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性资源的劳动教育课程现状研究——以龙游县溪口镇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基于地方性资源的劳动教育课程现状研究——以龙游县溪口镇为例

郑安澜,嵇悦纳,彭海倩

衢州学院

摘要:2022年《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十个任务群的概念,其中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传统工艺类型多样,导致目前同质化的内容无法升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传统的课堂模式也无法满足新课标的实践性要求。在此情况下,基于地方性资源的劳动教育课程逐渐兴起并获得重视,以新的内容、新的方法、新的评价标准发展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关键词:劳动教育;地方性资源;新课标;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方案(2022年版)》,将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开,为劳动教育课程化指明了发展方向。然而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中,课程目标因错位而呈现出工具化[1],导致劳动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重学业,轻劳动”“重形式,轻实质”等现象[2]。有鉴于此,为了顺应新课标的情境性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形势下的劳动教育中融入地方性资源成为了一种新的探索。通过地方性资源进行劳动教育,为一线的教学实践提供素材,促进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回归。

一、溪口特色的地方性资源

溪口镇位于龙游县南部山区,地处龙游县与遂昌县交界处,是浙江西南部交通枢纽。独特的区位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物产与文化。在多年实践中,溪口立足中心镇的支点地位,探索出以“一镇带三乡”破解“三难”问题的有效路径[3],将原本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却彼此分离的区域性行政单位进行一定的整合,促进资源在区域内的高效率流动。

(一)特色的物产

溪口镇地处龙南山区,物产丰富,加之处于两市边际,所以物产明显具有相关地域性特色。例如溪口镇竹编工艺虽不如东阳竹编、新昌竹编等有名,但溪口镇竹编工艺品种类丰富,独具特色,富有创新精神的手艺人还将竹丝进行染色后编织,形成了各种色彩缤纷的花纹图案[4]。另外,溪口镇的发糕、豆腐丸、长粽等特色食品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这样的基础为溪口镇开展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劳动教育的物质基础。

(二)独特的文化

溪口镇独特的区位特点使得境内人口呈现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目前溪口镇内部就有汉族、畲族等多民族共同生活,在龙南山区有沐尘畲族乡作为畲族人民的聚居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溪口的文化就有独特性。文化的独特性带来的是劳动工具、劳动成果的独特性。独特的地域性文化也为当地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特色的资源,例如畲族人民在服饰、医药等劳动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独特的优势,为溪口镇开展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溪口地方性资源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存在的困境

尽管溪口镇在支持劳动教育的地方性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受制于政策、经济、人才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地方性资源融入劳动教育的程度不尽如人意,在劳动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育内容未成体系

和成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相比,溪口镇地方性劳动教育起步较晚且获得的支持与城区相比较少,这就导致了溪口地区劳动教育内容处在分散的状态,学校教育只是将特色文化作为课外的延伸拓展,并未在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中体现属于溪口的地方性的特色文化,教育内容的同质化严重,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同时不利于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形式过于枯燥

近年来溪口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逐渐落地,每个学校都完成了自己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受制于场地限制,教学场所往往只能选在室内,所以教学的形式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课程中会辅助以一定的实践,但是并未真正体现课标中实践的原则。对于学生来说,目前的劳动教育课程仍然和传统学科差距不大,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劳动教育课程被占用的情况,并未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教学评价相对机械

劳动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所以不能够只采用单纯的总结性评价作为教学评价方法。但是在当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大部分的学校采用的仍然是单纯的总结性评价,并未有过程性评价。部分学校采用的甚至是只有纸质试卷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只是教师,这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更没有落实“学生是发展的人”的学生观。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每个学生都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溪口地方性资源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存在的建议

溪口融入地方性资源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全国性的问题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在于每个希望将地方性资源融入劳动教育的地区都会面对相似的现实问题,个性是溪口的地方性资源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帮助溪口地区的地方性资源更好地融入劳动教育课程中。

(一)开发具有溪口特色的校本课程

目前溪口的劳动教育教材仍然使用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通用的版本,并没有融入的地方性资源。但是国家规定我国实行三级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5],所以溪口可以根据自己的地方性资源开发具有溪口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学生通过对溪口特色的文化的学习,在提升劳动技能的同时培养乡土情怀。

(二)拓宽劳动教育渠道

目前溪口出现的教育形式过于枯燥本质上是学生的数量与能够支持劳动劳动教育的场所之间存在矛盾。但是溪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在校园之外存在非常多的能够支持开展劳动教育的场所,学校可以选择和地方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将学生的劳动教育的地点选在劳动的一线,增加劳动教育的情境性。

(三)促进课程评价多元化

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相比于其他课程的评价需要更加多元化、过程化,所以需要在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上建立有别于传统课程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上可以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评价的方式。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评价。在评价标准上应该建立过程性评价,对比学生在进行劳动教育前后的劳动技能、劳动精神的掌握情况,多维度地进行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地方性资源融入劳动教育课程进程的深入,课程的体系化越发深入。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每个地方的地方性资源不同,学生的已有经验也不同,所以地方性劳动教育课程往往无法复制。但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性劳动教育课程依旧需要参照《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地方性资源融入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选取本校所属区域有代表性的文化,并贯穿于劳动教育的时间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张霞,安丽娟.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其超越路径[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14(02):78-85.

[2]刘希平,徐慧,郝卫红,唐卫海.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劳动能力的培养——基于积极行为塑造的视角[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No.281(02):76-81.

[3]黄黎燕.龙游溪口“一镇带三乡”探索山区共富路[J].新农村,2023,(05):6-7.

[4]郭旭,宣晓岚,丁佳怡,朱琳,李培芬.地域特色农产品新媒体营销策略——以龙游县溪口镇竹手工艺品为例[J]. 南方农机,2022,53(23):125-127.

[5]张瑞海.对学校课程建设中四个基本概念的解析[J].基础教育课程,2022,No.317(05):4-10.

本文系2022年衢州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劳育进教材,乡土融情怀——龙南山区乡土教育资源下学生劳动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21148803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