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和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6
/ 2

人工智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和展望

李向虎

身份证号:130283198602092350

摘要:智能电网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已经有所应用,其实际应用效果获得了很好的评价,其良好的兼容性以及交互性优势使供电企业在日常的电力作业中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尤其时在电力调度中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电力调度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电网;应用;展望

1智能电网的特征

1)兼容性。兼容性是指智能电网技术实现了清洁能源制造的电力将其并入到电网系统中,扩大电力供应的渠道,清洁能源制造的电力并入微电网,采用这种方式极大增加了电力供应的多渠道行,并且实现了电力的生产、存储装置的适配性,在不同情况下时,都可以通过智能电网技术进行满足其不同的用电需求。2)安全性。电网系统在日常运行的过程汇总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由于电网系统电力输送采用的是高压输送,居民日常用点采用的是220V、380V的电压等级,这电压对人体有着非常大的危害性,保证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供电企业的首要工作任务。采用智能电网技术的电力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对电网系统的故障信息进行反馈,并且其自动化终端能够实时响应对故障点所在的线路进行线路的隔离,瞬时切断故障线路的电力供应,极大增加了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智能电网技术还对用电用户的电力信息方面进行保护,保护用电用户的电力信息安全有着很突出的作用。3)交互性。交互性是智能电网技术的一大亮点,通过采用交互界面,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调度中心的电力信息界面显示实时掌握电力信息的运行状态,通过信息化的界面显示,供电企业工作人员利用在界面上进行相关操作就能够实现远程对电力系统的相关设备的控制。

2加强智能电网技术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有效融合的意义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全面加强智能化电网技术的融合,通过借助智能电网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成效。同时,通过加强智能电网技术的融合,也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围绕电力系统整体运程情况,全面加强智能技术的有效融合应用,可以及时帮助技术人员在运行过程中全面加强隐患的排查,通过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全面诊断,全面提高电网稳定运行成效。当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智能电网技术应用比较普遍,且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电网系统运行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优化和提升智能电网技术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和要求,才能更好地保证智能电网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全面探究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智能电网技术应用的意义及应用措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全面加强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结合智能电网技术的运行特点和特征,将其全面融入到电力系统中,可以进一步推动电力系统在集成、自愈和兼容等方面不断拓展功能,切实发挥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优势,为智能电网系统的可靠运行奠定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可以看到新形势下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要求越来越高,全面加强系统的诊断和优化是技术人员需要探究的重要命题,通过全面加强智能电网技术的融合应用,可以帮助技术人员挖掘数据背后的根源。在相关的技术升级、数据共享以及一体化自动化监督等方面进一步探究完善的闭环管理及机制,切实提升电力调度系统闭环运行管理成效,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提升电力系统运行可靠安全运行效能。

3智能电网技术的具体应用

3.1智能化风险评估机制

在电网系统中应用智能电网技术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为了保证智能电网技术应用的可靠性,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通过采用智能电网的风险评估系统能够有效保证在调度过程中的电力自动化的高效运行,还可以促进电力系统的畅销发展。在实际的建立过程中,要以电网系统的电力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和运行原理,建立故障概率模型,通过故障概率模型对电网系统的电力设备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促进电力供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2智能化计量、调度和防控体系

一方面,为切实保障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高效运行,技术人员通过研究智能电网技术,强化科学计量,针对性优化电力服务,结合用户的需求,加强电网体系中的数据分析、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反馈等及时调整相关的计量方法和管控模式,实现电能需求侧的有序管理。另一方面,结合新形势下智能电网系统的运行要求,通过构建科学的网络体系,完善多渠道安全防控机制,通过配置电力系统元件保护及区域稳定管控系统,为技术人员在现场监控运行方面提供科学指导,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甚至可以提前研判形势并有效做出科学决策。另外,借助分布式能源、自动发电系统的智能化配置,将电网系统运行和计算机技术有效整合,可以对无功电压、二次设备等情况进行全面动态调度,避免出现孤岛问题等影响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当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方面依然面临着困境,比如电网信息化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应用环节更加复杂,如何更好地结合配电网络输电量的要求,加强电力调度资源的科学配置,成为技术人员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加强智能电网技术的拓展性、兼容性功能探索,道路还很长远。

3.3构建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是在目前电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通过电力系统中加设智能终端感应和测量能够提升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掌控程度,并且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采用网络信息通讯,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使得在电力调度时,有着更高的集成性、更广的适用面,实现了变电站调度工作的高效、稳定运行,减少了电力系统的故障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在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下,通过将智能电力机器人、AI技术引用在智能变电站中,形成了集成成化的系统,机器人的使用使得工作人员减少了高危作业的危险性,机器人替代人工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保证了其人身安全。AI技术的可视化应用使电力调度过程更加科学、高效,提高了电能调配的自动化工作效率。

4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智能电网技术应用展望

4.1合理预测发展趋势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加强智能电网技术研究,需要技术人员合理预测发展趋势,总结经验,结合电力调度系统的运行要求切实提升系统高效稳定运行成效。未来智能电网技术将向着以下领域延伸:一是智能广域机器人技术。通过不断拓展电力控制理论体系,加强电网指标的优化,结合用户的需求对系统实施调控,利用智能广域机器人,有效替代人工,降低用工成本和用人风险。二是加强智能变电站规模的不断拓展。将智能化和网络化设备进行全面整合,加强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建设,不断结合用电需求等强化智能变电站的规范化管理和集约化管控,保证供电成效。

4.2提高风险防控意识

在智能电网运行中,还需要技术人员提高风险意识。要从切实保证电力系统高效安全运行效果的基础上全面加强智能风险体系建设,注重从风险防控的视角出发,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设备故障概率模型构建与系统分析,强化电网系统运行、工程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的闭环管控,切实降低管理风险,提升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效能,保证供电服务和供电质量。

5结论

智能电网技术和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融合,需要坚持系统性、科学性、标准化和动态性的原则,总结技术应用特征及优势,找出不足,结合市场需求、用户诉求等不断完善智能化闭环管理机制,切实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科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范凯迪.电力调度自动化中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J].新型工业化,2022(3):187.

[2]彭哲续.电力调度自动化中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解析[J].科技传播,2020,6(21):81;100.

[3]何静.浅析智能电网技术及在调度自动化中的发展[J].科技资讯,2020(18):138.

[4]韩婷,田雅芸.现阶段智能电网中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信息化建设,2020(1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