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居家合理用药意识,保障居民用药安全

/ 2

提高居家合理用药意识,保障居民用药安全

                              ,周佶

上海市普陀区石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 200061

社区家庭用药是居民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而合理用药则是保障居民用药安全和有效性的关键。但由于生活水平的发展,普通群众购买各类药物十分方便,但由于对药物的认知水平良莠不齐,现在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轻则表现为药不对症,重则表现为药物损伤。所以如何避免社区、家庭不合理用药是目前关注的重点,包括健康教育、医药知识普及、怎样正确进行药物储存与保管、定期的药物检查、合理用药咨询、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不滥用非处方药等方面。

一.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社区家庭用药的第一步,它可以提高居民对健康的认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社区可以定期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向居民普及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让居民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方法以及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可以分享一些常见病的自我保健措施,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良好的作息习惯等。通过健康教育,居民可以更好地预防疾病,减少对药物的依赖和滥用。

二.医药知识普及:医药知识普及是提高社区居民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社区可以定期举办药物知识讲座或健康咨询活动,向居民普及合理用药的知识,包括药物的适应症、用药方法、规范用药等。在讲座中可以介绍一些常用的非处方药和常见的副作用,让居民更加了解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此外,社区还可以组织一些药物使用技能培训,教会居民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如口服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局部用药的正确涂抹方法等。通过医药知识的普及,可以提高居民对药物的正确使用水平,减少不合理用药的风险。

三.药物储存与保管:药物的储存与保管直接关系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家庭应该妥善存放药物,避免高温、潮湿环境,防止药物受损变质。药物应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防止误食。同时,药物应保持原包装,避免无包装或过期药物的使用。家庭应有固定的药物储存位置,将不同种类的药物分开存放,避免混淆和误用。家庭还应定期检查药物的保质期,对于过期药物应及时清理并妥善处理。另外家庭应定期清理过期药物,避免使用失效药物。对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家庭应建立药物使用记录,记录用药的时间、剂量等信息,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参考和咨询。

四.合理用药咨询:在社区家庭用药过程中,居民在遇到疑问或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在购买药物时可以咨询医生的意见,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没有好转,应当及时向医生咨询,避免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在购买药物的过程中能,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因为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使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时失去效果。抗生素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不应随意更换药物或增减药物剂量。如果遇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可能会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在使用多种药物时,要告知医生或药师已经在使用的药物,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医生或药师可以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判断药物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的风险,并给予相关的使用建议。此外,应注意药物和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可能会受到食物的影响而导致疗效的改变,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避免食物和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六.不滥用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可以自行购买的药物,但也需要谨慎使用。购买非处方药时,应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药剂量和禁忌症使用。不要滥用非处方药来治疗严重的疾病或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非处方药的使用时间一般不宜超过规定的天数,如果症状持续超过规定天数,也应该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此外,购买非处方药时应选择正规的药店或医疗机构,避免购买假冒伪劣药物。

在这里,以家庭病床服务模式作为例子进行一个案例分析。家庭病床服务模式是目前居家养老的重要途径,也是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的充分体现。有调查显示,家庭病床患者大多为独居老人、年事较高、行动不便,家庭病床服务模式的开展为这些老人解决了就医、配药的难题[1]。但是,这些患者往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种慢性疾病,需要联合使用3-4种以上的药物。如何能够让这些居家老年患者掌握药物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重复、漏服药品,减少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单靠家庭成员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提高这些患者的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对药物认知,为社区和家庭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更专业、更优质的药学服务保障,需要全体基层医务工作者,患者家属,患者共同努力。

一.建立药学帮扶带教机制,提升基层药师药学服务能力。社区应该利用药学“结对帮扶”的契机,与医院药学部建立药师带教机制,重点加强社区药师对慢病用药、延伸处方用药、抗菌药物使用、特殊人群用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注重培养药师与医师、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不断提高药师药学服务水平,完善了社区的药学服务人才梯队

[2]

二.发挥药师专业所长,开展医师-药师联合查房。随着社区用药咨询门诊的开设,辖区居民有用药上的任何疑惑都可前往咨询门诊答疑解惑。但是对于一部分行动不便的家庭病床患者,他们却无法享受到这样的药学服务。面对这样的情况,积极探索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将社区药学服务的开展融入家庭病床服务,发挥药师专业所长,开展医师-药师联合查房工作[3]。基层医生与药师进行会诊,到户查房,开展用药随访,及时了患者用药后的情况,协同家庭医生做好个人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指导。

通过药师医师联合查房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患者对社区药师的认知度,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合理性,同时又丰富了家庭病床服务的内涵。最大程度的体现了社区医疗模式的多元化、全程化、全方位。

三.整合用药,由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常常患有多种疾病,可能出现如高血压、脑梗、冠心病、骨质疏松、睡眠障碍等多种疾病,平时服用的药物多达十几种。面对这些眼花缭乱的药片和五花八门的用药用量,患者每次服药的时候感到非常苦恼和困惑,会出现忘了吃了哪个,有的药品重复吃了也不知道的问题。

社区药师应根据不同的病种将药物分门别类,基层医生和药师立即结合患者目前的病情进行分析、调整用药,从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角度对调整后的用药进行整合、精简。为患者制订一套个性化的用药方案,详细讲解并标注每一种药品的服用方法,让患者“明明白白”地吃药。药师还应定期上门随访患者的用药情况,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用药。这样,患者不仅身体情况良好,用药依从性大大提高,还有了不乱吃药的意识,

基层医疗系统应秉持务实创新的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丰富社区医疗的服务内涵,积极提倡药学人员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发挥专业优势,保障患者居家用药安全,提升社区药师的职业成就感,提高患者对社区药师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医师-药师联合家庭病床服务的模式,药师从专业角度出发,在整合、规范患者用药的同时减少不必要医疗支出,让更多的家庭病床患者受益。真正体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全方位、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王俊杰. 家庭病床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8):162-162. DOI:10.3969/j.issn.1673-1069.2014.08.115.

【2】 杜思娴,高红霞,翁佳颖. 我国家庭病床服务协同困境与整合模式探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3,39(3):234-238. DOI:10.3760/cma.j.cn111325-20220623-00564.

【3】高丽平. 家庭病床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农村卫生,2022,14(9):25-26. DOI:10.3969/j.issn.1674-361X.2022.0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