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项目绩效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4

农业项目绩效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赵,甜                ,高跃林

宁夏乡镇企业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银川 750002  宁夏农业勘查设计院 银川 750002

摘要:文章针对农业项目绩效评价,提出了评价步骤及方法。

关键词:农业项目绩效评价方法

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农业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考核与评价,准确、客观地反映项目组织管理、资金管理、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和实施效果。

Methods and procedures for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jects

Tinzhao (Ningxia Township enterprise economic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Yinchuan 750002)  Yuelin gao Ningxia Agricultural Exploration and Design Institute in Yinchuan 750002)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valuation steps and methods for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jec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ject、performance evaluation、method

Us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icators,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to analyze, assess and evaluate the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agricultural projects, so as to accurately and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project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fund management, project task completion and implementation effect.

1绩效评价的目的

      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农业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考核与评价,准确、客观地反映项目组织管理、资金管理、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和实施效果,通过评价客观公正的反映各项目是否有效发挥作用。同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相关建议,为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项目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为今后财政支农方向、重点项目的规划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2 评价的原则

2.1、依法实施,科学规范。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政策制度开展评价工作;指标设置科学、客观、合理,评价方法要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按照规范、可行的要求,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为主。

2.2、客观公正、公开透明

以满足项目受益对象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从客观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公平合

理地开展评价工作,评价结果要依法公开,接受监督。

3 评价的标准

作者简介:赵甜,女,1989.3,园艺专业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农村项目管理等工作,电话18295014939,E-mail: 416719707@qq.com

高跃林,男,1968.6,农田水利工程本科,高级水利工程师,注册水利监理工程师、二级建造师,主要从事农业水利工程规划勘查设计监理施工管理前期评审后期验收及绩效评价等工作,电话13995302779,E-mail: 791817242@qq.com

评价的标准采用评价得分和评价等级相结合的形式。评价得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评价指标采用分析打分,定量评价指标采用量化打分,按百分制设定。绩效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应评价得分为90≤优≤100、80≤良<90、60≤中<80、0≤差<60。

4 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4.1 人员配置

成立项目评价工作小组,成员应具有栽培、植保、水利、农机、畜牧、渔业、加工、经济、建筑等行业专家,财会项目管理等专家。适当配备责任单位人员,配合评价组作好与当地的协调工作。项目单位负责自评表数据的填写工作,并积极与评价组沟通、配合其工作。

4.2 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一环,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绩效评价工作思路。在培训期间评价组成员与有关单位积极沟通,面对面交流,现场提问,现场解答,对取数困难的指标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充分做好评价前准备工作,为后期顺利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打好基础。

4.3 前期调研

绩效评价组与建设单位积极沟通,充分了解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申报、批准文件、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资料、委托合同、账务账目、资金管理办法、验收报告、审计报告等。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研读,获取准确信息。

4.4 确定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案

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和相关资料的研读,形成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案,并就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与主管行业及建设单位沟通研讨,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后形成最终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案。

4.1  工作流程

首先发出通知,召开启动会议,进行绩效培训。确定整体考核体系和方案。数据收集、计算考核数据,撰写绩效评价报告,确定评价结果。将项目绩效结果汇总、反馈给行业主管部门,召集相关部门对本阶段考核结果进行分析,为后续绩效考核工作改进提供依据。

 

 

 

 

 

 

评价的基本内容

绩效评价的具体内容围绕项目决策、实施过程、项目产出以及项目效益四个一级指标进行评价。

5.1 项目决策,重点评价项目目标与国家、行业和所在地的发展战略、政策重点以及需求的相符程度。

5.2  项目实施过程,项目资金按计划投入情况,项目管理及内部控制是否合规。

5.3  项目产出,重点评价项目产出数量,质量以及成本支出情况。

5.4  项目效果,重点评价项目实施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及服务对象满意的情况。

绩效评价的方法

6.1  确定指标体系

参考《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文件要求,结合财政支农项目的相关规定,按照项目决策-过程-产出-效果-满意程度对绩效目标进行分解,形成一级、二级、三级指标体系。其中决策-过程属于共性指标,占30分,产出-效果-满意程度属于个性指标,占70分。

个性指标得分是自评分和专家打分加权平均之和,其中自评占40分,专家评分占60分。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可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分别调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各级指标权重。

6.2  评分原则与依据

评分遵循合理、公正、公平的原则,避免主观随意,共性指标评分必须有佐证材料支持,比如发展规划、项目管理制度及职责、会议文件及记录、项目备案公示等。个性指标评分有项目验收报告、审计报告、第三方检测报告、产量测算统计表、财务报表、民意测验调查表、措施对策方案等佐证材料支持。

