识与现实工作相结合,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锻炼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此教学方法可以达到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授环节中,应注重以实际工程案例带入课本,以具体的工作实践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抽象知识,同时努力创造出实践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实际工作实践加深对课本中标注图样及构造措施详图的理解。并且注重专业知识的相互串联。专业类教师应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力,并不能仅限于教授好自己课程的知识,在遇到与其它专业类课程相互串联的知识点时,应加强与同学院其它专业课老师的沟通,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素质,即时为学生答疑解惑。避免学生因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不足导致其他课程的学习进程遇到阻碍。实践类课程也要求教师自身有丰富的相关专业工作知识,响应国家“双师”型教师建设号召。教师本身拥有丰富的工程实际工作经验,才能更好的教授学生工程专业知识中的难点、重点。

本建筑工程识图课程实践教学创新方法依托学校产学结合教育设施,以及学校新校区二期教学楼建设的便利条件,将工程实践与理论相融合,以最新国家建筑规范图集为依据,通过现场教学,开创出室外实践课堂的教学创新路径,为建筑工程识图课程的教学方法提供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承裕.钢筋平法识图[M].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7.

[2]高军,李莉.建筑工程识图实训[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

[3]李冰赫,贺孟涵.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师,2023(7).

作者简介:河北外国语学院教师,结构工程师。本文为河北外国语学院校级项目《河北外国语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课题编号:HWJG202205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