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陈春

  重庆市铜梁区大庙小学  重庆  402572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应该提升教学质量。赏识教育旨在以积极的方式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行为和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潜能,明确发展方向,并促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积极参与和纠正不良行为,保持持久的动力。本文首先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实践障碍,最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实践路径。(以供相关人士参考查阅)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体育教学;应用策略探讨

引言:

良好身体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和成功的基础,因此重视体育教学改革。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身心发展和品质。赏识教育对小学生至关重要,能增强其自信心,通过赏识行为过程和结果,激发学习动机和潜力,并明确发展方向。在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不仅实现多重目标,还是实现终极教育目标的关键,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实践应用方法。

一、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实践障碍

(一)理念方面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传统思维对其产生了明显影响。注重传授体育技能,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素质和塑造优秀品质的重要性[1]。这种偏重于技能的教学方式导致很难实现课程教学的素质目标,并给赏识教育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障碍。虽然在新时期相比过去,小学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有所提升,但整体来看仍存在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包括无故占用体育课时间和缺乏对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探究。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面临着多种限制,其影响范围狭窄且效果不明显。需要重视改变传统观念,探索适合小学体育教学的赏识教育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育形式化

体育教师对于赏识教育的理解不够准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形式化的现象。教师把赏识和简单的表扬混为一谈,过分强调鼓舞和表扬,缺乏指导性。学生无法在赏识中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难以自我纠正,也无法有效激发潜力。这种赏识教育效果有限,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例如让学生在表扬中自我膨胀,无法正确认识自己。这样的赏识教育既妨碍了体育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实现,也对学生长期发展产生消极影响[2]。赏识教育偏重行为结果,缺少对行为过程的激励和鼓舞,导致个体身上的闪光点得不到肯定,容易使学生失去个性。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要求做这个、做那个,容易感到困惑,不知道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和发展。

二、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实践路径

(一)尊重个体差异

赏识教育的实施需要正确对待学生在智力、运动能力、身体素质、擅长领域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应持尊重态度,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针对性地表扬和激励,使其能够持续坚持行为,并在鼓舞中不断完善自我,获得更好的发展。尊重差异是赏识教育的关键,有助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保护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天赋,激发其潜能,让学生在愉快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提升身体素质,并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体育课堂上,一些学生可能擅长某项运动,而其他学生可能在其他方面表现出色,教师应抓住机会进行鼓舞和激励。此外,当学生表现不佳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打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心态,面对失败并持续努力,相信自己能行。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优点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有些学生可能起步快、有爆发力,有些学生则表现出耐力强,还有些学生在冲刺方面表现优异。在收到表扬后,学生往往能够较好地保持当前的状态,并有可能实现突破,更好的完成体育学习[3]

(二)赏识要全面和全过程

体育教学中应观察学生、及时发现优点,并欣赏并表扬学生的长处。赏识教育要全面,评价和鼓舞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当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可进行赏识,表扬其优秀表现,增强自信心,激发持续动力,并获得心理满足,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态度。但要避免只注重成绩,应关注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中的各个方面表现,制定不同标准,对其展开赏识和正面评价,以达到激励的效果。赏识教育在体育课中必须有针对性,让被表扬的学生和其他学生清楚明白为何受到表扬。在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可以通过对行为结果的表扬来实施。举个例子,如果学生在游泳项目中表现出色,教师可以说:“你的游泳姿势和技术真是太出色了!希望你能继续努力,相信只要你肯付出努力,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这种肯定学生当前的表现,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表示期待的方式,赏识教育能够起到激励和指导方向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效果。在团体性运动项目中,如足球或篮球比赛,有些学生展现出了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教师对这些学生的优秀品质给予赏识,例如说:“你在比赛中展现出了很强的团队意识和出色的组织能力!你的领导才能对整个团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向你学习,共同提升。”通过强调这种行为,并同时对其他学生树立榜样,赏识教育产生的影响面更加广泛,有助于全体学生的综合发展。小学生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常遇到失败和挫折。一些学生表现出良好心态,不轻易放弃并少气馁

[4]。针对这种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和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应对行为结果给予赏识,并坚持全过程赏识原则,确保学生能够在有效的赏识中获得更好发展。

(三)方式多样化

赏识教育应用于体育课堂中,要爱护学生,换位思考,宽容对待,以促使学生积极训练、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并培养良好心理和品质。赏识教育让小学生明确正确行为,增强自信心,在体育课堂中积极实践和创造,全面发展。然而,当前体育课堂中的赏识教育存在不足,表现为方式单一,主要是口头表扬和鼓励,容易导致学生对赏识产生疲劳,影响效果。因此,体育课堂需要研究赏识教育,基于正确和全面的认识,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情况,采取多样化的赏识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赞赏中获得激励,持续提升。口头表扬是体育课堂中最常见的赏识方式,但必须真诚,聚焦关键点,让学生明确为何受到赏识。口头赏识应提高语言艺术水平,肯定优点,同时给予提点,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不足,在增强自信的同时自我改进,全面进步。口头赏识不能随意,也要避免毫无针对性的赞扬。赏识应针对个人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减少笼统的表扬和激励。利用肢体语言进行赏识教育,例如向学生竖起大拇指、拍拍肩膀、微笑点头等,对体育课表现出色的学生表示赞赏。在体育教学中,还可以授予称号如"运动小达人"、"足球先生"、"篮球高手"等,对学生进行赏识和激励,激发参与动机,培养兴趣和潜力,推动他们在赏识中不断进步与发展。

三、结束语

赏识教育让小学生增强自信心,清晰发展方向,并形成自我认可能力。它对身心健康和学习动力的增强有积极影响,同时激发潜能和创造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要提高实效性,尊重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并适时给予表扬和激励。体育课堂的赏识教育应全面覆盖行为结果和过程,针对各个方面进行表扬。赏识教育方式应多样化,不仅限于语言赞赏和表扬,还可以利用肢体语言和其他方式来赏识,以提高赏识教育的效果,促使体育教学实现多重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彩霞.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1(1):207-207.

[2]王鑫.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周刊),2021.

[3]范凤兰,孙克军.探析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2022(6).

[4]吴昊.探讨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