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血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自血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郭佳琪

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重庆黔江409000 

【摘要】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取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西医药治疗)与实验组(32例西医药治疗+自血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略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自血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不适症状,未致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

【关键词】自血穴位注射疗法足三里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患者在短时间内皮肤瘙痒,形成团状红色或白色斑块,皮损症状反复出现,连续发作时间在六周以上,每周发作次数至少两次,该病患者通过口服抗过敏药物配合炉甘石洗剂治疗其临床疗效并不确切[1]。中医将该病归属于“瘾疹”、“风疹块”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为气血耗损、卫外不固、风邪入里、郁于皮肤腠理间,正邪互博所致,自血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属于特殊针灸疗法,其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2]。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64例分别采取常规西医药治疗以及西医药治疗+自血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预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2例西医药治疗+自血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患者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在20岁~69岁、平均年龄(44.87±1.68)岁。病程在6周~12周、平均病程(8.81±0.24)周。对照组32例常规西医药治疗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在23岁~65岁、平均年龄(44.79±1.64)岁。病程在6周~14周、平均病程(8.84±0.25)周。两组采取不同治疗方案慢性荨麻疹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反复出现皮肤瘙痒、风团,皮肤划痕征阳性。病程超过六周,每周发作次数至少两次,均确诊慢性荨麻疹。此外,风团色淡红,瘙痒不甚,迁延不愈,舌质淡,苔薄,脉细弱,符合气血两虚型“瘾疹”、“风疹块”范畴。(2)患者均获知本次研究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本次研究开展前接受过其他治疗患者。(2)排除合并心、脑、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3)排除足三里皮肤破损或不耐受本次研究治疗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左西替利嗪片(重庆华邦制药,国药准字:H20040249,规格:5mg*14片)每次口服5mg,1次/日。依巴斯汀片(依巴斯汀片,国药准字:H20040503,规格:10mg*10片/盒 )每次口服10-20mg,1次/日。炉甘石洗剂(上海小方制药,国药准字:H31022790,规格:100mL局部外用,用力摇匀后取适量涂于患处,2-3次/日。

1.3.2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行自血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谨遵无菌操作原则自肘静脉血采取4mL静脉血,在未添加抗凝剂的情况下,将其注射入双侧足三里穴位,每侧约注射2mL,1次/周。

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皮肤瘙痒(3分)、风团大小(3分)、风团数量(3分)等症状轻重,评分高低与症状轻重呈正比,此外,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检验,“(%)”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  (x±s,n=32)

组别

n

皮肤瘙痒(分)

风团数量(分)

风团大小(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32

2.54±0.15

0.91±0.12

2.61±0.12

0.86±0.14

2.87±0.11

0.81±0.08

对照组

32

2.58±0.11

1.34±0.15

2.56±0.09

1.48±0.11

52.82±0.09

1.48±0.12

t值

1.285

15.943

1.569

14.814

1.829

14.82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组内治疗前后P<0.05

2.2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n)

组别

n

恶心

嗜睡

皮下瘀斑

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

32

1

1

2

12.50%(4/32)

对照组

32

1

1

0

6.25%(2/32)

χ2

0.344

P值

>0.05

3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与免疫失衡密切相关的皮肤疾病,患者接触过尘螨或其他过敏物质后激活自身炎症细胞,合成并分泌大量炎症介质,在炎症介质作用下皮肤血管通透性暂时增高,引起皮肤黏膜水肿

[3]。左西替利嗪片在发挥抗组胺作用的同时,对中枢抑制作用发挥的药效小,依巴斯汀片亦为抗组胺药物,可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血管通透性,炉甘石洗剂中含有炉甘石、氧化锌,外涂局部可发挥止痒的作用。自血穴位注射足三里疗法是向患者足三里注射自身静脉血,足三里为常见保健穴位,刺激该穴可扶助正气,而向该穴注射静脉血后,静脉血作为抗原可提升白细胞吞噬能力,在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同时以促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以协助患者达到脱敏临床治疗效果[4]。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慢性荨麻疹患者自血穴位注射治疗足三里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苏可欣.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研究进展[J].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18(21):2.

[2] 李彩彩,王少军.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20(7):4.

[3] 林永丽,孙亚飞,杨灿.依巴斯汀、脾氨肽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ASST(+)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对患者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J].陕西中医, 2019, 4(8):30.

[4] 卫爱英.抗敏汤联合腧穴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