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水利施工技术水平,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3

着力提升水利施工技术水平,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1.张豪,2.贵红玲

2.1.身份证号420603197504270015湖北襄阳441000  2.身份证号420621198701267744

摘要:本文探讨了当前水利施工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包括技术陈旧、环境保护、工期延误、人才短缺和安全风险。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的必要性得到强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水利施工技术的方法和策略,包括材料选择与管理的优化、施工技术的创新与提升、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通过优化管理、引入智能化设备和培养专业人才,可以提高水利施工的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水利施工技术;水利工程质量;方法;策略

引言:

水利施工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承载着保障人民生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然而,当前水利施工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技术陈旧、环境保护、工期延误、人才短缺和安全风险。为了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必须着力提升水利施工技术水平。本文旨在探讨方法和策略,包括材料选择与管理优化、施工技术创新与提升、智能化设备应用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以推动水利施工的发展,实现更高质量的水利工程。

一、当前水利施工的挑战和问题

1.技术陈旧和落后

传统水利施工所采用的工艺和方法已经过时。例如,传统的土石方施工在效率和精度上存在局限,无法满足复杂工程的需求。另外,土建工程中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无法满足对高强度、轻量化和耐久性的要求。其次,缺乏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在水利施工领域,一些新技术和设备,如激光测量、无人机监测和建模仿真等,尚未得到广泛应用。这限制了施工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此外,缺乏对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纤维材料和新型支护材料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材料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还相对有限,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2.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施工对水体、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废水、废土和废弃物的排放,以及水体的改变和湿地的破坏,都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水利工程对生态流域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可能改变水流路径、湿地分布、河流生态的通行性等,对生态流域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施工过程中的噪声、震动和大气污染等因素也会对周边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造成不利影响。

3.工期延误和成本超支

当前水利施工中的工期延误和成本超支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问题。缺乏全面、详细和准确的工程设计和规划,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变更、调整和修正,从而延误工期和增加成本。其次,施工过程中的不可预见问题和风险。例如,地质条件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发生等因素都可能对施工工期和成本造成影响。此外,施工组织和管理不善也是工期延误和成本超支的重要原因。缺乏合理的施工计划、物资供应不足、人员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会导致工程进度滞后和成本增加。

二、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的必要性

1.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的必要性之一是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学的水资源评估和工程规划,确定合适的水源开发方案、工程容量和供水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如滴灌、微喷灌等,减少水的损失和浪费。同时,引入高效节水设备,如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和水量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和调节灌溉量,提高灌溉效率。此外,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水量测算、用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调度机制,确保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为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促进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法规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鼓励节水行为和技术的普及。

2.改善生态环境

在水利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例如,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保留和恢复湿地、建立鱼类通道等措施可以促进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生态水利工程是指以生态为导向的工程规划和设计,通过模拟自然的水文过程,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例如,人工湿地的建设、河道修复和生态修复工程等可以改善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建立水资源保护区、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并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

3.推动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工程提供了城市所需的供水、排水、防洪和水资源管理等基础设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通过改善供水质量、提高排水能力和强化洪水防控,水利工程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和抗灾能力。高质量的水利工程可以减少工程事故、漏水、断水等问题,提供稳定可靠的供水和排水服务,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科学规划和设计水利工程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布局,并为城市发展提供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案。通过优化规划和设计、加强工程管理和保护,可以实现水利工程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水资源供应和基础设施支持,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水利施工技术,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的方法和策略

1.材料选择与管理的优化

提升水利施工技术、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的关键之一是优化材料选择与管理。首先,引入先进的材料技术。通过研发和应用新型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纤维材料等,可以提高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提升工程质量。其次,加强材料管理。建立科学的材料选择标准和管理制度,确保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加强供应链管理,保证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和可靠性,避免施工延误和质量问题。第三,采用先进的检测和监控技术。利用无损检测、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材料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问题,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合格性和安全性。此外,加强质量控制和质量验收工作。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检测、工艺控制、工程验收等环节,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达到设计和质量标准。最后,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对材料性能和施工工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增强他们对材料选择和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引入先进材料技术、加强材料管理、采用先进检测监控技术、强化质量控制和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可以有效提升水利工程质量,实现水利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

2.施工技术的创新与提升

2.1先进施工方法的引进

首先,引进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通过引进高效、精准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如激光测量、无人机监测、建模仿真等,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度,减少人力和资源的浪费,确保工程质量。其次,采用模块化和预制化施工。模块化和预制化施工方法可以减少施工现场的不确定性和变数,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通过工厂化生产、标准化构件和装配式施工,可以降低施工风险、提高工程一致性和可控性。第三,推广信息化施工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可以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错误和纰漏,提升工程质量。此外,注重研发创新和技术交流。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创新,积极参与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和吸纳国内外的先进施工方法和经验,不断推动施工技术的创新与提升。

