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心内科患者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1
/ 2

心理护理对心内科患者的影响研究

赵静,1徐娟,2冯艳霞3刘楠4

1-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态和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内科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护理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内科;应用措施

心内科疾病类型众多,一般都具有治疗时间长、患者恢复慢等特点。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更易于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这些负面情绪若一直无法得到缓解,将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患者甚至会出现停止治疗等危险想法,更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医院心内科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常常由于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不足,加之手术治疗的特殊性,患者通常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恐惧心理,影响治疗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的要求也在提高。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内科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1.64±3.79)岁。观察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0.87±3.49)岁。纳入标准:(1)具备心内科手术指征;(2)神志清楚,沟通无障碍;(3)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认知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培训。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心内科的整体护理水平。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心内科理论知识和专业护理技能,还要强化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干预理念,在掌握基本护理知识、具有较强护理能力的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使整体护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2)营造人文气氛。患者入院后会有一种陌生感和压抑感,医护人员要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营造人文气氛,让患者感受到温馨和安全。护理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具备专业的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在护理过程中,秉持心理护理干预理念,以极大的耐心、爱心,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以温和体贴的态度和语言拉近护患关系。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倾听患者倾诉,讲究沟通技巧,详细解答患者的疑问。(3)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充分关注患者的实际需求,牢固树立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理念,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主动、热心、热情,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患者,给患者一个家的感觉,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注重护理细节,加强对患者生活护理,合理引导患者健康饮食和锻炼。

1.3观察指标

(1)焦虑抑郁情绪。(2)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记录护理质量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用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医院心内科的工作内容,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使患者的疾病问题尽快痊愈。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手段,能够从心内科患者的角度出发,通过人员培训、营造人文气氛、心理护理干预和换位思考等措施,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让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令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患者的身心状态均得到显著的改善。相比于常规护理方法,对心内科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将人文关怀融入优质护理中,弥补了过去传统护理模式存在的多种不足。心理护理干预注重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了护理人员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护理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研究首先组建整合式心理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在上岗之前接受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沟通技巧,并且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之前成绩考核全部合格,因此护理质量有保障。依照患者具体病情和文化程度个性化的宣教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帮助其树立对疾病正确的认知,让患者意识到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因此严格遵医嘱用药和遵医行为有重要意义,只有严格执行遵医行为才能实现疾病的快速康复。通过评估了解患者心理情绪,及时发觉到其情绪波动情况,让其认识到疾病和患者心理状况之间的关系,促使其主动调节情绪。在心理疏导时通过向患者分享治愈成功的病例来增强其治疗和康复信心,让患者之间加强交流,自愿组成小组,以小组为团体共同给予心理治疗,鼓励患者相互之间诉说自己的情绪,然后相互之间给予疏导,有助于患者更加理性的认识自我。指导其采用放松训练的方法来放松身心,将注意力集中在美好的事物上,进而有正向的情感体验,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遵医行为。整合式心理护理干预之下患者的各种负性情绪得到显著改善,自我感受负担减轻,遵医行为得到提高,进而疾病的康复速度更快,另外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断与患者沟通交流,使得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度有显著提升,因此对护理工作也更加满意。

心内科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且多具有治疗周期长等特点,患者在长期身体不适的压力下,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患者后续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传统临床护理措施往往忽略了患者心理层面的护理服务,因此难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消极作用。心理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对狐狸效果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本次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干预护理,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积极主动地控制个人的负面情绪,树立坚定的康复信心,还可以帮助患者转移对自身病痛的注意,减少抑郁、焦虑等不良状态的干扰,对后续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

同时,营造人文气氛、心理护理干预和换位思考可以极大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令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幅度降低,住院时间缩短,真正实现对患者的优质护理。通过本研究对90例患者的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心内科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护理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飞琴.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探究[J]. 重庆医学, 2021(S02):050.

[2]王华滕洁.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 健康必读, 2021, 000(011):73.

[3]陈文婷.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 饮食保健 2021年16期, 223页,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