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牦牛炭疽病的治疗与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高原牦牛炭疽病的治疗与处理

                       ,达潘多

           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下亚东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初级

:西藏属于我国高原地区,主要以牦牛养殖为主。牦牛养殖生产过程中,非常容易患上炭疽病。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导致引发的常见且危险性强的细菌性传染病。这种病毒不仅同类之间传染,而且可以跨越物种进行传染。主要发生在动物身上,尤其是在草食性家养牲畜身上更为多见,尤其是牦牛。本文以牦牛为例,探讨炭疽病在牦牛上的发病特点,并研究针对牦牛炭疽病的应对措施,实现牦牛炭疽病的控制,降低病害对家养牲畜的威胁。

关键词:牦牛 ;炭疽病; 防治措施

一、牦牛炭疽病的发病特点

炭疽病的病原是炭疽杆菌,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炭疽病是几乎所有热血动物,包括人类可能感染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影响包括皮肤、肠、肾、脑膜、结膜和淋巴组织等各种组织。它由炭疽杆菌引起,这种炭疽杆菌属于能够形成孢子的一种细菌。在家养牲畜中,牦牛炭疽病的主要特点为传染性强、发病快以及病程短易致死等,食草性动物得此病的概率相对较大。当牦牛感染这种病菌以后,体温升高常达41℃以上,可视黏膜呈暗紫色,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炭疽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用过已病死牦牛极其排泄物进行传染,通过扁桃体和皮肤进行传染,炭疽杆菌同时随着血液进入牦牛消化道呼吸道等器官,同时以粪便进行迅速传染。对病死的牦牛及其排泄物必须进行细致处理,因为较强的传染性,很可能存在因为对因炭疽病死亡的牦牛处理不当而导致的区域全面传染情况。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炭疽病传染,则该养殖区域不能继续作为养殖场地使用,同时对该区域其他食草性牲畜造成传染。

二、牦牛炭疽病的诊治方法

根据病程的不同,炭疽病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2.1最急性类型:大多数情况下,如果牦牛无任何症状。突然倒地不起,伴随着全身发抖,呼吸困难;或者牦牛口鼻中有凝固的血块。肛门和外阴的血没有完全凝固,最后死于昏迷,则可能感染了最急性型炭疽病。这种类型的炭疽病发展的特别快。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这种病程一般在牦牛身上发生的概率低一些。

2.2急性类型:这种类型的炭疽病相对来说普遍一些。病牛病症如下:其体温升高到40-42℃,同时伴随着精神欠佳、食欲不振或浑身无力。在感染初期,会发生便秘、腹泻、出血的症状,严重的话会出现大量的血块。一些牦牛会排出深红色的尿液,这些尿液掺杂了血液;大多数怀孕母牛出现流产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到死亡阶段,牦牛的体温和呼吸迅速下降,最后呼吸困难导致窒息,病程一般为1-2天。

2.3亚急性期症状:这种类型的病症相对来说会轻一些。其症状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如若.3牦牛在感染后出现口腔有问题、直肠出现水肿等问题,并且在感染发病后期,病牛持续出现体温低于正常温度的现象,该病症的持续时间一般在七天左右。

三、牦牛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3.1 强制进行疫苗接种

定期疫苗接种对防止炭疽病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在对疫苗接种时候,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确保所有新入栏的牦牛经过了隔离检查并进行了相关疫苗抗体测试,保证新入栏牦牛的免疫水平达到正常标准方可进栏。因此应该尽可能的保证牦牛养殖的自我养殖和繁殖,能够有效的降低牦牛感染炭疽病的几率。在养殖阶段内,养殖户要尽量不从外面引入物种,如果有必要从外引种,最好在引入后隔离半个月,确定其没有携带疫病病原体之后再进行混群饲养。在血清疫苗的选择上,为了杜绝假疫苗,必须要求相关接种单位或机构能够出具免疫证明后方可进行疫苗接种。

3.2 改善牦牛饲养环境

饲养环境的改善大大降低了感染炭疽病的概率。在对饲养环境进行观察中发现,密封的环境、卫生条件差的牛圈牦牛感染炭疽病的几率非常大,而且传染的也比较快。养殖场里面空气不流通、环境密封会使得牛圈温度高,空气流通性差。这种状况下,一旦出现病例,会使得传染的力度大大提升。同时养殖场饲养员应该对牛栏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严格控制,并按照天气的变化以及季节的转换合理的对牛栏进行降温散热或者是保温等改变,并且应该注意牛栏内的湿度控制,如果湿度过高的环境则很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从而增加牦牛感染炭疽病的可能,因此需要通过更换干草垫等方式保证牛栏环境的干燥。

3.3实行科学喂养

营养全面的私聊会增加牦牛的抵抗力。因为我们应该提高牦牛的饲料标准。保证饲养的牦牛能够摄入高质量的优质饲料,对低劣、霉变的有问题饲料进行坚决抵制。在动物的养殖过程中,要保障充足的日粮,为牛羊等动物提供足够的营养,还可以在日粮中适当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同时根据实际的情况和营养需求对饲料进行配比设定,以此实现科学饲养牦牛化,应该对饲养的公牦牛、母牦牛和幼年牦牛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方式的饲料配比喂养。要加强畜舍的管理,确保畜舍的温度适宜、通风状况良好、阳光充足,畜舍内部干净,饲料新鲜,饮水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免水质不合格引起牲畜患病的风险。

3.4加强对病牛的处理

由于炭疽病有着极高的传染性,因此为了防止炭疽病。禁止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牛舍,同时养殖场工作人员应当减少进入牛栏的次数和频率。在牛栏的出入口进行按照相关防疫规定设置的消毒设施,对进出牛栏的人员和牦牛群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为了防止炭疽病,对已经感染了炭疽病而死亡的牦牛应该及时的进行宰杀处理。对于病死牦牛的处理,应该选择焚化并进行深埋、撒石灰粉等方式进行处理。而且尽量远离养殖区域以及人口居住区。减少出现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处理完以后,对可能感染区域以及牛圈进行有效的消毒。

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牦牛炭疽病属于一种传染性极强并且对周边人类以及其他牲畜影响极大的传染性疾病,一旦在某个区域感染了牦牛炭疽病,进行控制和完全解除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并有可能变成永久性疫源地。因此需要重视对牦牛炭疽病的预防和诊治,以预防为主、及时处理的方式进行牦牛饲养,才能够有效的实现牦牛炭疽病的防控。实现牦牛炭疽病的有效控制,不仅能够实现我国兽类防疫病的控制进步,同时能够实现地区牦牛饲养人员的支出节省,实现地区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央,贡觉才旺.牦牛炭疽病的鉴别与诊治方法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35):65.

[2]索朗德吉.高原牦牛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措施[J].兽医导刊,2019(10):80,191.

[3]黄尔史.牦牛炭疽病的防控措施及相关分析[J].今日畜牧兽医,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