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民乐发展现状,探讨民乐指挥必备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5
/ 2

立足民乐发展现状,探讨民乐指挥必备素养

林鲁杰

杭州市演艺业协会   浙江 杭州 310005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为我国音乐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然而,在我国音乐教育繁荣发展的背后,民乐的发展却不容乐观,如教学内容的单一化,教学模式的传统化等。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民乐艺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及爱国心,也是构建文明社会的需要。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民乐发展现状,探讨民乐指挥的必备素养,以期帮助民乐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民乐;发展现状;素养

前言:乐团指挥所承担的责任重大,在整个作品演奏中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非常重要,需要在音乐演绎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让音乐作品能够在二次创作的过程中发挥出奇效,在整个作品演绎的过程中,乐团中会需要具备的音乐素养不可少。指挥者需要对整个作品的音响布局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掌控,对整个乐队演奏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要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将不同的演奏乐器进行和谐统一,不让观众感觉的杂乱。因此,深厚的音乐素养必不可少。

1民乐发展现状

1.1民乐教学资源较为匮乏

虽然教育部已经把民乐列为高校教学的一项必备内容,但从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到,很多高校和大专院校并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开展教学活动。即使开展了民乐教学,也常常被作为选修课程,并未对民乐的传承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很多高校对音乐教学的关注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民乐教学设施,只有简单的一些民族乐器,无法满足民乐专业的学生对多样化课程的需要。据了解,在高校中,民乐教师资源也十分缺乏,很多民乐课堂难以配备专业的民乐教师进行教学,阻碍了民乐的发展和进步,导致民乐学生难以获得全面的发展,更难以具备民乐指挥的素养。

1.2民乐专业教学不全面

现阶段的音乐课堂虽然已经具备相对完整的体系,但是师范类院校会有偏重声乐和钢琴的现象,授课内容具有局限性。师范类院校常以学生在国际性的声乐、钢琴、小提琴等西洋器乐演奏比赛中获奖,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在师资力量的配备、课程教学的安排、乐器设备的使用、民族音乐的教育等都被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师范类高校对民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因而很多高校学生对民乐理论知识欠缺,难以掌握并熟练运用。学生民乐素养的高低水平直接影响着未来的职业发展,其民乐水平偏低,将导致民乐指挥必备素养的缺失,不利于后期民乐学生的长久发展。

1.3民乐社会地位被忽视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雅的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很多家长在帮助学生选择所学专业时也都偏向洋气的西洋乐专业。在很多城市,家长会在学生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其学习各类乐器,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这对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都起到了有效的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在高校中可以观察到,学习西洋乐器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学习民族乐器的学生人数;西乐教师的比重明显高于民乐教师的比重。这表现出重视西乐、轻视民乐的现象,这不仅影响着社会上音乐文化的价值取向,同时我们的传统民乐也没有得到良好的继承个发展,更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

2民乐指挥必备素养的培养策略

2.1深刻了解民乐

传承了上千年的音乐文化,具有十分广泛的概念,不仅融入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鲜明特点,也吸收了优秀的外来元素,民族音乐相比于西洋音乐来说更难掌握和驾驭,要想将民乐发扬壮大,需要民乐指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民乐指挥是随着民乐交响化、民族管弦乐团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作为民乐指挥需要具备相应的民乐基础,同时对乐队中乐器所呈现出来的音色、音量、表现技巧等掌握到位。民乐当中采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各有不同,几乎共性的表现很少,非常注重细节上的处理,这就需要民乐指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呈现出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作品,更要深刻了解民乐的基本内涵。

在我国民乐的发展中,因地域和文化差异的不同,各个地方都有较明显的地方特色,因而民乐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尤其是众多的少数民族音乐也在民乐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造就出民乐素材种类多,题材也比较丰富的特点,这对于民乐指挥来讲是一件有利的事情。但是,很多民乐指挥由于对音乐的特质和文化内涵理解不够,常常缺乏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把握,在作品的演绎中也常常感受不到重点,很难对作品进行分析和处理,也会因为在作品中出现的失误和瑕疵感到迷茫,因此陷入低谷期,这就需要民乐指挥深刻认识到民乐中存在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综合理解和运用掌握。

2.2熟练掌握指挥技巧

要想呈现出一场完美的音乐演出,民乐指挥在其中必然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完美的指挥演奏可以充分展现音乐的价值,带给观众愉悦的精神享受,让观众领悟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因此,民乐指挥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巧和审美水平,充分地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并进行音乐创作,通过发挥自已的专业技巧,将自已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准确地通过音乐的演奏传达出来。东西方在音乐的审美方面是不同的,节奏上来看,西方一般是将时值进行等分,而中国民乐种类较多,相对自由和随性。音调上来看,西乐更注重功能性的作用和声音的运用,传统民乐还是以单声部旋律为主。以此我们可以发现,民族管弦乐不同于西方交响乐和传统民乐,作为民乐指挥,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多接触优秀的民乐作品,多思考,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审美特征结合起来,融汇成自己的审美理念。

2.3艺术审美和宏观整体操控能力

这包括对作品音响布局分析的案头工作,对演奏员及乐队特点的预先分析与把握,对作品情绪变化、张力及高潮点的全局性布设,甚至在点燃演奏员热情而与观众形成共鸣上等,都需要指挥做好先期的宏观理性分析指挥者是谱写音乐生命的人,要具备非常高水平的民乐审美。一个优秀的民乐指挥者不仅仅要深刻的理解作品,更要注重细节的处理,让音乐更加具有灵性,不同的民乐乐团演奏的风格不同,很大程度上与指挥者的指挥方式与理解作品的能力有关。关于作品风格上的问题中,比如音色的处理、速度的掌握以及节奏的变化等,都需要进行一个准确的掌控。指挥者不仅担负着作品呈现结果的重任,还需要对自身的音乐审美水平有一个较高的要求。东西方的乐曲演奏在审美方面有着天大的区别,从节奏上进行分析,西方节拍整齐,而中国的民乐较为随意;从音调上进行分析,西方更加重视和声,而中国更加重视单声部。中国的音乐审美主体以线性音乐思维为主,其旋律性是任何国家都无法代替的。

2.4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和音乐素养

乐队演奏者需要具备非常高的修养和音乐素养,而乐队的指挥者,更加需要有深厚的音乐理论民乐指挥必须对每一种中国乐器都相当熟悉,要表达出中国音乐特有的神韵和意境,要广纳武术、剑术、书法、绘画等中国传统艺术中一切与线条、造型、意境、审美有关的知识,并充分调动身体动作、面部表情来表现不同乐器的特定语言和韵味。作为支撑,音乐理论必须是全面且广泛的。指挥者需要精通各类的音乐乐器,除了掌握乐器知识这些基础的音乐理论之外,还需要精通音乐作品,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将作曲家的创作风格贯穿在整个音乐作品中。

结束语:

概而言之,经过上文的详细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知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民乐的发展需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进行继承和发展。民乐指挥在其所对应的相关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意义。指挥不仅仅可以为音乐处理做服务,还可以为音乐本身的发展创造无限的价值。因而,民乐指挥要充分认识到在目前民乐应用中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必备素养,推动民乐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建军.民乐状况喜忧参半(下)-记首届上海国际华乐论坛[J].乐器,2015,12.

[2]邓钧.冲破民乐的瓶颈-著名指挥家叶聪谈民乐发展之路[J].乐器,2017,01.

[3]张栋. 浅谈民族管弦乐团指挥应具备的音乐素养[J]. 音乐天地, 2014(9):44-45.

[4]苑春雷. 乐队指挥的修养与才能[J]. 北方音乐, 2016, 36(1):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