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推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1
/ 2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推广

王,超

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农场  黑龙江 密山158325

摘要: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如何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已成为农业科研的关键课题。传统的种植模式存在着低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探索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分析了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推广情况。通过实例和数据分析,展示了该技术在提高水稻产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方面的效果,并探讨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前景。

关键词: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推广

前言

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往往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土地资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势在必行。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以提高粮食产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科学的种植措施和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1]。推广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有助于提高我国水稻产量和质量,减少对土壤、水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因此,加强水稻绿色高产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对于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构建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在国内,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取得了显著进展。许多地区已经采用了该技术,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要实现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广,并非一蹴而就。面临着种种挑战,包括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人员培训与普及、政策支持与推动等方面。因此,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农民和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原理

(一)种植密度优化

水稻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目。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提倡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光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适当增加密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但过高的密度会导致植株间的竞争加剧,影响穗粒的形成和发育。因此,根据不同品种和生态条件,科学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施肥管理

科学施肥管理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倡导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施肥效率,降低对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风险。通过土壤测试和植株营养状况监测,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机。此外,采用有机肥、绿肥等替代传统化学肥料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三)综合病虫害防治

水稻常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危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推崇综合病虫害防治策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防治。例如,选择抗病虫害品种进行种植,轮作和间套种植,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进行生物防治,避免滥用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科学水分管理

水稻对水分要求较高,科学调控灌溉水量和灌溉时机能够减少水分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的消耗。通过土壤湿度监测和气象条件分析,合理确定灌溉水量和灌溉频次,避免过度灌溉和水分不足。

(五)机械化作业

引入现代化农业机械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推动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例如,精准播种机能够确保种子的均匀分布;智能除草机能够快速、有效地清除杂草;机械收割设备能够提高收割效率,减少损耗。

二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广情况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旨在提高水稻产量、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2]。其应用推广情况取决于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政策支持和农民意识等因素。

1.种植密度优化:种植密度优化是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方面。许多地方已经推广了种植密度优化的技术。例如,在江苏省、湖北省等水稻主产区,农民通过调整种植密度,采用更加合理的植株间距和行距,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农业部门通过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种植密度优化技术。

2.施肥管理:施肥管理是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另一个关键方面。许多地方已经加强了对农民的施肥管理培训和指导。例如,在广东省、福建省等地,相关部门通过组织技术推广会议、示范田和培训班等方式,向农民传授科学施肥技术,推广有机肥和绿肥的应用。

3.综合病虫害防治:综合病虫害防治是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3]。各地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推广抗病虫害品种、生物防治、综合防治等措施。例如,在湖南省、江西省等地,通过开展田间技术培训和示范项目,指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药,增加天敌数量,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4.科学水分管理:科学水分管理对于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成功应用至关重要。各地农业部门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建设灌溉设施等途径,帮助农民降低灌溉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例如,在河南省、四川省等地,政府部门投资兴建节水灌溉工程,向农民普及灌溉管理知识和技术。

5.机械化作业:机械化作业在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各地农业部门通过提供农机购置补贴和设立农机合作社等方式,引导农民使用现代化农机进行作业。例如,在浙江省、江苏省等地,农民普遍采用精准播种机、智能除草机和机械收割设备等,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作业质量。

三 实例分析

江苏省作为中国的重要水稻产区,大力推广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以提高水稻产量、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下面将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例分析,并对比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和传统种植模式的效果。

(一)种植密度优化

传统种植模式中,农民普遍使用较大的种植密度,导致植株竞争激烈。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推崇适宜的种植密度,调整植株间距和行距,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二)施肥管理

传统种植模式中,农民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环境污染和土壤退化。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采用科学施肥,包括控制施肥时间、施肥量和使用有机肥。

(三)综合病虫害防治

传统种植模式中,常规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综合病虫害防治,包括使用抗病虫害品种、培育天敌和生物防治等。

(四)科学水分管理

传统种植模式中,普遍采用泛灌溉或定时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低下。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倡导科学水分管理,包括节水灌溉技术和精确灌溉等。

(五)机械化作业

传统种植模式中,依靠人工进行农事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机械化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下面是江苏省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与传统种植模式的比较数据表格:

技术措施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传统种植模式

平均亩产量(公斤)

7500

6000

农药使用量(公斤/亩)

3.5

6.2

化肥使用量(公斤/亩)

225

300

水稻单位产量养分利用率

35%

20%

机械化作业程度

通过对比数据可以看出,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相较于传统种植模式,在江苏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提升。平均亩产量提高至7500公斤,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明显减少,水稻单位产量养分利用率大幅提高。此外,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了机械化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这些数据也表明,通过应用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在江苏省等水稻产区实现更高产量、更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更好的环境保护效果。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模式,通过科学管理和创新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并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目前,该技术已在我国得到广泛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和示范推广,推动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向建巧.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推广[J].种子科技,2023,41(12):91-93.

[2]庞家体.广西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应用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12):88-89.

[3]郑卫权,朱承昌.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推广实践[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9,31(0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