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3
/ 2

探析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有效策略

张攀

340123198709091654

摘要: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控制对建筑工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与建设资源,由于施工流程复杂,且建设规模庞大,其造价成本管理与控制难度较高。若造价成本管理控制效果不佳,会导致工程成本控制目标与预算成本目标发生偏离,出现超支现象。此时,科学的成本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方法至关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策略

1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科学的工程预算管理理念

工程预算是建筑企业开展造价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是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展开、科学实现的前提和依据。但在大部分建筑企业内,工程预算的作用与价值并没能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建筑企业高层领导人缺乏对工程预算和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施工管理人员缺乏工程预算意识和预算管理能力,很多基层工作人员不了解工程预算的相关内容。这导致在很多情况下,工程预算只作为企业投标前的程序性工作而存在,只负责帮助建筑企业确定工程成本的底线,而不是作为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发挥作用。

1.2缺乏有效的工程预算管理办法

预算管理要想发挥实际作用,必须与具体的施工环节相联系。但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都缺乏具体有效的预算管理办法,预算管理也很难直接指导施工过程。在工程设计阶段,设计部门与造价人员缺乏有效沟通,预算管理并不能很好地指导设计工作,施工设计方案与预算管理要求经常出现矛盾,在施工阶段,预算管理办法往往过于笼统,无法对施工各环节都做出规范。施工单位同时要平衡工程设计、方案实现、工程质量要求间的关系,又受到原材料和人力市场的波动性影响,很多情况下都难以顾及预算管理的内容。到了竣工阶段,很多施工环节已经与最初的设计方案相差甚远,工程预算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久而久之,工程预算逐渐成为形式化工作。

1.3缺乏灵活的工程预算调整制度

建筑工程环节多、周期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设计方案经常需要根据市场环境、施工实际、政策变化等进行调整。工程预算要想符合施工实际,也需要跟随施工方案的变化进行调整。但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都缺乏灵活的工程预算调整制度,造价人员无法对工程预算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甚至有的企业不轻易允许造价人员修改造价预算。大多数情况下,工程预算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都是“一以贯之”的,进一步导致了工程预算指导性差,影响了工程预算效能的发挥。

2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措施

2.1决策阶段对工程项目造价的措施

决策阶段是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环节,决策阶段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选择且决定投资方案,为了确保选择投资方案的准确性,主要从成本和规模这两个因素去深入分析,其直接关系到实际施工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情况,所以投资企业一定要提前进行可行性的研究,清楚地掌握工程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机械设备以及市场变化。然后在最终确定投资方案的阶段,为了使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还要多进行比较和分析,确保最终选择的方案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投资方案。同时还要依据变化的市场去不断优化投资方案,通过对市场进行仔细研究,认真思考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情况,进一步分析方案的具体可行性,在施工阶段尽可能减少资金的投入和支出。

2.2施工作业阶段

第一,优选适配的施工作业方案,要综合考量对施工造价、施工质量、进度、环保效益等产生影响的因素,从而确定最终的作业方案,着重开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保证资源利用率最优化,减少成本支出的同时,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开展和落实。并且,在施工作业开始前要对项目情况进行组织计划的处理,保证组织规划内容能得到全面落实,从而减少成本损耗,也能维护工程项目统一化管理工作的质量,践行标准化管理方针,为建筑工程项目协同造价管理提供保障。

第二,要对现场签证环节予以重视,为更好地维护工程项目综合管理效果,要积极发挥监理部门的职能优势,有效打造专业化管理体系,更好地避免签证不当对工程项目造价监督管理效果产生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作业现场,施工变更要将建设单位作为核心,联合设计单位以及监理部门共同落实签证变更内容,保证综合性审定的及时性和科学性,减少不良变更对最终成本控制效果产生的影响,实现标准化管理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要严格执行设计变更制度,将工程项目设计变更作为研究对象,最大程度上确保制度约束内容的科学性,并精细化分析工程量以及造价增减的具体情况,尽量落实提前变更,以免相应作业不当对后续工序产生不良影响。

第三,要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组管理,保证工程项目标准化作业和模块化作业协同落实,并整合责任机制,维护工程项目分工管控的科学性。因此,在工程项目作业开始前,要充分掌握工程项目价格波动情况,分析变更的特征以及规律,有效确定实际方案,严格落实施工作业规划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四,完善监理机制,为更好地维护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控制工作的质量水平,要落实严格的监理制度,在确定资质较好的监理单位后,要保证监理单位充分参与工程项目的各个作业阶段,严格执行监理制度要求,并对合同各个环节的内容予以重视,维护工程项目全方位管理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合同价款进度结算工作中,要将合同作为导向,保证动态调控工程项目的监理内容。

第五,预判变更内容,因为市场本身处于动态变化的情况,为了更好地提高工程项目阶段性作业管理水平,就要整合具体的控制机制,加之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受到外界影响的因素较多,要想提高工程项目造价成本管理质量,就要积极分析市场变化规律,及时调研市场情况,在充分响应国家宏观调控要求的基础上,及时开展概算对比分析工作,促进标准化管理工作顺利落实。

2.3竣工阶段

第一,要将合同不同阶段的作业内容和要求作为造价监督管理的导向性依据,秉持精细化处理原则,确保工程量审核环节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依据竣工决算完成工程量、单价评估、签证评估等工作的处理,确保工程项目综合造价监督控制环节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第二,要在竣工环节进行工程造价的标准化分析和判定,不仅要对信息资料进行集中整合,也要对资料予以管理,维持造价监督控制工作有序开展,真正意义上建构全过程控制模式和处理机制。

第三,竣工阶段要集中审核相关内容,保证内控管理环节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并且,依据标准化管理目标结合工程项目整体情况,保证工程量清单审计工作和竣工阶段审核工作都能顺利开展。工程量清单审计,主要是检查清单计价工程的合规性和合理性,并且,要对工程项目实体消耗和措施消耗的工程量予以综合分析,判定其是否完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非常关键,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优化综合管理质量,并从项目决策阶段、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入手,共建全过程造价监管体系,为建筑工程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丽.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及防范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6):44-46.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316015.

[2]白婷.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投资与创业,2023,34(10):60-62.

[3]朱银合,冯常耕.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探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10):141-143.

[4]杜延丽.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因素及控制方法[J].今日财富,2023(10):74-76.

[5]马自乾.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策略[J].砖瓦,2023(05):114-116.DOI:10.16001/j.cnki.1001-6945.2023.0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