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视角下的博物馆教育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传承与创新视角下的博物馆教育探索

高伟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要:博物馆作为我国历史文化收藏和展示的组织机构,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博物馆要将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作为时代发展重任,并通过历史文物价值的深度挖掘来实现理想的社会教育效果。现阶段,各地博物馆管理者都在积极探索自身教育职能的实践路径,进而更好的参与到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构建过程中。本文基于传承和创新两个视角对博物馆教育展开全面探讨和研究,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博物馆领域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文化传承;创新

1 引言

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而历代先贤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并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博物馆不仅要将我国现存的历史文物进行展示和推广,同时也要在此过程中实现对人民群众的文化宣传和教育,从而实现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近年来,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发挥出博物馆教育职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博物馆教育活动提出个人见解和建议,旨在为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参考。

2 博物馆教育中实现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

2.1突出博物馆教育主题

在博物馆教育职能发挥过程中,主要通过展览活动加以进行,为此要想实现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首先要凸显出博物馆教育的主题。具体而言,博物馆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但其收藏特点往往与地区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博物馆在发挥自身教育职能时要充分结合自身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从而实现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承。除此之外,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也应当包含各地区之间的历史文化,为此博物馆也要注重地方特色文化传播主题的设计,通过不同地区博物馆之间的相互交流来更好的实现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总而言之,通过主题设计能够更具针对性以及更加高效的实现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

2.2构建民族文化传承氛围

历史文物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载体,是祖先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而每一项历史文物背后都有着鲜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在博物馆组织社会教育活动时,为进一步挖掘出博物馆所收藏历史文物的价值,还需要注重展览环境和氛围的构建,从而能够帮助参观人员更加客观、全面与深刻的感受其内涵。具体而言,博物馆在组织更具针对性文化展示的同时,也要结合展示内容进行展馆环境设计,使展示风格、空间布局以及灯光设计等要素与所展示文物相呼应,从而给参观人员带来最佳的感官体验。除此之外,博物馆还可以通过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对展示文物进行还原,例如一些精美瓷器、青铜器等,通过VR技术、3D模拟技术实现对其生产过程的还原,从而使游客掌握民族文化的产生,并对其传承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3加强馆校合作

青少年是博物馆组织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重要对象,而博物馆所收藏与展示的内容也与学校教育之间有着极强的关联系,因此加强馆校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传承角度来看,为实现中国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效传承,在馆校合作中要充分发挥学校在教育方面的权威性和系统性,为此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需要基于博物馆所收藏文物的特点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也就是围绕教育主题设计科学精确的教学素材。除此之外,为丰富馆校合作的形式,博物馆也可以组织展览会进校园的活动,通过在校园中开展小小博物馆等展览活动从而使博物馆教育深入校园之中。在此过程中,博物馆可以组织优秀的工作人员进入课堂来讲述一节生动形象的历史课或民族文化课,从而在丰富校园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实现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良好传承。

2.4设立民族文化传习中心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民族文化建设与发展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各个地区也在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工作。为更好的推进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博物馆在组织社会教育活动方面也可以设立民族文化传习中心,从而对教育活动方式进行丰富与拓展。具体而言,民族文化传习中心能够为参与者提供一个民族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学习机会,并在切身实际的参与中实现对民族文化的深层次感悟,从而提高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民族文化传习中心的设立,具有极强的社会影响,例如对于地区文化建设以及旅游资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在民族文化传习中心设立过程中,也要对相关方面加以综合全面考量。

3 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创新策略

3.1打造博物馆良好的社会口碑与形象

博物馆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功能,需要吸引游客积极参与到博物馆的文化展览之中,为此提高博物馆的吸引力则是发挥其教育功能的必要前提。基于此理念,博物馆要高度重视自身社会形象与口碑的打造与创设,而具体的工作则要落实到博物馆的日常文化展览活动中。具体而言,博物馆要充分挖掘自身所收藏文物的价值,通过对展览环境的科学设计以及现代化技术手段的高度融合,从而不断提升博物馆展览活动的吸引力,进而在群众参观的同时实现理想的社会教育效果。

3.2打造沉浸式民族文化参观体验

从教育角度来看,过往走马观花式参观方式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宣传教育效果,而游客在参观浏览后也不会对所展示文物的文化内涵及历史背景有所清晰全面认识。为进一步提高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还需要从游客感官体验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具体而言,新时期博物馆在组织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时,需要对展示方式进行深度的创新,例如在展示文物的同时做好其系统性的讲解工作。与此同时,博物馆也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文物展览,例如通过VR来虚拟参观场景,从而给游客带来更多的感官和体验,并最终实现博物馆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3.注重配套文化衍生产品的塑造

在现代化管理理念下,博物馆教育活动不能仅仅体现在文物的展览方面,同时也要积极发展文化衍生产品来服务教育职能的发挥。具体而言,博物馆可根据自身所收藏的文物以及明星文物进行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并设置一些围绕教育主题的问答活动来对参与者进行奖励,突刺不仅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在相关问答中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除此之外,博物馆也可以打造一些与历史文物相关的食品、服装等特色产品,群众在参与博物馆展览的过程中也能够深度感受历史文物相关的内容,从而也加大了民族文化的宣传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此背景下,博物馆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通过对教育活动模式方法的创新来提高民族文化的宣传效果,并最终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发展与构建。

参考文献:

[1] 刘亚男. 博物馆教育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J]. 海外文摘,2022(18):102-104.

[2] 民进北京市委. 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文化功能[J]. 北京观察,2022(8):16-17.

[3] 何东蕾. 试论基于博物馆文化特征的博物馆教育[J]. 中国博物馆,2022(2):107-110.

[4] 蔡欣良. 博物馆教育的创新思路研究[J]. 丝绸之路,2022(2):189-192.

[5]许玮. 信息技术与博物馆教育深度融合的应用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7):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