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结构工程优化设计与结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探讨结构工程优化设计与结构措施

唐良坪

513031196507136690

摘要:伴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对建筑物的美学和经济性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实用。在保证建筑安全、实用的同时,还要做到建筑经济、美观,同时也要注重施工的方便和实效性。因此,对建筑物进行整体的结构优化也非常重要。

关键词:结构工程;优化设计;结构措施

引言

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是促进建筑业长期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将建筑结构优化的构造措施运用到结构设计中,可以反映出建筑的构造设计具有科学性和经济性。与此同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也成为了我国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大突破口。随着建筑业的日益繁荣,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最优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文章对结构的最优设计过程进行了论述,对房屋的耐久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对房屋建设中的最优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旨在对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结构工程的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国家的建筑业发展得也越来越快。同时,伴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的建筑设计思想也在持续地进行着革新,在这当中,混凝土框架结构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这种构架能使建筑物的面积增大,并能适应各种工序的需要。然而,在构架的设计方面,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确保混凝土构造物的品质与性能,应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与交检,即对建筑企业进行内审。最后由监理机构对建筑工程进行验收。不管是施工单位的内部检查验收,还是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检查验收,都要根据模板工程的检查验收标准来进行,但是,要做到的,就是每一个检查人员要在检查验收及隐蔽工程记录中签名。为了建立该项目的技术文件,将其归档为该项目的原始数据。

二、设计概念

在地震作用下,单纯依靠结构的计算设计来实现其抗震性能是很难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结构计算采用的是按弹性原理进行,而按塑性矩阵法进行,这种不协调使得其与真实受力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拥有对细部构造有较好了解的结构,可以进行理性的设计,也就是所谓的概念设计,其目标就是要将总体方案、材料使用以及细节构造等问题都准确地解决,从而实现一个合理的抗震设计。

三、建筑中的优化设计方案

(一)住房的周期折减率。

在房屋框架结构和顶盖等结构的设计中,由于填充墙体的存在,使得结构的实际表现刚度比设计的计算刚度更大,因此,如果算出的结构剪力比较低,就会导致一些房屋的结构不安全,因此,应当对房屋结构的计算周期进行适当地折减,从而可以取得很好的结果。然而,对于房屋框架结构来说,其计算的周期并不适合折减,或者折减系数取小。

(二)产品的耐久性能最优。

在以前的大多数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中,许多都没有对建筑结构设计耐用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即是保证在房屋完工以后,在合理的使用年限内,要能满足用户的正常使用需求。然而,许多的设计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其根源在于,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在服役期间,因为受到的工况和服役环境的改变而导致的房屋结构破坏,导致其可靠性指标的降低。

(三)房屋的防震设计要点

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分析,二是概念分析。从而实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合理设计。

四、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

(一)选取有利抗震作用的场地,地基

在选定施工地点时,应尽可能选取有利位置,例如:开放、平整、硬质地面等;避免地震作用较大的区域,例如:地基较差、地基较差、容易发生液化、地基条件较差的区域;若不能避免地震作用,则需对其进行加固处理,例如增强基础及上层建筑的整体刚度、地基土层换填、桩基等。

(二)选取有利于地震反应的建筑物形体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尽量让其具有简单的构造,比如简单的平、立面图形可以是正方形或者是圆形,因为这样的构造可以让其在地震作用下可以有一个直接而清晰的传力路径,也可以方便地对其进行内部的内力和变形进行分析,找到其弱点所在。但是,在建筑平面和外墙上往往会出现一些小的转折,转折部位极易引起局部的应力和变形,因此必须对转折部位进行特殊加固。为了避免在地震中发生扭曲损伤,建筑物的平面与立面应具有规则的对称性,并应使其在结构中的刚性与质点分布一致。

(三)地震作用下结构系统的合理选取

建筑地震结构体系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具备多道地震防线,防止因为局部结构或部件的损伤而造成整个结构体系失去抗震能力,或者是对重力荷载的承受能力。其结构形式简单明了,抗震力的传导路径也比较合理;有一定的承载能力,有较好的变形能力,有较强的减震能力;保证了其刚性及强度的合理分配,以防止在结构的薄弱处出现过度的应力及塑性形变。

(四)确保结构具有一定的延性地震性能

结构的延性反映了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在承受巨大的冲击时所产生的形变性能,具有良好的延性,能够有效地吸收更多的震源,并承受更大的冲击。按“强柱弱梁”、“强墙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强受力、弱拉力”等基本要求进行了分析。

五、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内容

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分析,二是概念分析。从而实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合理设计。

(一)计算设计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对建筑物的地震动作用的分析,二是对建筑物的抗震校核。

(二)地震作用的计算

地震荷载又被称作地震荷载,其主要表现为水平地震荷载、垂直地震荷载和扭力地震荷载,其大小与地震波的物理属性及构造特征密切相关。目前,对地震效应的计算主要采用了反应谱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以及动态分析法(时间历程分析法),而在对地震效应的计算中,反应谱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

采用拟静力分析法,通过对颗粒系统的动态响应进行分析,得到颗粒系统的响应谱并绘制出响应谱,通过对颗粒系统的最大惯量力进行分析,得到颗粒系统的最大惯量力作为当量地震动荷载,再根据颗粒系统的动态响应进行数值模拟,最终根据颗粒系统的动态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得到颗粒系统的振动响应,并根据颗粒系统的振动响应进行数值模拟。然而,当强震作用下,当结构处于弹塑性时,由于其内力和变形等原因,难以确定其强度和强度,因而,人们引入延性的概念,通过对其进行延性参数的描述,将其转化为可变形的响应,进而将其转化为可变性。

六、结束语

建筑结构设计对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有很大的影响,它也是建筑工程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筑设计者要根据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构建起一个宏观的、合理的结构设计思想,并对建筑设计标准、经济性措施和基本原理进行合理的设定,使其既能达到设计的各种要求,又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降低造价的前提下,确保房屋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舒适度是建设工程的终极目标,因此,对房屋进行优化设计也是一个长期课题。

参考文献

[1]尹永青.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及优化措施[J].砖瓦,2023(04):64-66.DOI:10.

[2]苗成涛.路桥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05):101-103.DOI:10.

[3]陈全胜,侯圣均,蒋晨晨等.乍甸1号大桥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优化设计[J].世界桥梁,2022,50(04):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