6.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根据共性、个性指标体系对项目的立项、申报、组织实施、资金使用管理、产出、效果、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主客观分析,及时找出指标评分低的主观、客观原因,分析存在的问题,积极与有关部门商议提出解决及改进措施,杜绝此类问题重复出现。对于主观因素导致的扣分要严格控制,限期整改,对于客观因素导致的扣分要有合理解释及控制措施。

6.4绩效评价方法的选用坚持简便有效的原则,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选用比较法、现场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资料检查法,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开展数据分析及评判。

7  评价实例

2020年ⅩⅩ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划分项目绩效评价,在其指标体系中,共性指标得分27.5分,满分30分。个性指标中自评99分,占40%,专家评分92.5分,占60%,个性指标得分等于99*40%+92.5*60%=95.1分,占70%。该项目总得分等于27.5+95.1*70%=94.1分。确定该项目绩效等级分为“优”。

项目名称

2020年ⅩⅩ县退化耕地治理与耕地质量等级调查

实施单位

ⅩⅩ县农业农村局

项目资金(万元)

298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及分值

得分

存在的问题

及分值

及分值

三级指标

细化量化指标

项目

决策

(10分)

项目立项(4分)

立项程序规范性(4分)

项目符合申报条件(1分)

 1

申报、批复程序符合相关管理办法(2分)

 2

项目实施调整履行相应手续(1分)

 1

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合理性(2分)

绩效目标合理(2分)

 2

(4分)

绩效目标明确性(2分)

绩效目标明确(2分)

 1

资金投入(2分)

分配结果情况(2分)

资金分配的审批程序和手续完整、规范、合理(2分)

 2

项目执行

过程

(20分)

资金管理情况(10分)

资金到位率(10)

资金到位率(5分)

 5

资金的拨付是否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1分)

 1

项目资金是否专户管理、专款专用(1分)

 1

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等情况(1分)

 1

项目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的用途(1分)

 1

会计核算是否真实、规范,能否真实反映项目资金收支结余等情况(1分)

 1

组织实施情况(10分)

组织管理的保障情况(4分)

责任落实到位情况(1分)

会议无记录及文件

组织机构健全,能够满足项目顺利实施的需要,岗位健全且设置合理(1分)

1

工作人员分工明确,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1分)

1

定期举行项目工作会议或工作交流会议(1分)

0.5

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3分)

项目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具有可操作性(3分)

2

管理制度不具体、不完整,操作性较低。

项目考核执行情况(2分)

考核方式符合要求(2分)

1

考核方式单调、随性

监督检查(1分)

监督检查(1分)

 1

合计

 27.5

7.1共性指标得分分析

共性指标满分30分,得27.5分,包括项目决策10分,项目执行过程17.5分。

项目决策:该项目立项程序规范,绩效目标合理、明确,资金分配审批程序和手续完整、规范,故项目决策得10分。

项目执行过程:

(1)资金管理情况:资金足额到位,资金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项目资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等情况;资金的使用符合项目申报指南政策方向;会计核算真实、规范,有效,故资金管理情况得10分。

(2)组织实施情况:组织机构健全,能够满足项目顺利实施的需要,岗位健全且设置合理、责任落实到位,工作人员分工明确。通过现场查看文件资料,问询项目管理人员,查证缺少项目工作会议记录及文件,扣0.5分。管理制度不完整,不具体、操作性较低,扣1分。考核方式单一死板、随性扣1分,故组织实施得7.5分。

2020年ⅩⅩ退化耕地治理与耕地质量等级调查项目绩效评价表

绩效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分值

指标值(A)

全年实际值(B)

自评得分

专家打分

存在的问题

产出指标(40分)

数量指标

年完成耕地面积

15

4万亩

4万亩

15

15

质量指标

遏制耕地恶化面积

3

0.8万亩

0.6万亩

3

2

没有完成指标值

提高耕地质量面积

2

3.2万亩

3.2万亩

2

2

时效指标

建设内容完成期限

10

2021年4月完工

2021年4月完工

10

10

年度资金支付率

5

资金年度支付率

100%

5

5

亩均成本

5

74元/亩

74元/亩

5

5

效益指标

(40分)

