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提升高中数学学习幸福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五育并举提升高中数学学习幸福感

张一鸣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摘要:五育并举的理念是全面发展学生,而高中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基础学科,虽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但是也需要和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文章尝试以祖暅原理教学为例,探索将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融入到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全方位地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这样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同时也可以提升他们在学习中的幸福感。

关键词:五育并举 高中数学 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是说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高中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基础学科,虽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但是也需要和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很长时间以来,高中数学教育仍是“智育”主导的“疏德”“弱体”“抑美” “缺劳”的格局,以至于有些学生片面发展,存在明显的短板,这正是“五育”教育不协调的一种表现,是中学数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2023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也是个体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本文所指的幸福感是指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

“五育并举”在新时代的重新提出,满足的是“应对国际社会激烈竞争与严峻挑战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需要”等。然而当前高中数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深层次的“五育分离”或“五育割裂”的“现代问题”,例如“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导致“片面发展”“片面育人”,远离了“全面发展”“全面育人”这一教育宗旨。基于此现状,我们要明确“转型”意味着“改变”,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五育和数学教育要如何相互渗透、作用、促进,从而使得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五育并举”,将带来什么只有它才可能带来的“改变”?

一、理清数学教育与五育并举的关系

五育并举是指道德教育、智育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五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帮助高中数学教育更好地发展。

具体如下:1. 道德教育:道德培养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准则。

2. 智育教育:数学教育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方法性,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并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体育教育: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免疫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和思考。

4. 美育教育:数学教学中,可以融入数学的美学和创造性,在知识的传授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5. 劳动教育:数学教学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理解劳动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张奠宙先生指出:不要将数学看成简单的逻辑的堆砌,如果将数学看成是美丽的女王,把数学看成逻辑就等于将女王用X光透视,看到的只是一副骨架![1]中学数学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观念并不矛盾。综上所述,五育并举可以帮助高中数学教育更全面地发展,使数学教育更具有社会意义和生活实践价值。

二、五育并举如何提升数学教育

五育并举指的是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为提升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幸福感,可根据五育中的某几育提升教学:

1. 德育方面:培养高中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鼓励他们树立榜样,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和自信。本题立足中国古代文明,让考生充分感悟我国古代数学家的聪明才智和永攀数学高峰的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是德育的良好载体。这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2. 智育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激发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和学习效果。智慧源于生活,智育对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 ,这道题以古代数学文化实际社会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题材,考查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和非主干知识,难度一易一难,突出考查数学核心素养。[2]

3 美育方面:鼓励高中生参加美术、音乐等文化艺术活动,培养良好的审美素质和创造力,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既是基础学科,也是抽象而又严谨、和谐而又简洁的艺术,其内容,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升思维,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探索科学真谛时,领悟变化之美、理性之美。

4. 劳育方面:教育高中生注重实验和动手能力,多参与实验和研究性学习,通过实验来巩固和深化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习数学的幸福感。

实验一:将两叠相同的纸平放在讲台桌上,观察比较这两叠纸的体积大小。然后改变其中一叠纸的形状,观察两叠纸的体积变化情况。(如图 1)

解析:虽然实验中其中一叠纸的形状改变了,但纸的高度没有改变,每张纸的面积也没有改变,所以不管两叠纸形状怎么变,它们的体积仍然相等,即祖暅原理的“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势”即是高,“幂”是面积。[1]

实验二:将一个柱体分割成三个锥体,以三棱柱为例观察柱体与锥体、锥体与锥体之间的体积关系,给出你的结论。(如图 2)

如果教师直接给出祖暅原理,学生就会觉得它是抽象的、只有数学家能得到的定理,而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到,它就会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实验三:在半径和高都为 R 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装满水,然后放入一个同底同高的圆锥(如图 3)。

(1)问:圆柱形玻璃杯中在排开水后还有多少体积的水?(2)圆柱形玻璃杯中的水的体积与半径和高同为 R 的半球的体积相等么?(3)给出球体的体积公式。[1]

总之,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把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融入到教育教学中,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全方位地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这样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学生,同时也可以提升他们在学习中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李玲珠.数学史组织者的教学实验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6.

[2]汤小梅,郑金木.“五育”并举聚力育才——以“五育”为背景的高中数学题的求解策略[J].教学考试,2020,(29):6-12.

此文为2021年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五育并举”提升内地西藏生幸福感路径探索》(MJYKT2021-2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