2.2数字化施工管理与技术

首先,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BIM技术可以实现工程数据的集成和共享,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通过BIM模型,可以进行工程设计、冲突检测、施工模拟等,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变更,提前解决问题,提高工程质量。其次,应用无人机和遥感技术。无人机可以进行快速、高精度的测量和监测,获取工程施工过程的实时数据和影像信息。结合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工程区域的远程监测和变化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优化施工过程,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第三,推广智能化施工设备和系统。应用智能化的施工设备和系统,如自动化控制系统、传感器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等,可以提高施工的精度、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人为错误的发生,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可控性。此外,数字化施工管理也包括信息化的施工计划和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提高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3施工工艺流程的优化

首先,进行施工工艺流程的全面评估和分析。通过对施工工艺流程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识别出存在的瓶颈和问题,并寻找改进的空间和机会。其次,优化施工工艺的顺序和方法。根据工程特点和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工艺的顺序,避免冲突和重复工作,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引入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如先进的支护技术、非开挖技术等,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第三,加强施工工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规范和作业标准,明确工序、作业要求和质量控制要点,确保施工过程的一致性和可控性,减少施工风险和质量问题的发生。此外,引入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工具,如施工管理软件、智能设备等,可以实现施工工艺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准确性。

3.智能化设备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

3.1机械化设备的更新与升级

智能化设备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是提升技术水平和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机械化设备的更新与升级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化机械设备,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工程质量。例如,传统的挖掘机在水利施工中广泛应用。通过对挖掘机进行智能化改造,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GPS定位、物联网连接等功能。这样的升级使得挖掘机能够实现更精准的挖掘和施工,提高作业效率,并减少误差和浪费。另一个例子是智能化的混凝土搅拌车。传统的混凝土搅拌车需要人工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和搅拌过程,容易出现配比不准确或搅拌不均匀的问题。而智能化的混凝土搅拌车配备了自动化配比和搅拌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和调节,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均匀性,提高工程的强度和耐久性。通过机械化设备的更新与升级,水利施工可以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操作,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3.2无人化和远程操作技术

智能化设备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中,无人化和远程操作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设备和工程过程的远程监控、操作和控制,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例如,无人机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无人机可以通过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和传感器,对工程现场进行航拍和巡视,实时获取图像和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施工进度监测、地形测量、环境监测等,为工程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另一个例子是远程操作技术的应用,例如遥控挖掘机和巡检机器人。通过远程操作技术,工程人员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远程操控设备,完成复杂的施工任务或进行设备巡检。这种技术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风险暴露,并提高施工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无人化和远程操作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水利施工的安全性、灵活性和效率。通过无人机和远程操作设备,工程人员可以远程监控和操作设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这样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风险,同时提高施工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3.3人工智能在设备管理中的作用

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例如,通过使用智能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实时监测和预测性维护。传感器可以收集设备运行数据,如温度、振动、电流等参数,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分析和模式识别,预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风险。这样可以实现对设备的及时维护和管理,避免设备故障对工程造成的影响。另一个例子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设备优化和调度。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实时信息,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设备的使用情况和运行效率进行优化。例如,在水泵站的管理中,通过分析供水需求和设备性能,人工智能可以自动调整水泵的工作参数,使其以最佳状态运行,提高供水效率和节约能源。人工智能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维护成本,并减少因设备故障引起的工程延误和损失。通过智能化的设备管理,水利施工可以实现对设备的精准控制和优化,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4.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

要提升水利施工技术水平和水利工程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是至关重要的方面。首先,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和引进机制。通过制定明确的人才需求和标准,吸引和选拔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同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水利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人才交流与合作。

其次,加强人才培训与技能提升。通过组织培训课程、工作坊和研讨会等活动,提供水利施工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鼓励人才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工作,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通过合作研究项目、实习基地和学术交流等方式,提供实践机会和专业知识的更新。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是提升水利施工技术和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策略。通过合理选拔、培训与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并不断提升其技能水平,为水利施工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力。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水利施工面临着多样化的挑战和问题,但我们也看到了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希望和机遇。通过技术的创新与提升、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等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并不断提高水利施工的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重视环境保护、安全管理和成本控制,将进一步推动水利工程向更加可持续和高效的方向发展。只有不断努力和创新,我们才能实现水利施工质量的提升,为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利基础设施支撑。

参考文献:

[1]萧颖.着力提升水利施工技术水平,提高水利工程质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1:111.

[2]如则麦麦提,吾吉阿卜拉.着力提升水利施工技术水平,提高水利工程质量[J].科技创新导报,2012,31:209.

[3]孙妙元.提升水利施工技术水平,提高水利工程质量[J].门窗,2013,07:133.

[4]张金凤.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科技,2012,03(23):13-26.

[5]李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J].中华民居,2012,09(23):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