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军工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几点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4
/ 2

浅谈军工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几点问题与对策

王程成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100095

摘要:本文以军工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为例,分析了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论证轻管理、科研经费执行率偏低、科技报告质量问题普遍的问题,并结合科研项目管理现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措施,通过对科研项目进行分类实施精准管理,细化计划编制动态监控进度,并利用信息化工具加强科研项目过程质量管理;通过提高科研人员预算编制和管理技能,加强经费执行监管力度,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流程提高科研经费执行率;通过科研人员宣传教育、实施科技报告的阶段管理、完善科技报告管理制度提高科技报告质量。

关键词:科研项目;过程质量管理;科研项目经费;科技报告

  1. 前言

科研项目管理包括课题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考核、结题验收、科技成果鉴定、奖励申报、成果推广、立卷归档的全程管理。通过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科研项目管理,可以保障科研项目按计划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坚持高质量发展”,且随着我国整体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对科研过程的管理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军工科研院所承担了大量国防科技重点型号科研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科研实力,因此,急需提高军工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1. 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重论证、轻研究

科研经费作为军工科研院所的重要年度考核指标之一,科研项目数量和科研经费的多少不仅直接影响一线科研人员的绩效收入和职称评定,也与科研院所的行业地位息息相关。但是部分军工科研院所在项目立项申报时往往会投入较多的时间、人力、精力,而对项目的研发实施过程关注较少,这就导致了部分科研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态度随意、工作散漫,节点意识不强,从而易因各种原因导致项目未能按照节点要求开展,甚至延期、撤项,严重影响科研项目的质量[2]

2.2科研经费执行率偏低

科研项目经费执行能侧面反映项目进度情况,通过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项目研究是否顺利,通过及时与项目负责人联系,解决项目研究中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在用好、管好、监督好科研经费使用的同时,以科研经费管理为杠杆,带动项目研究,充分地发挥科研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当前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受科研人员经费编制与管理技能水平、科研项目方案合理性、预算执行监管、科研项目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经费支出与预算差异较大,经费预算执行率较低的问题[3],且到项目结题时才开始重视经费执行。

2.3科技报告质量问题普遍

科技报告不仅是检验科研工作质量、评价科研成果、考核科研人员的依据,也是实现知识积累与技术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有助于科研团队在以后的科研活动中借鉴和利用,避免重复的研究造成科研资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但目前基于对科技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知识产权顾虑等原因,归档验收时提交的科技报告往往存在内容不够完整、详尽的问题,如研究过程、步骤的描述几乎没有;技术内容不够严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表述不够全面;关于研究失败数据、过程、步骤的描述几乎没有 [4]

  1. 科研项目管理对策

3.1科研项目过程质量管理

(1)对科研项目进行分类,实施精准管理

军工科研院所应根据本单位承担项目的来源渠道、紧要程度、成熟度[5]等,对正在执行的科研项目进行合理分类,并对不同的项目类型,制定有针对性的科研管理方法。单位应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重点突破需求急迫、影响重大的任务,加强人财物等各项科研条件的投入,强化项目各项节点管理与考核,及时掌握项目运行情况,并针对已出现的各项问题和困难,协调解决方案,确保重要任务按期按量完成。

2)细化计划编制,动态监控进度

合同/任务书/可研报告对科研项目的进度控制一般以年度为节点,计划跨度大、颗粒粗,不利于监督项目过程质量。为了加强过程管理,首先应细化计划编制。项目立项后,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应组织项目团队,对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成果、责任分工、项目进度、关键节点、所需资源和经费执行等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编制项目研究工作大纲、制订项目进度计划表,量化各个关键节点的指标、成果及参与人员,以有效控制项目研发进度[6]

3)利用信息化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项目管理工具不仅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还能大幅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常见的项目进度监测管理方法有:甘特图、看板、project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项目管理软件也不断出现,例如, OA系统、MPM系统、PDS系统、IDS系统等。借助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可以将项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节点、完成时间、责任人员以看板和日程表的形式进行明确,在项目相关人员之间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3.2经费管理

(1)提高科研人员预算编制和管理技能

科研人员要树立一个意识,预算编制不是财务人员的工作,而是科研人员结合项目特点和应用场景,对市场环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测等因素做出预判,合理编制经费预算。科研人员是科研项目实施的核心主体,在不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还需加强预算编制与经费管理的学习。课题组可指定对专人具体负责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且指定人员应熟悉项目的相关信息及院内报销流程,如主要的研究内容、需要外协相关工作,外协费、会议费、材料费等报销流程,合理安排科研项目执行进度,及时办理经费执行的申请、报销手续。

(2)加强经费执行监管力度

科研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应重视经费执行过程的过程控制,在报销的第一时间能够及时更新相关数据,使科研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项目支出和经费执行情况,对科研支出进行统筹安排,并在经费执行率偏低、经费执行偏离预算时尽快介入指导。此外,军工科研院所应建立合理、完善的科研经费评价考核制度,定期通报和公示项目经费执行情况,并将经费执行情况与项目团队、项目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挂钩,督促负责人重视项目经费的执行。

(3)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流程

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流程是科研经费执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审计要求的细化,财务报销的流程越发繁琐。通过梳理和优化现有流程,包括立项、项目到款、预算编制、变更、器材出入库、报销审批等,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及流程透明度,做到数据互联、信息共享,实现实时预警、动态监控,避免因情况不明造成经费执行延误。

3.3提升科技报告质量

(1)开展宣传教育,正确认识科技报告

组织本单位人员,尤其是科研人员学习《档案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保密法》等法律知识,树立科技档案意识、法律意识、保密意识;通过讲座、交流分享会等形式,使科研人员真正意识到科技报告的重要性,科技报告来源于科研工作,并为科研工作提供支持,两者互相促进、互相提高;通过科技报告撰写要点指导培训,提升科研人员的科技报告编写能力,提高科技报告的编写质量。

(2)实施科技报告的阶段管理

基于科技报告的编审流程,将科技报告质量控制融入课题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验收归档的各个环节,建立覆盖科研管理全过程的科技报告质量管理机制。目前科技报告存在结题验收前集中审签的问题,为了加强过程管控,可将科技报告随科研过程的里程碑节点或研究年度分批审签,这样可以避免结题验收前各种技术总结报告、工作总结报告扎堆编制审签影响报告质量,体现研究过程,也对过程质量加强了监控,不至于结题前临时抱佛脚。

(3)完善科技报告管理制度

各单位应积极完善科技报告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质量控制主体职责、建立质量控制标准、细化质量控制流程、推动考核与奖惩机制。项目负责人作为撰写主体应对科技报告质量负责,即使指定课题组人员撰写,项目负责人也必须履行检查、监督的职责,对科技报告的内容合理性、数据真实性进行把关;管理部门作为管理主体在报告审签流程中对科技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专业性、科学性进行审核;行业专家作为评价主体在项目年度/中期/验收时,对报告的专业性、科学性、创新性进行同行评议。

参考文献:

[1]葛林男,穆潘潘,金京,严伟伟,王超群.基于PDCA循环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探究[J].安徽科技,2022(01):35-37.

[2]肖勇,张颖异,刘震宇,王有轩,王存铎,陈青香.军工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探究[J].中国市场,2022(05):111-112.

[3]张晓方.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率优化措施探析[J].项目管理技术,2021,19(10):71-77.