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沿海港口交通运输规划及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探析沿海港口交通运输规划及管理

李洪波

身份证号:370620197006176511

摘要:港口交通网络的科学、合理、可靠地进行规划和管理,对于促进港口交通运输,促进港口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提高其管理水平,提高其总体效益,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沿海港口;交通运输;规划;管理

1沿海港口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问题

1.1沿海港口交通运输规划方面的问题

港口既是交通枢纽,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口岸的总体规划与建设,是以口岸为中心,沿海港口的货运服务,是一种为港口物流和货运提供服务的运输的一种服务,使港口与港口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连接。

1.1.1沿海港口群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在政策制度的作用下,随着对港口管理权的放开,各个沿海城市的港口建设计划也在持续发展和壮大,这一方面推动了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当地的经济割据政策也是在竞争着有限的货物运输资源,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港口无序竞争、过度开发、交叉重叠等现象。在以往的资料统计中,现在,港口的吞吐能力已经超过了实际需要的1/4。比如山东半岛的两个港口,一个是青岛港,一个是日照港,主要是铁矿石的进口量,而青岛则在青岛港的南部,建立了一个新的码头,这个码头与日照港的码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铁矿石、煤炭、原油等大宗商品。

1.1.2沿海港口运输线基础设施升级掣肘

中国的港口建设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之下,在船舶的建造方面,已经呈现出了越来越多的规范化和大型化的倾向,再加上物流产业的发展,以及机械设备的效能的持续提高,我们的港口的基本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发展需要。但是,由于受到了历史沿革政策的制约,不管是现在由国家来管理的,还是由地方来管理的,都会遇到同样的难题,那就是在自身的资本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既要兼顾到国家财产的保护,又要兼顾到员工的就业问题。因此,导致了单个港口码头新建增量、老旧码头提升改造、堆场容量增容扩建、设施设备去旧更新、铁路公路机场等物流设施整合等港口提升改造工程不能进行。

1.2沿海港口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问题

1.2.1沿海港口运输系统行政分割问题

随着港口集群的迅速发展,港口间相互隶属于各自的行政区划,港口间的功能定位和运营环境逐渐改变,市场上出现了不健康的竞争。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口岸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关系,口岸的位置与分工不清,口岸的布局与口岸的布局存在较大差异,口岸的布局与口岸的布局存在较大差异,口岸的布局与口岸的布局存在较大差异。

1.2.2港口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在沿海港口的交通运输管理中,必须要有一些先进的技术来支持,比如:人工智能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以及终端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在沿海港口的货物和大量的管理数据都是以这些技术为依据的。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将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运用到了港口交通运输的管理之中,然而,它仍然具有一定的滞后和局限,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保证交通运输信息的准确性,并且要符合运输的现实需要,比如,在沿海港口交通运输管理中,运输信息、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开放性和协调性不足,无法与全国各地的港口实现信息和数据的整合,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

2沿海港口交通运输网络规划与管理问题的对策

2.1推进集输运方式变革,提升沿海港口交通运输网络规划的合理性

在进行沿海港口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工作的过程中,要适时地确定出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式,把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作为规划的基本原理,以港口运输货物的形态和内容以及运输方向等作为参考依据,以港口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为基础,对运输通道与运输网络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例如长三角口岸的交通运输网络,就是以铁矿为主的货运口岸,中国从南美洲许多国家进口铁矿,这条漫长的航道,以及对大型船舶的需求。但是中国的近海港口很少能达到航运需求,因此长三角港能够很好地适应进口铁矿的需求。长三角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天然条件,可以充分符合口岸的基础条件,而长三角区域内的大型钢厂和已有的沿海港口,则可以确保其海陆对接的品质。对此,有关部门应积极探索拓展交通通道、充分发挥天然优势,开发内陆转运通道,推动海河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

2.2完善交通运输网络管理工作

2.2.1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管理技术是提升沿海港口现代化运输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改进其管理,就必须采用各种措施,持续强化。例如鹿特丹港,可以实现陆上、空中、海上三条航线的完美对接。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不容小视,是企业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力保证。在集装箱码头上安装有带有自动定位设备的履带式龙门起重机,在集装箱码头上进行了集装箱码头的装卸作业,实现了集装箱码头的智能化,这是中国集装箱码头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与运营必须要向其学习与借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推进沿海港口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建立起一个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宽信息数据共享的空间,以此来避免由于信息不畅通而带来的交流不便和障碍。将条码和电子标签等各种方法相结合,提高货物储存和运输管理的效率。同时,建立健全的物流信息跟踪系统,让港口、企业和有关部门可以对商品的物流信息进行实时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独有优点,持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2.2.2完善港口货运管理系统

要想完全提高港口交通运输网络管理的综合水平,管理人员应该与目前的发展现实情况相联系,构建一个健全的港口货运管理系统,以港口的货物运输情况及条件、港口腹地的纵深、运输方式及渠道和货运方式的适应性为依据,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持续提高货运管理的经济效益与合理性。目前,中国的货运总量有了显著增长,但其货运费用相对低廉,且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冲击。因此,在现代化、先进的港口货运中,还必须采用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港口与铁路运输的衔接工作进行好,运用海洋运输—铁路运输联运方式,为港口和航运企业之间的高效沟通和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要对集装箱货物进行最优布局,通过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和货运管理系统,减少交流合作的时间费用,提高货运的整体效益。

2.3完善交通运输网络管理机制

在建立和健全交通运输网络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港口的纵深、通道、运输方式、适应性等多个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保证货物运输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通过合理的方案和方案,确保各条运输路线之间的高效连接,达到增加口岸货物吞吐量,减少费用损失,使口岸的货运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在建设港口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要实现其与轨道运输系统之间的融合,建立联动运营和管理机制,加速信息数据的共享,以提高集装箱货物的合理分配,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时间损耗,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外贸的增长,沿海港口的迅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沿海港口的交通运输系统也从原来的单一的管理模式,逐步朝着专业化、规划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我国沿海口岸的交通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袁媛.浅析沿海港口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及管理[J].山西农经,2019(12):25.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9.12.012.

[2]王云飞.沿海港口发展与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及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7(36):96+98.DOI:10.13939/j.cnki.zgsc.2017.36.096.

[3]汪守东,徐洪磊,李悦.中国沿海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41(10):157-160.

[4]郑燕.广西北部湾港口完成行政管理资源整合[J].珠江水运,2016(06):41.DOI:10.14125/j.cnki.zjsy.2016.06.021.

[5]朱晓宁.关于我国沿海港口发展与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及管理问题[J].科技导报,1997(12):60-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