经济效益指标

农民户均增收5%

10

农民户均增收5%

农民户均增收4.5%

10

9

没有完成指标值

社会效益指标

增强民众耕地保护意识,每年举办宣传展览等活动2次

5

增强民众耕地保护意识,每年举办宣传展览等活动2次

1次

5

2.5

指标值完成一半

耕地保护“田长制”日常管理面积

5

耕地保护“田长制”日常管理4万亩

4万亩

5

5

生态效益指标

亩均化肥使用减少量

10

亩均化肥使用量减少4公斤

亩均化肥使用量减少3.6公斤

10

9

没有完成指标值

可持续影响指标

盐碱地连续5年持续改良

10

盐碱地连续5年持续改良

盐碱地连续4年持续改良

10

9

没有完成指标值

满意度指标(15)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

15

服务对象满意度为95%以上

99%

15

15

归档资料指标

(5分)

归档资料完整、规范

5

归档资料完整、规范

资料不完整、比较规范

4

4

归档资料不完整

合计

100

99

92.5

7.2  性指标得分分析

项目单位自评分99分,在归档资料完整性、规范性指标中扣1分。

绩效评价专家组通过查看资料,现场实测、调查考证结果如下:

(1)产出指标

产出指标满分30分,得分39分,在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面积,建设内容完成期限,年度资金支付率四项完成指标值。遏制耕地恶化面积指标值0.8万亩,实际完成0.6万亩,扣1分。

(2)效益指标

效益指标满分30分,得分34.5分,耕地保护“田长制”日常管理完成指标值4万亩。农民户均增收5%,实际增收4.5%,扣1分;增强民众耕地保护意识,每年举办宣传展览等活动2次,完成1次,扣2.5分;亩均化肥使用量减少4公斤,实际减少3.6公斤,扣1分;盐碱地连续5年持续改良,实际4年持续改良,扣1分。

(3)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完成指标值,满分15分。

(4)归档资料

归档资料不完整,扣1分,得分4分。

2020年全区退化耕地治理与耕地质量等级

调查项目绩效评价汇总表

项目类型

2020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划分项目

投资

县(市区)

面积(万亩)

财政投资(万元)

A县

94.1

4

296

B县

93.4

2

150

C区

82

2

   150

D区

76

2

150 

E县

96

36

 13个县(市、区)

 其中9县得90.3分,2县得86分,2县得72分

   18

合计

10

802

18个市(县、区)按照各市、县(区)资金额度加权平均计算《全区退化耕地治理与耕地质量等级调查》项目绩效评价总得分为87.41分,等级为良。

7.3  存在的普遍问题

(1)资金支付率低

任务滞后完成、资金不支付;项目没有及时组织验收,质保金在验收后支付;项目任务由其他资金完成,资金太少未使用;有些项目还在实施中,资金尚在支付中。

(2)效益指标未量化、未测算

项目单位对已经完成且运行正常的项目,不重视收集资料、未与农经站等相关部分对接,效益指标未量化、未测算。

(3)满意度调查不规范

调查对象数量少、调查范围有局限,满意度调查表形式单一、内容不完整,表格不规范,缺少文字说明。

意见及建议

(1)  建议项目完成后及时组织验收,加强资金监管使用,督促项目单位及时、足额支付资金。预算部门精准计算经费投入,适当增加耕地质量监测调查与评价经费。

(2)建议对跨年度仍处在实施期的项目进行中期绩效评价或延迟绩效评价。

(3) 对于前期完成尚未实施的项目不能一概而论全部采用项目后评价方式。

(4)实施单位及时统计上年和本年度经济效益数据,根据对比测算、量化效益指标。

(5)项目单位要重视满意度调查,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实施,重要项目的满意度调查成果要有调查表和调查报告支持。

(6)各县普遍存在不重视收集资料、资料归档不完整、不规范、不及时的问题,建议将绩效评价工作纳入个人考核,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确保该工作顺利开展。

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

每年全区农业项目大类有六十多种,三百多个项目,牵涉全区二十多个县市,绩效评价面临着项目多,类型杂,汇总难。汇总既要有横向类型比较,又要有竖向县市差异。横向是每县每类项目得分,体现同一县(市)不同类型项目的执行差异。纵向是该类项目各县得分,体现同一类项目各县执行的差异。全区该大类项目绩效评价总得分为各县(市)得分加权平均值,权重为各县市投资占总投资比重。通过分析农业项目绩效评价的数据和内容,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强化评价数据分析应用,推动绩效评价结果和项目资金分配挂钩,切实有效应用评价结果,为财政支农重点项目、项目预算和资金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

3、《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4、财政部关于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

5、财政部关于印发《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的通知

6、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7、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

8、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9、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